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抗日贡献评估的新方法
目前的共识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正面抗击日本侵略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杀伤许多日军;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要从后方以游击战的方式抗击日军,也付出了不小的损失,杀伤一些日军。从杀伤日军的数量看,显然国民党军的抗日贡献更大。假设事实上国共军共歼敌100万日军,其中国军70万,共军30万,按目前现有的简单评估,他们的贡献比为7:3。
我的新方法是。假设共军完全退出,没有后方工作,也没有他们领导的游击战,国军歼敌绝对数可能会降不会升[注],比如降至50万(并且全是他们的贡献),由于国军歼敌从70万降至50万,那么20万来自共军的隐性贡献。相反,假如国军完全退出,共军歼敌降至20万(并且全是他们的贡献),那么30-20=10万来自国军的隐性贡献。共军高出国军的隐性贡献为20-10=10万,因此原先的70万比30万(7:3)应调整为60万比40万即6:4.
这个新方法的提出是鉴于国军贡献中直接歼敌占了大部分,而共军直接歼敌占共军总贡献的比例较低,但这些非直接歼敌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只按直接歼敌数评判贡献有失公允。假设两兄弟抽签决定谁领军正面抗敌、谁做后勤,并假设两人完美地合作,最后按歼敌数评判贡献显然不对。你会认为这个方法不对是因为其中一人完全做了后勤。那么,假设一人领导大部队、优势兵力正面抗敌,另一人抽签得到较少、较弱的军队、并负责后勤和游击战,只用歼敌数评判岂不仍然不合适?这里提出的新方法试图将隐性贡献纳入评估,不仅适用于国共抗战的相对贡献,也适用于任何战争的相对贡献评估,包括后方的制造、妇女的协助、救治等等。
这个评估方法基于Counterfactual history的基本观点(直译为“反事实历史”,但这个翻译易被误解,详见维基百科):对历史作假设,但仍然用相关的历史资料做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有网友指出,“如果没有共军,以当时国内的抗日氛围,是否反而更加有利于歼灭日军?”这是很好的观点!抗战时两军互相干扰甚至兵刃相见的确存在。但暂假设这些干扰很小、或对双方的负面影响同等大小(按比例算),则可以忽略。当然精确的分析最好还是将这个也考虑进去。
2015年10月
To my CNNote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