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句尾助词“思”可能保存于四川方言

上古汉语口语常有句尾助词“思”,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让我想到西南(至少是四川大部分地区)方言口语有句尾助词,发音大约介于“色”(方言读音/se/,不是普通话读音/sə/)与“撒”(/sa/)之间,我暂用/sɛ/表示,其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大概是/33/,比如这句话“是/sɛ/”(意思为“就是嘛”),用国际音标加上音调表示发音大概是 /sɻ̩25 sɛ33/。

* 我在国学数典发起讨论。一网友指出,有他人也这样猜测:“四川话那嗲嗲的se1可能与「兮」「些」有亲戚关系”。但仅限于猜测。
* 也有网友指出,“在唐宋,则是‘赊’。如:韦应物《池上》诗:‘郡中卧病久,池上一来赊!榆柳飘枯叶,风雨倒横查。’。”四川大学经本植等《简明古汉语字典》“赊”字条下有“句末语气词”义项。但这都不能证明“赊”源于上古助词“思”。
* 另一网友指出,这个方言字写作“噻”(一作[口山],左“口”右“山”),读音为sai(一声)(来源)。我同意写作“噻”或[口山]字,但读音显然不是sai:不但开口小于/a/,而且不是双元音/ai/,声调也没有一声那么高。
* 关于与《诗经》中“思”的关系,一网友指出“《诗经》中诗歌的收集地区基本就在河南大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的中原地区。您最后一个猜想应该不太对吧,不过我也不知道存不存在地域迁移的情况。”这个意见有意义,除非我们能证明中原上古汉语助词“思”也在西南出现,或当时从中原到西南有大量移民,否则“思”与“噻”的联系纯属猜想。

2021年5月

Contact me
To my CNNote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