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沙比《忽必烈传》笔记


近来读罗沙比(Morris Rossabi)的《忽必烈:他的一生及时代》,算是对蒙元史的复习。其中的分析多有独创,对中国的《元史》、尤其波斯史家拉施特的《史集》中的史实描述也有些批评和怀疑。这里简述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位的结局,及罗氏认为忽必烈之成为蒙古大汗的问题。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刚开始争位时双方实力相当,其实前者得到的拥戴更多:金帐汉国别哥、察合台阿鲁忽、许多贵族都支持他。但阿里不哥毕竟在战略、战术等方面不如忽必烈,最后走头无路,向忽必烈投降。拉施特极尽赞美忽必烈之能事,而把阿里不哥描述为一个非常卑猥、不知感激不杀之恩的小人。当然忽必烈知道阿里不哥存在一天,他的“烦闷”(原文anguish)就多一天。因此阿里不哥很快便病死。作者显然怀疑这是“被”病死!阿里不哥正当精力充沛的四十多岁,此前没有他患任何疾病的记录,甚至有些史家怀疑被投毒致死,但都没有充分证据。

忽必烈被选为大汗,但很受争议。首先,他召开的忽里勒台(最高军政会议)不按传统在蒙古汗国首都哈拉和林,而在中国的开平(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其正统性显然成问题。其次,这次大会并没有得到高层蒙古贵族和可汗的支持。他试图举行第二次忽里勒台时,三位主要的可汗都婉言拒绝: 斡罗思的别哥正和波斯的旭烈兀打仗(蒙古帝国的内斗),察合台的阿鲁忽借口称他的可汗地位没有得到确认。三人不久都死了。忽必烈中国化严重,得不到死忠的、只愿过草原游牧生活的蒙古贵族的认可,后来算是中国皇帝,但究竟有多少他的蒙古同胞心服口服地认可他为蒙古大汗呢?


罗沙比何许人?陈得芝《蒙元史研究导论》:“[他]在内陆欧亚史及明朝与西域关系史方面做过许多研究。蒙元史领域...发表《忽必烈及其家族的妇女》、《元明时代的女真人》、《元代早期的穆斯林》...其后他把撰写一部《忽必烈传》作为自己的重点研究计划,为此翻译了《元史·世祖本记》,并仔细搜检《史集》、《高丽史》及其他多种文字史料...,于1988年完成并出版了这部蒙元史上最重要人物 的长篇传记。罗沙比的汉文相当好...为《剑桥中国史》撰写了辽夏金元卷第五章《忽必烈汗的统治》。”

哥伦比亚大学网页(http://www.columbia.edu/cu/weai/faculty/rossabi.html):“高级研究学者,内亚史兼职教授,纽约城市大学女王学院杰出历史教授...2008-2009学年获蒙古国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大学、蒙古国立大学做过主题演讲”

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网页(http://icwar.bfsu.edu.cn/2010/04/1210):“罗萨比出生于多元族群环境下的埃及城市亚历山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学会了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罗萨比童年移居美 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东、中亚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前,他已经能够流利地使用德语。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学习了汉语、日语和数种中亚语言。多种流利的外语,使得罗萨比能够从事有关研究,以完成他最初的两部著作:《中国与内陆亚洲》(China and Inner Asia, Thames and Hudson, 1975)、《中国及其邻邦》(China Among Equal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译者按: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The Middle Kingdom and Its Neighbors, 10th-14th Centuries’,国内一般根据该副标题翻译其书名)。这两部书挑战了有关中国外交关系的传统认识。与所有主流观点相反,罗萨比认为:中国对于外部领域的信息非常灵通并不孤立,经常平等地对待外国人。...他的《忽必烈汗》(Khubilai Kh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是他学术研究的巅峰之作。这本书被历史著作俱乐部选为1988年5月的精品著作,并被翻译成六种外文。”

从罗氏《忽必烈汗》的参考书目看,依文种数量排序,大致有英、中、法、德、日文献。但我相信他既然出生在埃及,会阿拉伯语是无疑的。另外,由于阿语和波斯语接近,具有语言天赋和兴趣的人同时也能读一些波斯语也是可能的。(最近刚好碰上这么一位,他告诉我的。) 三十几页的文献引用中没有见到蒙古语。

2013年3月



To my CNNote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