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被转化为现代医学

安德森癌症中心是全美最好的癌症医院,最近发文推荐穴位按压以改善癌症病人的头痛、恶心和焦虑。大多数网友表示赞赏,但一位曾在安德森工作过并且曾患癌的网友坚决反对,认为使用连解释这些现象的词都搞不清楚的方法有辱安德森的名声。对此我写了一长段答复(可惜安德森在读到太多争论后屏蔽了所有讨论)。以下是我的答复的机器汉译,抱歉不大通顺。

你好,Tim!术语“气”、“能量通道”等听起来确实像前科学。但是,对真正的机制缺乏了解并且暂时使用这些术语不应该让我们对久经考验的、针灸改善某些症状(尤其是疼痛)的功效视而不见。您的态度非常可以理解,我想将它与爱因斯坦对电子等小粒子的概率本性的态度进行比较;他的“上帝不掷骰子”暗示他相信任何粒子的真实的、非概率的、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最终都将被揭示,而量子现象只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阶段。好吧,我们不知道他最终是否会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我们很确定许多听起来不科学的术语以及替代医学中与之相关的理论正在被变成不必要的。就像我们不再说人体的四种体液[four humors,发源于古希腊的医学学说]一样,我们正在逐渐用药理学的发现代替中医对草药的热、凉、平、甘等的分类,后者仍然可以保留用作教学中方便的工具或助记符。至于针灸,由于某种原因,对其机制的研究远远慢于药理学。(我记得1980年代读过一篇讲到中科院生物物理学家对此作研究的一篇文章。)但仅仅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真实性质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使用它,如果它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有效的话。(比如有一个穴位叫风池——我得查一下它的英文名字——在暂时缓解头痛方面有显着的可重复性。)

双盲或单​​盲试验的黄金标准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疼痛管理方面(我认为还有一个领域,即精神病)。试验参与者几乎不可能不知道他是在控制组还是干预组。与其将报告的针灸效果盲目归咎于安慰剂效应,不如采用其他策略,例如N-of-1试验[即在同一人身上试验多次]。尽管它有诸多缺点,N-of-1绕过了上述盲试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它测试特定个人的反应。在缓解疼痛、精神科治疗等方面,一项干预对约翰有效但对杰克无效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例外。针灸就属于这一类。

(顺便说一句,很遗憾听到你得了癌症,但又很高兴它已被治愈或处于缓解期。我想是你在16多年前与我一起参与了一个白血病的研究项目。当时MDA[安德森癌症中心]可能还没有综合医学。但我认为综合医学是应受欢迎的补充,因为它有助于缓解某些症状。)

增补:
中医改革是两面不讨好的事:中医铁杆粉丝包括传统中医人认为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医的基础,将中医沦为“科学”的附庸;中医黑则认为这是对传统糟粕所作的无意义的挣扎,是反科学、反文明的。但中医毕竟是医学,不是比如宗教或艺术,任何种类的传统医学都可还原[reduced,降解]为科学。上面提出的想法相当于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主张比作量子现象的哥本哈根假说,即:量子世界假如有超越我们目前理解的、基于概率和测不准原理的“表象”的真相,而我们不知道这个真相,这也不妨碍我们用能解释表象的数学来理解它,并成功发现可证伪的、包括大量被证实的现象;即便爱因斯坦始终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但按“掷骰子”推导出来的理论和建于该理论上的实践迄今都是不错的。与此类似,中医的理论和许多主张好比是关于覆盖在底层真相上的表象的理论,在它内在自洽的范围内推导出治病和养生的结论。但是,中医的这种表象解释与量子科学有重大区别:量子现象的哥本哈根解释迄今没有出现被上帝不掷骰子的理论所替代的迹象,但中医的概念正在逐渐被现代科学替代。例如,各种中医药的寒凉温辛、脏腑归属在现代药理学研究后便成为只是帮助记忆的助记符或帮助学习的定则;虽然针灸机理的研究进展较慢,但终将获得突破,有朝一日穴位刺激的生理、神经机制也将被揭晓。也许不出一百年,中医理论便会完全被现代医学抛弃,中药理论被药理学代替,气或西方人称作的能量通道也将如以太、燃素、人体的humors等那样被定格在科学史上,宣告它们光荣地完成了使命。

2022年5月

[2023年11月增补]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关于“将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动力学”。该研究的一个意义是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得知它们的确切位置也许就能破除它们的位置在根本上是不确定的这种传统观念,从而证明爱因斯坦“上帝不掷骰子”的预言。(更多见微博

Contact me
To my CNNote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