“国学”的意义
一点点评论: 1. 大家讨论国学的定义时,很容易在内涵中列举外延(有些甚至罗列外延以代替内涵)。如“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 文化与学术。”不是不可,只是提醒定义者这在逻辑上不严密。 2. 容易犯重言式(tautology)的毛病,如“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基本就是“国学即国学也”。 3. 以英文写作的学者似乎一般并不译“国学”为Sinology。从Google对学术论文的搜索看,一般译national studies。如 Geremie R. Barme “To Screw Foreigners is Patriotic: China's Avant-Garde Nationalist”,《The China Journal 》,No. 34, Jul., 1995 ,p.215: the two main organs of Chinese-style 'nationa studies' (guoxue),[note22] ... [note22] For the comments of a number of noted scholars on the revival of 'national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 另外也有译national learning、Chinese/Confucius learning、Chinese learning、National tradition、Confucius learning等,暂未发现译为Sinology的。在一个英语学习论坛曾有人问过“国学”的英译,我当时的回答是studi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4. “国学”概念的提出是在(1)西学东渐和(2)国力衰微或“国将不国”时,但时间上的同时不一定证明 “国学”与(2)有因果 关系。我认为只与(1)有关,“国学”仅仅是为语言上的方便提出的一个新词。如此追溯命名(retrospective naming) 的例子很多:有了英特网的Web2,大家用习惯了的网就叫Web1;有了广度众生的大乘佛教的称呼,那严格遵守佛陀信条限于小 圈子的一派就被(贬)称为小乘。这并不一定代表Web1或小乘佛教陷于危机,只不过是一件事情自然发展造成的分化而已。
> 国学讲究三样:考据,义理,辞章。 > 古人治学,涵盖诸多方面。而现在所谓的发扬国学,往往是发扬被分割的国学。 据http://baike.baidu.com/view/654921.htm “义理、考据、辞章是桐城派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认为国学讲究这三样也可以,但如果把国学与经史子集的概念对等,我们 就需要将义理、考据、辞章的研究方法至少上推一千四五百年至魏晋时荀勖提出经史子集的时候。不是不可以(因为方法完全可以 在对这个方法下定义前早已存在),只是要对此心中有数,不至在深入研究时犯错。循此逻辑,“国学”实际的存在也不能限于邓实、 章太炎时期及以后,而要上溯到古代学者对经史子集无一不对其作义理、考据、辞章的学习、研究的最早的时候,应该是汉代吧。 这样理解“国学”,自然就会说“现在所谓的发扬国学,往往是发扬被分割的国学”,即治国学者不能只治经史子集之一(如史学),而 是要四部兼治。如是,陈寅恪算国学大师吗?从来没见他对《易》发表任何评论呢。 > 国学一词相当不精确,应改为旧学为好 有一定道理,就当前自称或他称的国学研究者所研究的内容看,基本都是旧学。只是要注意到,这样一来,史学中近现代史(包括民国 史)就不是国学的一部分,世界史当然更不是。各家国学论坛含近代史版,不妨看成与茶馆、时事评论、论坛问题反馈等版一样性质的 版块。
2011年10-11月
To my CNNote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