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2025年微博存档: http://yong321.freeshell.org/misc/WeiboPostings2025.txt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6hQfB4ur 2024-12-23 文中说吕叔湘对“很青春”“很投入”将动词用作形容词是否合适的回答是“我说不出,看看再说吧”。这反映了语言学家屈服于大众的语言使用。对于普通词汇和语法,这种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文章还提到叶圣陶《说“之所以”》,叶先生认为“之所以”不可置于句首,因为它等同于“的所以”。文章没有说吕先生的意见,但猜测会有异议。 评“专题|江蓝生:吕叔湘先生的道德风范” https://mp.weixin.qq.com/s/RWDZPP6bME1D1SiOYf1gSQ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6h4fhHFH 2024-12-23 一点考证:曾国藩晚年对为他看病的歐陽兆熊说“他日有為吾作墓志者,銘文吾已撰:不信書,信運氣;公之言,告萬世。”又据朱克敬《瞑庵二識》,曾国藩对吳敏樹、郭嵩燾如此说。因此颇为可信!遗憾的是,长沙曾国藩墓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B%BE%E5%9B%BD%E8%97%A9%E5%A2%93/8036825 未遵遗嘱,不见此铭文。也许在今天,那十二字箴言的正能量不足吧!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5SE3o54E 2024-12-20 关于吃--如何少吃:哈佛校友会分享(5)https://tv.sohu.com/v/dXMvNDMwNjU0MDMwLzU5MDk5OTQ2NS5zaHRtbA==.html 晓薇博士(在1分28秒时)说“禁食那段期间……会激活肠道内的干细胞……干细胞也是最容易变成癌细胞的一类细胞”,禁食后开吃时特别饿,“然后就是各种垃圾食品……全上的时候,它里面这些致癌的因素会导致有些干细胞叛变成癌细胞”。该视频在微信上传开时这段话备受诟病:难道注重健康而禁食的人禁食结束后会吃垃圾食品?晓薇的话的确给听众造成这种印象,但我们不必如此理解。应该想到,任何人的饮食,无论多健康,难免会含有少量不健康的成分,比如一丁点烤焦的肉、很小一片开始发霉的花生、微量的亚硝胺(它是食物中常有的污染物)等等。无论你多么注重健康,一顿饭吃一万亿个分子,不可能一万亿中不含一个致癌分子。晓薇心里想的一定是:禁食激发的干细胞更易受致癌物的影响(more susceptible to carcinogens),因此要在禁食结束时格外注意食品安全。她绝不是故意将禁食与垃圾食品联系起来,反对禁食。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5SigeNK1 2024-12-20 退休后出国留学读本科https://mp.weixin.qq.com/s/0GCfYa_qgZYOqU-nsZmB2w “王晓西56岁,退休一年后,她拿到了大学的本科offer……她申请上的是距离中国7600公里外的雅典大学,古希腊考古历史和文学专业,4年学制,确切地说她要在开学三个月内提交雅思6.5分成绩后,才算正式录取。为此,她正放手一搏,天天和90后的“陪读”女儿小雨练习英语口语。……申请雅典大学要提交很多材料,我翻出了四十多年前的高中成绩单” 一般人哪有几十年前的中学成绩单?雅典大学允许用其他大学的毕业证书替代高中成绩单申请入学吗?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5von4hBK 2024-12-18 有人告诉我,她的老板在年终总结里说她可见度(visibility 贡献为人所知的程度)和领导性(leadership)不足。她不满意,老板说“那你自己写吧”。她找我帮忙。于是我写了: J's accomplishments have brought widespread visibility to all levels of , from the CEO who presented her the ... Award in person, down to the engineers and chemists who J closely works with on a daily basis. Multiple technical workshops and brown bag lunchs she organized or co-organized where she's a frequent speaker made her name known to , , and ... With over ...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 after completing her PhD research and postdoctoral work in the US, J has demonstrated her strong technical skills in a work environment full of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With a humble disposition and easy-going personality, she is a great influencer in the circle of her coworkers, leading the team in the correct direction at numerous junctures of decision making. 然后呢?她说写得有点过了,虽然也说不出哪一点不属实。结果还是放弃不用。为功不唐娟,在此分享给网友。职场中的亚裔(南亚人除外),是不是都过分低调了?也许南亚人是我们的榜样。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5gPA4PU2 2024-12-15 多年来止痛药的临床试验几乎都用男性(排除女性受试者的理由很简单:生理原因),导致许多止痛药对男性有效对女性效果不明显。近年来这种状况得到纠正。为进一步研究阿片系统的止痛机理,不妨试验男、女性变性后是否止痛效果也改变?如果是,说明阿片类药物机制起作用可能与激素有关;如果不是,说明该机制可能与基因有关。(变性改变激素分泌,但不改变基因。) 评“男性和女性利用不同的生物机制来缓解疼痛”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5gIVfw7p 2024-12-15 关于伪书,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大抵战国秦汉之交有一大批伪书出现...刘歆、王肃作伪老手...战国秦汉间所以多伪书者”。有趣的是,西方伪书不多,屈指可数有《曼德维尔游记》、Konrad Kujau伪造的希特勒日记等,一些宗教声称(不特指的)上帝传授的指令大概也算吧。不解的是,西人并不更诚实,为什么他们的伪书较中国少? 评伪书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56GFdy3u 2024-12-15 年底是许多人做慈善捐赠的时间。这里介绍一下我比较喜欢的“一片天”(OneSky)基金会,由美国人珍妮·鲍恩(Jenny Bowen)创建,救助中国孤儿。八年多前叫“半边天”,大概因为被遗弃的孤儿多为女孩。改名的同时也将救助对象扩大至蒙古和越南孤儿,我猜测其中一个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孤儿数量大大下降,于是基金会将一部分爱心分给周边国家。以下图1至3文字摘译自介绍鲍恩女士的网页https://onesky.org/about-us/our-founder/ 图1:1997年,珍妮和理查德·鲍文从中国南方的一家福利院领养了一名幼儿。从那天起,他们亲身感受了被忽视和得不到关爱会给孩子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他们的小女儿玛娅营养不良、痢疾、寄生虫、发育迟缓,最令人担忧的是,她情感上非常冷漠。心神不宁。 图2:于是,“半边天”于1998年诞生,以中国谚语“妇女能顶半边天”命名(为了纪念众多失去家人的小女孩)。一路走来,我们一直面临挑战,但我们敬业的儿童倡导者和从业者团队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如今,“半边天”已成为为所有儿童而设的“一片天”,这是一个全球非政府组织,它改变了成千上万边缘儿童的生活,并帮助至少一个国家重新构想了整个儿童福利体系。 图3:我们的创始人珍妮曾是一名编剧和独立电影制片人,她于1998年创立了“半边天”,旨在回馈她收养的女儿的祖国中国,和当时在机构院墙内苦苦挣扎的许多孤儿和弃儿。2008年,珍妮获得斯科尔社会企业家奖;她是唯一一位经民众投票选出在中国传递奥运火炬的美国人;同年,“半边天”成为中国政府正式认可和合法注册的少数外国非政府组织之一。 除了其他奖项外,珍妮还获得了美国商会年度最具影响力女性企业家奖、年度非营利组织领袖奖和代际创新目标奖。2021年,她被《福布斯》评选为首届50岁以上影响力女性之一。她是中国国家孤儿和残疾儿童救助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她是回忆录《祝你永远幸福:中国孤儿教我如何移山填海》的作者,该书由哈珀柯林斯出版。 图4:2008年1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半边天基金会与奥运结缘 是什么让她高票当选火炬手”http://2008.sina.com.cn/hd/other/2008-01-18/095144191.shtml “起初珍妮只是专注于基金会的工作,对火炬手选拔并不感兴趣……选拔活动共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的262名在华外籍人士报名参加。评选的结果让珍妮非常惊讶,她以超出第二名50%的得票数拔得头筹……她还表示,希望借助奥运会的契机,将‘半边天基金会’的项目展现给世界,让世界各地的家庭都来中国领养孤儿”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524mclpj 2024-12-15 “时代错置(英语:anachronism),是指把不可能出现于同一时代的事物安排在一起。”维基如是说,并举《关公战秦琼》和《新福尔摩斯》为例。在历史类叙述包括严肃的历史虚构文学(historical fiction)中,时代错置是严重错误,但它可用于以诙谐为目的的文学中。鲁迅小说《非攻》中有玉米和辣椒两例: “墨子一面说,一面又跑进厨房里,叫道:/‘耕柱子[墨翟的弟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楚国的郢城……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 “‘请呀请呀!’他[公输般]指着辣椒酱和大饼,恳切的说” 玉米原产中美洲,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巩县志》。辣椒原产于南美洲,中国典籍中始载于明末陈淏子《花镜》。鲁迅在《故事新编》中有多篇关于中国上古历史的短篇小说,以他的博学,不可能不知道中国的上古不存在玉米和辣椒,因此,这里的时代错置只能是作者故意所为,以增加故事的趣味和可读性。鲁迅小说中也许还有其他时代错置的例子。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4XsEB3p7 2024-12-14 中国战略伙伴关系层次 孙德刚 https://mp.weixin.qq.com/s/xE-v-oNs1YeDTIvS9LUGjQ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4SNuvubt 2024-12-14 索维尔这句话相当于邓宁-克鲁格(Dunning–Kruger)效应: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引自维基)。其实索维尔原话是It takes a certain amount of knowledge (一定量的知识) just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of one's own ignorance,但很多人误引为It takes considerable (相当多的) knowledge … 评“托马斯.索维尔说,‘要认识到自己无知的程度,需要相当丰富的知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4ScNy4E9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4TiaAnfC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4TmxiXWD 2024-12-14 美国的国会议员比较亲民。比如服务我所在区的议员,她的网站fletcher.house.gov明确注明联系电话,也提供email联系方式。不少人订阅她的每周newsletter即短讯。在9月13日的短讯https://fletcher.house.gov/news/email/show.aspx?ID=QO5DNTXT2O7AEEPNDNMAO6SF6Q 中,她多次提到中国,例如众议院对限制中国孔子学院提案的投票,对相当于川普任职时的“中国行动”的提案的投票,对终止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提案的投票,等等。她认为这些提案所述情况不够明确,容易被滥用,因此全部投了反对票。我发email向她表示感谢,并将短讯的网页地址发到当地华人微信群,有其他人也写信去表示感谢。她的短讯有时也有一些较为琐碎的事,比如有人与市政府某部门联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她出面干预,问题就被加快解决了。 几天前我问网友如何查到中国的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https://weibo.com/1938059975/P4uFXboFn 一位网友告诉我可查当地“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网页。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比如百度“北京市海淀区 人大代表联络站”,给出的网页里似乎都没有联络电话或email。我认识一位朋友是民盟(或致公党?)代表,多年前我跟她说某公园的援华苏军烈士墓中的英语有拼写错误,而且碑文写到碑底一句话没结束就突然终止了https://weibo.com/1938059975/DD7N1fl8g 她提交了一个议案,后来碑文果然修正了。两年多前,她还提交了一份适当放宽□□限制的提案,这个嘛,要求有点过分,就不了了之了。微博上常有民情激愤的事,这与脸书、推特上的现象相同,不同的是,在美国,有时会有人向当地议员反应,他们就可能做出一定的回应。中国也可以,只是大家可能用得不多,联系不容易大概是原因之一。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4Nr86KAl 2024-12-13 世界上大的社交网站有Facebook(脸书)、X(马斯克接手前叫Twitter)、中国的微博等。但是论用户增长速度,Bluesky https://bsky.app 可能是第一。对我个人来说,因学外语的需要,订阅了几种语言的newsfeed,能highlight选择每条消息中的部分文字、点击弹出的谷歌翻译是最重要的。Facebook在多年前就禁止了这种功能,还无缘无故地自动刷新页面,似乎偏偏是在追求user-unfriendliness。So far, Bluesky is the best! Hope it's available in China.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40fOvkrF 2024-12-08 是否存在某种事物在古代中国和现代美国都有但在现代中国没有?暂时想到一种:中国古代帝王的丹书铁券和美国总统的preemptive pardon,暂未见通行的译法,姑且叫前瞻性赦免。 丹书铁券民间称免死牌或免死金牌,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百度),从汉高祖刘邦到明末崇祯皇帝,实行了1800多年。不过免死的功能从南北朝时才开始。 美国总统拜登为防止当选总统川普对近几年来批评他的人实行报复,正考虑在卸任前为这些人颁发前瞻性赦免。这个制度并不新,福特、老布什和克林顿就曾使用过前瞻性赦免。但这次可能需要保护的人更多,而川普的报复心更强(比如他说,严厉批评他怂恿暴徒冲击白宫的利兹·切尼“应该和其他非选举委员会的人一起进监狱”)。虽然被考虑给予前瞻性赦免的人不都公开同意获得赦免,有些甚至委婉表示不需要,但私下很可能非常渴望,至少已经开始担忧川普上台后被起诉时需要自掏腰包高达6位数(十万美元)的律师费用。 丹书铁券显然是法制社会出现前的制度。美国的前瞻性赦免从根本上说是与法制违背的:犯法前禁止对犯法者起诉,哪里还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法律的实施者是人而不是逻辑机器,人为因素不可避免,使报复、昂贵的诉讼等现象成为可能。川普可能是一位报复心很重的人,预先保护切尼、福奇(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新冠期间主张隔离、戴口罩、打疫苗)等人也是应该的。但在法制并不完美时,保护的方式也许不可避免地也是不完美的。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3XFx8KIv 2024-12-08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去哪里了?他在义军攻入首都大马士革前的星期天早晨飞往阿联酋的可能性很大,从联合通讯社(AP News)这则报道 https://apnews.com/article/israel-hamas-war-gaza-lebanon-news-7-december-2024-53419e23991cfc14a7857c82f49eb26f 能体会出:阿联酋外交官不承认但也不否认阿萨德去了阿联酋;阿萨德的大家庭在阿联酋的迪拜有房产;飞行跟踪数据显示,星期六,多架私人飞机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与阿联酋之间飞行。 图1: 联合通讯社罗列了各国对这次事件的反应,这是阿联酋部分。 图2: 半岛电视台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4/12/8/world-reacts-to-bashar-al-assads-fall-capture-of-damascus 引路透社说“叙利亚(东北部城市)卡米什利的居民在人们庆祝总统被驱逐时用手机拍下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被打烂的照片”。但图中右边一位不大可能是居民,更像是中国游客或留学生,书包上有“我们”两汉字(假如爱心符号右下是阿拉伯文那么是留学生的可能性很大)。 (图2的大图https://image.khaleejtimes.com/?uuid=3498c554-715e-5a05-a703-5afa42059d9b&function=fit&type=preview&source=false&q=75&maxsize=3000&scaleup=2 )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3m8rCHki 2024-12-04 钱理群对鲁迅的推崇几乎达到只赞不批即偶像崇拜的程度,这种风气盛行于东亚,令人遗憾!我更赞同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褒贬。钱说"鲁迅有两篇小说是代表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艺术最高水平的,其一就是《示众》"。而这篇小说采用"空间形式叙事",读后如鲠在喉,很难理解怎样成为最高的艺术. 希望网友读《示众》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2551406.html 或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luxun/04/009.htm 只需两分钟。我的意见:所谓"空间形式叙事"好比法国画家杜尚《下楼的裸女二号》硬将视频的多个帧叠加在同一个画面。本质是时间序列的艺术强行不按时间排列,而同时性的艺术强行叠加不同时间的影像。 捕捉静态的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和在时间序列中表现的艺术如音乐、传统意义上的小说、甚至历史叙述不能简单地采用对方的方法。杜尚的画试图将走动的人影置于画面几乎同一个位置就违反了这个规则,鲁迅小说《示众》支离破碎地描写各个场景从另一个方向违反了同一个规则。电影或视频是唯一的例外。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3dV3ixwU 2024-12-03 不完全同意"中医(在现有科学仪器水平下)确实有不可证的特点"。无论中间的理论,任何临床试验总有结局(outcome)和终点(endpoint),中医也不例外,结局和终点是可测量的,表现为病情改善那么被试验的干预就是好的。至于理论,量子物理还没有解决是否上帝在掷骰子呢,但不妨碍建立在其上的科研成果。 中医理论或论据部分目前大多无法或很难用科学证明或证伪,但那些概念逐渐被现代医学替代和解释是迟早的事。这种替代和解释与其说是中医的灭亡,不如说是它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完成了它的使命。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2Zw22wXZ 2024-12-01 读《本草纲目》“咸补心”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炒盐之咸补心”,《本草纲目·序例下》“咸补心”。这个说法与我们今天的常识似乎相悖:减少而不是增加盐的摄入有助心血管健康。假设李时珍有道理,我们怎么调和两种说法?我作几个假设以便解释:(1)中国古代食盐昂贵,食物含盐量比今天低很多;(2)古人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出汗较现代人多很多;(3)古人高血压患者比现在少很多;(4)“咸补心”的“心”不是指解剖意义上的心脏,而是心智或神志。我们知道,盐中的钠离子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元素,在严重缺钠时,比如夏天跑马拉松喝太多不加盐的白水会导致hyponatremia即低血钠症,出现神经错乱的症状。因此,在大量失钠比如出汗时,应适当增加盐的摄入,所以李时珍说“咸补心”。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应该知道,今天的大多数人平时饮食不应吃得太咸,你以为能补心脏,其实那样的后果是升高血压,反而加重心脏负担。 李时珍全句是“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其他四个“补”暂时想不出与现代医学一致的解释。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2rxct66K 2024-11-28 网友建议我看看他的新书,很不错,但定价超过¥128。我说,任何商品都有最佳定价以实现单价与销量的乘积即总销售额的最大值,更准确地说是单个商品的盈利与销量乘积即总盈利。单价太高或太低都会降低总销售额。在英语书界,非常学术性的书可能单价奇高,比如一位石油工程师朋友用经费买了一套专著,每本一百多美元。人文、社科书则看出版社,荷兰Brill出版社的书通常单价超过一百,但其他出版社一般不会这样定价。书价高是瞄准少数专家和大学图书馆,可在专业性很强的期刊或该行业年会上做广告,用社交媒体宣传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出版社粗略地可分为两种:传统出版社除作者的写作外包揽一切,即编辑、校对、书号申请、印刷、宣传、销售,作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另一种属于自费出版,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出版前作者付给出版社一定费用。现在,前一种出版社为降低风险,多数也变相向作者要求付费,比如你必须购买足够的“样本”。在美国或许世界上多数国家,后一种出版社很多,申请书号很容易、并且免费。自费出版的小说非常多,因为相对于非虚构类的写作要容易很多,只是出类拔萃非常困难。非虚构类的作者多半先尝试联系传统出版社,到处碰壁后才自费出版,或放弃。密歇根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就是这样自费出版了他的两大卷《西班牙语词源词典》,填补了世界上英语书界的一大空白,得到学界的好评[注]。本人也尝试出书,自费,买最低的“套餐”,几年下来,纯粹从商业价值看,介于成功与失败之间。不过跳出商业眼界,这件事显然是成功的,因为它助长了学识,也带来一种成就感。不过,随后的书就不再考虑出版了,每天写一段,作为学习和修养的手段。 网友的那本高价书想必销量很低,从商业角度看,或许是个失败。但人生不只有商业,价值不等于金钱。我相信他一定会赢在商业以外的诸多方面,祝他成功! [注]罗伯茨博士为他的书向出版社买的是最高“套餐”,约$3000,应是在退休后用了自己的钱,因为出版时他已80岁,不大可能仍在学校。现他与老伴在密歇根州的一个农场养一百多只羊,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曾问我上海拖拉机厂的联系电话,因为他的拖拉机产于该厂,须更新零件,全美国买不到。哪位网友知道联系电话请告知,我没能帮忙,网上倒是搜到《这个年代,消失的“上海”牌拖拉机为何能“重出江湖”》。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2my6b2Lm 2024-11-27 几天前一则微博https://weibo.com/1938059975/P1T0KjGlf 尝试解释中古汉语字的发音演变为日语汉字的发音,多位网友对古汉语或日语字的发音做了精彩的评论。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两者之间的语音过度。目前这方面的资料似乎不多,英文维基Sino-Xenic_vocabularies条的Sound correspondences节的两个表就显得独特且珍贵。这里截图以方便大家研究、批评。图1是中古汉字音节头辅音与越、韩、日(又分吴音、汉音、唐宋音)音节头辅音的对照表,图2是音节尾辅音的对照表。两张表都是关于辅音的演变,很遗憾没有元音。 (该维基词条有英、中、日、法语页,但只有英语页有语音对照表。找出音变规律或规则是历史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仅仅列举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发音是基础工作,但停留于此就没有意义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1T0KjGlf 2024-11-24 有网友说:日本清酒叫獭祭,中国人习惯读ta ji,但日本人发da sai的音。其中这个“祭”字,左传中有个人叫祭(zhai)仲。韵母发ai的音好理解,比如蔡字,草字头,加祭字,所以有ai的音。 这里尝试解释一下日文“祭”的读音。据Wiktionary https://en.wiktionary.org/wiki/%E7%A5%AD#Japanese 日文“祭”的读音按吴音(隋、初唐汉字读音)读为さい(sai)。为什么辅音是/s/?我们可以在http://www.kaom.net/ny_word.php 查到该汉字在中古的读音,比如王力拟音为/tsi̯ɛi/(子例切,精母)或/tʃɐi/(側界切,莊母)。中古汉语字的头和尾部辅音演变为现代汉语、越南语、韩语、日语的哪一个音,有人列了一个表,见维基Sino-Xenic vocabularies(中-外词汇)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no-Xenic_vocabularies 的Sound correspondences表(我剪辑日语部分为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KanjiOnYomi.html )。表中显示,精母字进入日语采用吴音的话它的辅音就会变为/s/,莊母也会。所以日文“祭”的辅音就是/s/了。 据说上古“祭”有zhai音。《左传·祭公谏穆王征犬戎》的“祭”读zhài,不读jì。其实王力的上古拟音是/tsĭat/,硬要写成拼音的话,zhia比zhai显然更接近上古音,只不过今天的我们如果只会普通话,那就很难读出前者,好比取“支”的声母和“丫”音拼读。 补充:日语汉字有音读、训读两种。只有音读可根据规则判断它的读音(即便根据规则也不能100%确定,因为音读还分几种,取决于该字何时传入日本)。训读完全不能通过查表确定,因为它是逐字用日本本土词替换的读音,好比读汉语文章,其中的NBA读作“全国篮球协会”,或英语文章的e.g.读作for example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1gabyBZ6 2024-11-20 据他的行政命令https://gov.texas.gov/uploads/files/press/EO-GA-48_Hardening_State_Government_FINAL_11-19-2024.pdf 第2条,州政府机构或高教公共机构禁止professional travels前往敌对国家(中朝伊古俄);据第4条,这些机构的雇员必须在前往这些国家的personal travel前通知机构、回国后再详细列出travel的细节 希望不要再像麦卡锡主义方向迈进。但即使官方不,美国普通百姓不会都有严格区分一个国家的性质和那个国家出生的人的思想这种能力。 (转“德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本周发布了第二份针对敌对国家的行政命令”) -------------------------------------------------------------------------------------------------------------- 2024-11-19 网友thereisnobydancing问:我因为从事酒水行业,所以接触到日本清酒,叫獭祭。中国人习惯读ta ji,可是日本人好像发da sai的音,关键在“祭”字,左传中好像就有个人叫祭(zhai)仲。而且如果发ai的音,也好理解。比如蔡字,草字头,加祭字,所以有ai的音。 答:我查了日文“祭”的读音,据https://en.wiktionary.org/wiki/%E7%A5%AD#Japanese 吴音读为さい(sai)。我们可以在http://www.kaom.net/ny_word.php 查到该汉字在中古的读音,据王力,是/tsi̯ɛi/(子例切,精母)或/tʃɐi/(側界切,莊母)。精母字进入日语采用吴音它的辅音就会变为/s/,莊母也会(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no-Xenic_vocabularies)。所以日文“祭”的辅音就是/s/了。我也注意到“祭”上古有zhai音,其实王力的上古拟音是/tsĭat/,硬要写成拼音的话,zhia比zhai更接近,但显然今天的我们如果只会普通话那就很难读出前者。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0MkaeIoN 2024-11-17 两个文言文虚词 1. 表虚拟语气的“微” 汉语在语法上没有虚拟语气,我们只能从语义猜想一句条件句是否表示绝不可能实现。“如果我是你”是虚拟的,因为我永远不可能是你。“如果我有一万亿元”也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人这么富有。“如果我现在有一块钱”很可能不是虚拟的。但21世纪的中国人说“如果我现在有一万元”就有两种可能,要看上下文来确定。这在英语等语言中就不会有歧义,直陈的条件句是if I have ... now,虚拟的则是if I had ... now。假如(虚拟的假如)汉语有办法明确表示直陈或虚拟多好!这种结构用于有些文章比如流行病学论文中,会使读者更好理解很多假设的情况。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比古汉语更清晰。但也有例外,古代汉语并不完全缺乏标注虚拟语气的虚词。作“不”或“无”讲的“微”就只用于虚拟的否定,如“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就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见《论语·宪问》);“微我,晋不战矣!”(“如果不是我,晋国就不会打这场战争了”)(见《国语·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当然,“微”字“只用于事后的假设”(见王力《古代汉语》153页),即只用于过去式,但聊胜于无!可惜现代汉语连这点功能也丧失了,为语义的精确表达又添加了一个障碍。 有趣的是,阿拉伯语区分两种“如果”这个连词:普通的如果用إن(国际音标/in/),虚拟的用لو(/law/)。我们是否也可考虑类似的做法,比如普通的如果用“如果”,虚拟的如果用“假设”?当然,任何人不能强求他人对普通词汇的使用,甚至国家语委也不一定有这个权力,但某个作者比如一位流行病学教授可以在他自己的文章或书中声明他采用这种惯例(如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区分“之后”与“以后”那样),那还是可行的。 2. 宾语前置的“是” 成语“唯利是图”中的“利”是谓语或动词“图”的宾语,它因被强调而前置于谓语前,助词“是”置于其后表示宾语被前置了。这种用法现在仅存在于固定表达式即成语中,不再能产生新的词组(no longer productive)。但在古代汉语中则常见,如“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小国期望贵国君王赐给恩惠(一说小国对贵国国君充满希望),怎么敢不完全听从命令?)(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为民做君者,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他的职责是)主掌国家)(见《左传·晏子不死君难》;中国华侨出版社《古文观止》误译为“要以国家为重”)。 汉语语句主要采用主-谓-宾语序,宾语前置可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说“那件事就不知道了”,但一般情况下不可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汉语丧失了古汉语具有的一种表达功能。假如一个词有表明主宾功能的后缀(如德语、俄语、拉丁语那样),语序就可以自由。但汉语没有,前置时附加“是”是个好办法,其作用跟日语的を(o)相同。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0LpV8F2r 2024-11-17 (to be retracted) 《左传·季札观周乐》的乐舞含歌词 吴公子季札出使多国。在鲁国,鲁国人为他表演周、夏、商时期的乐舞。演奏的过程中,季札点评乐舞,显示出他对礼乐的精到理解。例如他听到《周南》《召南》时,感叹“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美好啊!教化开始奠定基础了,虽然还不算完善,然而百姓已经勤劳而不怨恨了)。听到《郑风》,说“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美好啊!但它烦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已经不堪忍受了。这恐怕是要最先亡国的吧?) 这里提一个问题:鲁国乐舞表演只是音乐和舞蹈,像今天大多数历史剧里表现的那样,还是有人演唱?《左传》没有讲,但我们可以推定,一定有人唱词。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很难表达具体的意象,它可以给人以或激烈、或舒缓的感觉,但几乎不能描绘更具体的现象。(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起始动机被解释为命运敲门,但这只不过是贝多芬传记作者建议随后被约定俗成的解释,它本来也可以象征其他各种深沉而紧张的情绪。四十年前反精神污染,有人批判邓丽君的歌不仅歌词,甚至旋律也是靡靡之音,这是先有锤子再去找钉的可笑的做法。)因此,按照这种理解,春秋时的季札对各国乐舞能做出如此精确的描述,一定是因为表演者有歌词的演唱,而不只是音乐和舞蹈。并且,季札的评论几乎完全是基于唱出的歌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舞蹈的动作等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季札出使多国的时间为公元前544年,此时鲁国的孔子只有7岁。他对《郑风》的评价跟孔子后来的“郑声淫” (《论语·卫灵公》)、“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异曲同工。孔子也许读到且接受了季札的评价,但这不重要,因为孔子的思维能力足以使他做出独立的判断。我们知道孔子对《郑风》的评价一定是基于歌词的,因此说“淫”“乱雅乐”相当具体。他的判断与季札类似,那么季札一定也是基于歌词而不是乐曲做出的判断。 -------------------------------------------------------------------------------------------------------------- 《左传·石碏谏宠州吁》中的顶真修辞 《左传·石碏谏宠州吁(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对公子州吁的宠爱》中有一段:“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安于地位低下(一说受压制)、地位低下(受了压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有的。)这是典型的顶真修辞,即上句末用字或词与下句起始用字或词相同。教科书的例子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辞》)。我能想到的还有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据百度,顶真“首尾相连,层层承递,语势贯通,音律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但很遗憾,虽然《左传》中这一段的表面形式试图产生一种艺术感染力,但从语言的内容或语义看,它很难有说服力。试想:受宠爱而不骄傲,无疑很好,但下句说骄傲了而能安于地位低下。这岂不是承认宠而不骄并未能实现,只好退而求其次?本来希望他至少不要骄傲,但他仍然骄傲,于是只好希望他能安于地位低下。再往后,希望他不怨恨,可惜又失败,最后就只能寄希望于他不要为非作歹了。这是多大的失望啊!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P0xto8xKl 2024-11-15 雇佣总统(Mercenary President) 读了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历史,感叹有一个既有能力又无大的私利的领导人是多么重要。我们知道有雇佣军或雇佣兵这个概念,远至古希腊人雇用马其顿兵,近至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而雇佣的洋枪队,当代的瓦格纳集团,等等。但似乎从未有过雇佣总统,即一国从他国雇佣一位有能力、口碑好的外国人来当总统。我以为我是想到这个主意的第一人,但搜到一名姓Cho(赵或曹)的韩国大学生早在2012年已提出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opinion/2024/11/137_123411.html 他列举了韩国政治的几大问题,例如韩国社会的各种私人关系严重影响政治,提出从他国雇佣一个总统,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常常给国家足球队雇佣外国教练,我们也可以考虑雇佣一个外国人当韩国总统。”其实,他的文章还可以提到雇佣远比足球教练更接近总统的众多案例,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忽必烈雇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任扬州地方长官,顺治、康熙帝雇佣德国人汤若望主持钦天监,晚清雇佣英国人赫德掌管海关税务司。尤其是赫德,由于他的能力和公正无私,大清的海关税收大幅增长。近百年来,中国已停止这种做法,在世界范围内也变得很少,不过还是能搜到几个例子:阿联酋雇佣一位英国人任驻俄罗斯大使,英国雇佣加拿大人任英国银行行长,等等。 那么,再进一步,提高外国人在政府中任职的级别,让有能力的外国人任总统或国家元首如何?如果国家小,从中选出能人的人才库(talent pool)也就小,此时还要求总统必须是本国公民甚至必须是出生于本国的公民就是情绪(比如爱国主义)多于理智的、武断的规定,好比要求一家公司的CEO必须是公司在职员工、甚至必须是创始人的后代一样不符合历史潮流。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至少在一点上这个说法有道理:外来人很少有与旧势力的瓜葛,因此就少有负面的私人关系。假如他有能力提升公司业绩和品牌知名度,他的其他方面虽不是完全不考虑,但都是次要的了。 当然,雇佣总统缺点也可能不少,比如他可能不够爱国,没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可能几年贪污后逃回自己的国家;可能滥用职权而不怕随后被惩罚,因为他在离任时可能迅速逃走。但这些缺点并不致命,应该能用条款明确的法律防止,雇佣前认真审查他的背景也很有必要。 总之,虽然雇佣总统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但对于多年经济不景气、内斗不断(但没有战争)、每几年就举行总统选举的小国,不妨做这种尝试。它最终可能被证明利大于弊,值得在某些特定国家推广。 >> 近代欧洲小国不是经常为消弭内斗,找个外国贵族来当国王 > 搜到瑞典历史上就有,比如马格努斯·埃里克松(1316-1374)即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四世(1319-1364)、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七世(1319-1355)、斯科讷统治者(1332-1360)。有没有某个时期只统治一个王国的外国人?同时统治多个王国就倾向于把它们当作一个帝国看待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HNw3XkM 2024-11-10 金岳霖试图区分“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的史和中国的“哲学史”。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原英文书名看,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当属前者,因为假如是后者,应为Chinese History of Philosophy,给人的感觉是其内容含外史(社会影响等)多于内史(哲学思想本身),但哲学史就应该主要是内史 评王路“金先生分析了什么是哲学,然后又进一步分析 “中国哲学史”究竟是“中国哲学”的史,还是中国的“哲学史”。”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F2m5NEb 2024-11-10 并排物体的序数方向 笑话:沙特阿拉伯的可口可乐销售员 一位失望的可口可乐销售员从沙特阿拉伯回来。 朋友:“为什么你没能打动沙特人?” 销售员:“我被派往那里时,感觉非常有信心,我会做一个很好的销售宣传。但我有个问题,我不会说阿拉伯语,所以就准备用三张海报来表达我的意思。 第一张海报:一名男子躺在炎热的沙漠中,筋疲力尽,快要昏死过去。 第二张海报:这名男子正在喝可口可乐。 第三张海报:他完全恢复了精神。 然后这些海报被贴得到处都是。” 朋友:“太棒了!这应该有用啊!” 销售员:“应该有用!但没人告诉我他们是从右向左读的!” 这个故事显然是虚构的,但它提出了一个书写文字的方向是否与图像识别的方向有关的问题。假如我们看到一幅照片,其中有五个人,甲问“第几个是约翰?”,乙答“第一个”,我们一定会默认乙说的是左边而不是右边第一个。世界上有些语言的书写从右向左读写,比如阿拉伯语、希伯来语。那么,假如同样的照片问两位说阿拉伯语的人,乙会说“第五位”或“最后一位”吗?我在一个阿拉伯语论坛https://forum.wordreference.com/threads/default-direction-in-counting-items.4118256/ 问,排除明确说出方向的回答(如“左边第一位”、“右边第一位”),看来的确如此,而且一位黎巴嫩阿拉伯语母语者还特别给我推荐了以上那则笑话。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书写是从上向下,一列结束便往左新开一列。特殊情况下只有一行时,比如匾额,就只是从右向左。那么做一个思想实验:中国古人见到那个不懂阿拉伯语的销售员的广告,会怎么理解?当然,笑话归笑话,沙特人、也许还有中国古人从右向左看三张海报感觉不对时必定会做出调整,比如再从左向右看,因为他完全明白广告是要推销而不是抹黑这种饮料的。但这里暂不考虑这个重新调整,问题只是:中国古人会首先看最右边的海报再向左看吗?也许我们可以问老一辈港台人,或现在的日本人,因为他们直觉上默认从右向左?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xqcnVdY 2024-11-09 评价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孩子》第二行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的法、西、德、意语翻译。(我曾对该句和第三句的汉译做过评论,见https://www.weibo.com/1938059975/HwW1UsP9Q 或http://yong321.freeshell.org/english4chinese/chinese-translation-of-poem-by-kahlil.html) Lebanese poet Khali Gibran's famous poem "On Children": ---begin quote---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end quote--- The second line sounds philosophical and may not be easy to understand. When it's translated into other languages, some translators choose to alter the text to make it a little more understandable. Here are some examples: French (from https://www.poesie.net/gibran1.htm): Ils sont les fils et les filles de l'appel de la Vie à elle-même, Spanish (from https://educacionyatencioneficiente.com/2018/12/18/hijos-de-el-profeta-de-gibran-jalil-gibran/): Son los hijos y las hijas de la llamada de la vida a sí misma. Spanish (from https://esfacilsisabescomo.com/vuestros-hijos-no-son-vuestros-hijos/): Son hijos e hijas del anhelo de la Vida por sí misma. Spanish (from https://www.grupotortuga.com/Khalil-Gibran-Vuestros-hijos-no): Son los hijos y las hijas de la Vida que quiere seguir dando Vida. German (from https://www.zitate.de/autor/Gibran%2C+Kahlil): Sie sind die Söhne und Töchter der Sehnsucht des Lebens nach sich selbst. Italian (from https://www.pensieriparole.it/aforismi/vita/frase-112505): sono figli e le figlie della vita stessa. We see that the second Spanish translation (using the word anhelo) and the German translation (Sehnsucht) literally translate the word "longing" in Gibran's poem. The French translation (appel) and the first Spanish translation (llamada) change the original "longing" to "call" or "calling". The third Spanish translation and the Italian one seem to be unhappy with the poetic language and opt to plainly say the words to the readers. Why this diversity in translation? What does this line really mean? It is actually not that hard.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in this context of human procreation, simply means that life intends to reproduce life, just as the plain, "prosaic" third Spanish translation is saying, and in a corrupted and equally insipid way the Italian translation is saying. Changing "longing" to "calling" is not right, because they are different actions; when you long for something, you don't necessarily call out. For this reason, I consider both approaches, changing a key word or plainly interpreting the poetic line, mistranslation of a poem.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 this particular word "longing" in the case of the second Spanish translation and the German translation is appropriate. (以上原发于https://forum.language-learners.org/viewtopic.php?f=15&t=20936&sid=5c367f8b0c155aa75a1f1f2d177cebdf&start=10#p247851)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vDTecdU 2024-11-09 续上个月的微博Mistranslation Log(误译记录)。最近增加的几条: 7. 巴黎雨果故居中国屋的英语介绍有误,称拿破仑1851年的政变为the overthrow of Louis-Napoléon Bonaparte(推翻拿破仑),旁边的法语、西语介绍无误。曾在微博https://weibo.com/1938059975/NAGofc175 用汉语讲到。 8. 美、英两种楼层称谓不同,英国惯例有逻辑错误:ground floor的floor既是又不是floor集合中的成员。曾在微博https://www.weibo.com/1938059975/JqSVX60gy 或我的网页http://yong321.freeshell.org/english4chinese/first-floor-vs-ground-floor.html 讲到。 9. “中国”通行的字面英译Middle Kingdom应改为Central Empire,曾在https://weibo.com/1938059975/Oy8vdEHNr 讲到。 10. 评价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孩子》第二行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的法、西、德、意语翻译。我也曾对它的汉译做过评价,见https://www.weibo.com/1938059975/HwW1UsP9Q 或http://yong321.freeshell.org/english4chinese/chinese-translation-of-poem-by-kahlil.html (转发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lamBynZ)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8velYV4 2024-11-06 不是或主要不是性别之争。民主党丢失的选票主要在拉丁裔,他们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教育程度低,非常关心经济和就业,对高大上的概念如民主、自由以及领袖的人品、犯罪记录不感兴趣,口语化的演讲对他们更能产生共鸣。猜测他们的低调(或许还有语言障碍)是民调误判的一大原因。 评网友“#哈里斯支持者黯然离开#‘还是性别问题’​​​”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7llrwUB 2024-11-06 单就杀人案来说,据https://www.thirdway.org/report/the-two-decade-red-state-murder-problem 红州犯罪率更高的原因有枪支拥有率比兰州更高、贫困率更高、教育水平更低、社会服务和警力更弱,最后这点颇为奇特,说民主党市长的城市比共和党市长的城市给警察的经费高很多,这与大多人的直觉或共和党宣传的印象相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2qGgIsT 2024-11-06 据https://thediplomat.com/2024/09/why-isnt-the-china-card-effective-in-this-us-election/ 这次竞选双方不打中国牌是因为(1)拜登在处理中美关系上没有大的失误、(2)美国国内问题更突出、(3)中国软化了它的"wolf warrior"外交。中国牌不在竞选中玩,而是之后。文章对(1)的详解不错… 《外交学者》这篇文章Why Isn’t the ‘China Card’ Effective in This US Election?作者为Jiachen Shi,杜兰大学美国政治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员史嘉辰,发表于2024年9月25日 评网友微博“美国大选…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候选人,在涉及中国的问题,双方都真的做到了“谨言慎行”,不再拿中国说事”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KLmAqlP 2024-11-04 文章的“清朝时期”不如说“清朝晚期”,因为普通人的生活在太平天国后极大恶化(要不是有美洲发现的土豆,还不知会额外死多少人)。另外,最有说服力的比较或许是晚清农民和北美奴隶每天的食物热量,估计也是后者比前者高很多。 评“(美国)奴隶制下的奴隶生活境遇要比(中国)被朝廷直接管辖(无限制压榨)的自耕农好上百倍” -------------------------------------------------------------------------------------------------------------- https://www.perplexity.ai/search/why-is-the-economy-of-benglade-rbw5TTqzTzqfNJsb5ufd1w 孟加拉国最近十几年GDP增长迅速,中产阶级的比例也在增加。1971年从巴基斯坦分开时,比巴穷很多,现在完全翻转。 它有strong export sector, better fiscal management, better literacy, political stability, lower military spending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6ab88ce 2013-10-31 历史上的确有科学革命,但最近几十年的科学发展由于通讯的高度发达和科学家发表论文的紧迫感几乎总是渐进的,即:每当有一个较小(相对于几个世纪前)的发现时,发现者便很快公之于众,因此不再会出现科学界大大地惊异于某项研究的情况。科学的发展曲线不再像很多台阶,而更像一个连续的斜坡。 (评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64EkGbX 2013-10-31 批判性思维与相信阴谋论 我们一般认为,中国的教育相对于西方国家缺乏足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但西方国家中的老大即美国似乎并未得益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因为美国人中相信阴谋论者所占比例非常高。以下是Perplexity.ai对What is the statistics of the ratio of population that believe in conspiracy theories in the US?(美国相信阴谋论的人的比例是多少?)的回答,结论是:…31%的美国人相信奥巴马不出生于美国;29%相信投票机在编程上动了手脚以改变投票结果;20%相信新冠疫苗用于控制美国人;…;35%至41%相信某个群体的人在秘密地控制世界;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相信阴谋论;信阴谋论的人所占比例几十年来基本不变。 很遗憾,Perplexity或其他AI工具都不能给出中国人相信阴谋论的人数,说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数据。我猜测中国人中相信某个群体在秘密地控制世界的人的比例应低于美国人的35%至41%。中国人的平均智商也许高于美国人,但学校教育不如美国重视批判性思维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从阴谋论盛行的程度看,美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即使不说失败,也可说仍然任重道远。批判性思维无疑是战胜阴谋论的有力工具,但美国的教育实践一定还在某个环节存在严重的错误。网上能读到很多美国人感叹民众的无知和愚蠢的言论,但很遗憾,都没有提出可行性高的改进方案。希望中国在逐渐加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中找到教育付诸实践的密钥,不犯美国的错误。 答复网友(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7UKzkEG):如果一个人真有批判性思维,"庞大的官僚体制、隐秘排外的核心圈"等都不可能使这个人相信阴谋论(即便身体的迫害也不能屈服一个人的内心)。但那些外界因素会抬高鉴别阴谋论的门槛,使批判性思维较弱的人上当。批判性思维是战胜阴谋论的必要条件,它必须与其他条件一道才能成为充分条件。 附: Perplexity.ai回答What is the statistics of the ratio of population that believe in conspiracy theories in the US?(数据来源从略) Belief in Specific Conspiracy Theories The data shows varying levels of belief for different conspiracy theories: JFK Assassination: 54% believe Lee Harvey Oswald did not act alone. Obama's birthplace: 31% believe Barack Obama was not born in the US. 2020 Election: 29% believe voting machines were programmed to change votes. COVID-19 vaccines: 20% believe they're being used to microchip Americans. 9/11 attacks: 20% believe the government was behind them. Moon landing: 18% think it was staged General Conspiracy Thinking(同一个问题两个调查给出两个不同的数据) 41% believe a single group secretly controls world events. 35% believe a single group of people secretly controls the world. Partisan Differences Republicans are generally more likely to believe in conspiracy theories compared to Democrats, with some notable gaps: 2020 Election fraud: 53% of Republicans vs. 13% of Democrats. Obama's birthplace: 54% of Republicans vs. 15% of Democrats. JFK assassination: 68% of Republicans vs. 40% of Democrats. Trends Over Time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studies suggest that belief in conspiracy theories h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ver time: Most conspiracy theories have shown stable levels of belief, with some even decreasing. Only 6 out of 46 studied conspiracy theories showed an increase in believers over time. 11 conspiracy theories lost adherents over time. Conclusion While there isn't a single statistic for overall conspiracy belief, the data suggests that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US population (ranging from about 20% to 50%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theory) believes in at least some conspiracy theories. However, these levels have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over time, contrary to the perception that conspiracy beliefs are rapidly increasing.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DXgXxmhX 2013-10-30 旅游随手拍: 图1、2:古镇跳蹬河 图3:输水管普及前修的水渠,因底层拱石随时可能脱落,游客不得靠近。 图4:图书馆见钱钟书、杨绛致翻译家杨武能的信:“…‘三流学校’云,乃君之过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校不在小,有武能则行!万勿妄自菲薄也!”时杨当在四川大学任教。 图5:图书馆某书柜 图6:图书馆旁24小时开放书屋,室内皆年轻学子,座无虚席。 图7:失去自由的猫 图8:街边某建筑墙上的画,出自民间无名高手 图9:禹王寺,纪念夏禹入川治水;若禹王有知,他一定不识后人在此所拜诸神。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ZRnsyt9 2024-10-17 原来不只我一人认为原子弹 挽救了许多日本人的生命。美国历史学家James Davis在《The Human Story》中说“用它(原子弹)来迫使日本投降,而不是入侵,可能会挽救许多美国人和更多日本人的生命。”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uov7yo9 2024-10-13 毕飞宇的散文《那样的父亲,那样的母亲》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4600d140102x1ns.html 讲到傅雷不堪凌辱而自杀,妻子同时随他而去。这个惨案估计众所周知。文章末有几句话颇耐人寻味: ---引文始--- 我也要讴歌母亲,但是,我绝对不能赞同朱梅馥女士[傅雷妻]的行为。你是傅聪的妈妈,你是傅敏的妈妈。即使满身污垢,你也要活下去。妈妈活着,只有一个理由,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丈夫的真理和正义。这是天理,无须证明。父可杀,不可辱;母不可辱,亦不可杀。 ---引文终 这里“杀”是自杀,不是他杀。否定朱女士的自杀行为无疑非常正确,但“父可杀,不可辱”吗?三千年来的文字的确持这样的态度,但综合考虑,这是不明智的。要是钱谦益真不嫌水冷而投河自尽,这将是中国学术的一大损失;王国维感于国故自沉,谭嗣同拒绝出逃就义,可歌可泣,但我们因此丢失了多少宝贵的财富。傅雷58岁自尽,我们本可以再读到多少他与好的作家的“艳遇”的成果,或他对音乐的精彩论述。士不可辱是崇高的理想,但Realpolitik(现实政治)中被辱之士无可胜数。忍辱负重既可继续为文明做出贡献,也可向不义的现实作斗争。是时候摒弃可杀不可辱的陈腐观念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rvy0A96 2024-10-13 【英语学习】分析Go back to China If anybody utters "Go back to China!" now, even by Chinese nationals stranded at an airport in another country, the sentence is almost always considered a racial slur. It didn't have to be. The extra racial connotation was acquired from a social context, not intrinsically from the language. Technically, this is an imperative sentence, requesting or demanding that the listener do what is told. If you think you're omitting the subject of a sentence for short, as in "thank you" for "I / we thank you", "seems that ..." for "it seems that ...", the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entences conflate into one single form i.e. "go back to China", one representing the short of e.g. "we want to go back to China", the other an imperative. You may intend it to be the former, but the listener may understand it as the latter, which unfortunately is colored with racial discrimination when there's no context. The solution is simple: just do not omit the subject. Since "Go back to China!" has this racial tone, if you do want a very short sentence and even want to omit the subject, "Go home" seems to be a good choice. It has not been generally used in a context of anti-immigration, and is short enough for people knowing little English to say and be understood. But for better clarity, you should still say "we want to go home" instead.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i4embgF 2024-10-12 希特勒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少见,但一点也不奇怪。 (文中Werner Best是德国盖世太保一负责人、法学家、nàcuì领袖和理论家,这里作者称他半清醒。来源:Niall Ferguson《Civilization》(尼尔·弗格森《文明》)194页,引用Mark Mazower《Hitler's empire》248页,原始材料出处有待验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b2VqcnK 2024-10-11 兰州《读者》杂志博物馆有块玻璃板,上写 《读者》最受欢迎的100篇文章: 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 真水无香——潘向黎 这条小鱼在乎——田辉 狷者朱自清——叶兆言 感天动地小黄佩——邓小波、宋世智、王木生 人生即燃烧——王蒙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刘燕敏 那样的父亲,那样的母亲——毕飞宇 大地的阶梯——阿来 那种温暖戛然而止——春儿 卖米——飞花 找了几篇来读,感觉都很好。其中《这条小鱼在乎》讲暴风雨将小鱼们冲到浅水洼里,海水退去后它们面临死亡的威胁,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有人劝他说,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的。小男孩说“知道!”“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读者》博物馆对故事作者似乎注明是田辉,但实际应为田辉译。那么作者是谁呢?中文网络上没有人考证。这个故事的原型出自美国人类学家、教育家、哲学家、科普作家Loren Eiseley(1907–1977),在他众多的著述中有一篇散文叫《The Star Thrower》(扔星星的人),讲了与《这条小鱼在乎》非常相似的故事,只不过小鱼在这里是海星,小孩是成年人,"He had, at any rate, the posture of a god"(他有神一样的姿势),文字要深邃得多。这个故事被后人不断改编引用,不知何时进入中国,被一位叫田辉的翻译,收入了《读者》和小学课本。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lamBynZ 2024-10-06 不久前在某论坛开了个话题,Mistranslation Log https://forum.language-learners.org/viewtopic.php?f=15&t=20936 记录最近几年来发现的一些语言翻译主要是英译时的错误,也包括不算错但值得商榷的有趣的现象。目前已发六条,大多在微博上用中文讲过,这次只是英译,以便更多的人能读到。 1. 恩格斯论家庭和妇女解放的一句话中的误译(将“单个家庭”误译为“一夫一妻家庭”),曾在微博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1RUo7Jc 上发过 2. “妇女能顶半边天”被误译为“妇女顶住半边天”,曾在https://weibo.com/1938059975/K5dEhcfqg 末提到 3. 《马太福音》中一句话英译的正确理解(语言学分析与美国信徒们的理解不一致),原发于https://weibo.com/1938059975/OggtY942l 4.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应译为《哲学的苦难》,英、汉均误,见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YgL2ScL 5. 法国歌星阿雅·中村的日文名用片假名而不是平假名,见https://weibo.com/1938059975/OpBUZfXYG 6. 菲莉丝骑亚里士多德传说中一句古法语的误译。我用汉语简述过这个中世纪流传的故事https://www.weibo.com/1938059975/GyBkv3q2c 但没有人(包括我)用汉语讲过其中的错误英译。 今后我会陆续与中外网友分享我发现的误译。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fyE8khQ 2024-10-05 社区图书馆旧书所得: 1. Joseph Campbell(1904-1987)《Masks of God: Oriental Mythology》(神的面具:东方神话)。据维基,“约瑟夫·坎伯是美国的神话学家、作家和教授,其著名的研究领域为比较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他最著名的著作是《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千面英雄),“讨论了全世界神话故事的英雄旅程与其转化过程,并且从中揭露同一原型的英雄”。而四卷本的《神的面具》(“东方神话”是第二卷)着重从人类学和历史角度考察世界各地的神话。 2. 《Best American Essays 1996》(1996年美国最佳散文) 3. Ernst Gombrich(1909-2001)《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世界小史)。贡布里希最著名的著作无疑是艺术史,如《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这本《世界小史》是他的第一本书,1936年以德语出版,使他立即成名,但却遭到纳粹封禁。于是他逃到英国在伦敦大学作助教。该书是他唯一以非英语写作的书,迟至2005年才被英译。世界史不是他的专长,这本书准备很快浏览一下。 4. C.G. Jung(1875-1961)《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精神分析大师卡尔·荣格的经典。在我的印象中,与弗洛伊德不同,荣格更像一位科学家,稳重、不固执,不以个人权威压倒反对意见。虽然精神分析学目前在英语国家基本没有影响力,或被贬为伪科学,但荣格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尤其因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他实事求是的态度,他的书仍然值得参考。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dXQuHSa 2024-10-05 信仰的是什么不重要,是信仰本身带来幸福。这个有趣的观点由尼采提出: ---引文始--- 早在1864年10月,20岁的青年尼采在进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学的半年后,尼采放弃神学的那段时间,他曾在给妹妹的信中表达自己的态度,他说:…… “假如在童年时代,我们相信了一切灵魂的救赎来自基督以外的神明,如穆罕默德,仍然一样会受到祝福,和基督所赐予的完全相同。因为给予幸福的,只是信仰本身,而非信仰背后的客体…… (工藤绥夫:《尼采——其人及其思想》台湾水牛出版社1984版) ---引文终--- [以上文字摘自周国平《尼采与形而上学》51页]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zSDbfSi1 2024-10-03 除了袭击珍珠港,他也参加了其他多个战场的战斗。文章最后记者问他是否为无耻地攻击珍珠港后悔,他没有回答,而是说为加入这场伟大的战争感到激动,为被选中参加这次行动感到自豪。正配得上时下中国的一句俗话“坏人老了还是坏人”。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zMZMad0j 2024-10-02 【英语学习】“艺术”、“美术”、“绘画” 这三个词的外延逐级递减:艺术包括通常说的美术,但也包括非美术的艺术例如表演艺术(performing arts)如舞蹈、戏剧;美术包括绘画,但也包括雕塑、书法、(如果在中国)剪纸等等。不过,汉语“艺术”和英语art在翻译时并不总是对等,因为说英语的人默认art是绘画。假如你听到某人对正在画画的人说"Wow, you're a great artist!",你汉译为“哇,你真是个大画家!”比“你真是个大艺术家!”更合适。但假如这是在中国,有人对画画的人说“你真是个大画家!”,你英译用a great painter还是a great artist呢?我的意见,看语境。如果是很随意的场合,没有更多文字讲这位画画的人,译为artist更好。但如果这个情节是一个讲这个人如何成为著名画家的故事的一部分,译为painter可能更贴切。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zMNNlqHh 2024-10-02 两个发达国家在边界两侧和平相处是常有的事,但国土和平交换不常见。瑞士与意大利以冰川为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冰川的位置也在变化。因此,两国最近决定在阿尔卑斯山马特洪峰附近重新划分国界。(https://www.cnn.com/2024/10/01/climate/melting-glaciers-border-switzerland-italy/index.html) 类似的案例是,2017年年底,比利时与荷兰签署协议交换土地,比利时让与40.45英亩,荷兰让与7.63 ,结束默兹河(Meuse)切割两国的两个城市、给居民造成不便的历史。(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rldviews/wp/2016/11/29/netherlands-and-belgium-to-end-lawless-border-oddity-by-swapping-land-peacefully/)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zvqCvWXA 2024-10-01 不知是否有懂web technology的网友知道:微信的网页文章,随便举一篇比如mp.weixin.qq.com/s?__biz=MzkwNzc0OTk0NA==&mid=2247483697&idx=1&sn=d4ed8f32353e61fc75bb5073b7233d37 它是怎么做到不被各大搜索引擎收录的?用Google、Bing、百度、Yandex、Yahoo、和多年前用过现还存在的搜索网站搜该文章的题目或其中的一些词,都搜不到。网上文章一般可用一个特殊的meta标签告诉搜索网站不要index,如 (其中noindex就足够了),但微信网页没有这样的标签,那它是怎么避免被index的呢? From https://www.perplexity.ai/search/do-you-know-what-the-parameter-V5EnwVAlThuSk0d7.QU9lw __biz: This parameter represents the unique identifier of th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that published the article. It's a base64 encoded string that, when decoded, corresponds to the account's internal ID. mid: This stands for "message ID" and is a unique identifier for the specific article or post within the official account. It helps WeChat's system locate the exact content being requested. idx: This parameter typically indicates the position or index of the article in a list of posts, often used when an account publishes multiple articles in a single day sn: This is likely a "serial number" or a security-related parameter used by WeChat to validate the request and prevent unauthorized access or tampering with the URL (https://www.php.cn/faq/564399.html "sn represents the signature of the article") 以“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为例,这篇文章在很多网站都有,包括微信公众平台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M2OTMxMg==&mid=2653074557&idx=2&sn=c9672d81548f1787d47e9057d0c199c8,该网址可能就是文章原出处!但搜Google,唯独微信上这篇文章收不到。Google收录了澎湃网上这篇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988031,该网页底部“阅读原文”是一个指向那篇微信公众平台的网址。因此,并非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没有链接指向它,而是它就是不被Google index 另一种链接是比如https://mp.weixin.qq.com/s/P9sbAPKoSFsNnaiA61QhYQ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zDzEDDZo 2024-10-01 【英语学习】 英语有几个词表示“很不经常”或“很少”,从前学英语先学了seldom,于是需要时就首先想到它。但后来越来越感觉这个词并不常见,就逐渐改用rarely。几年前Google推出Ngram Viewer,显示语言中的词或词组随时间变化的使用频率,今天用它查,发现果然如此:seldom(图中深蓝色)的使用自1820年代以来一直下降,而rarely(红色)两百年来基本持平,在1930至1950年与seldom相当,之后反而微弱上升。图中还有scarcely、not often和infrequently的频率线。总之,想说“很不经常”或“很少”时用rarely挺好。注意,它跟seldom一样,假如用在句首,后面就要倒装(如"Rarely do I go there")。 顺便想起两个几十年前的英语教科书留下的“后遗症”。一个是意思为“因为”作连词的for(如"I go to the store for I want to buy food"),另一个是第一人称单数意思为“将要”的助动词shall(如"I shall come")。希望现在的教科书不再鼓励学生这样用。我遇到的几个中年华侨仍这样用,他们的英语显得生硬、老掉牙。这里for改为because、shall改为will或am going to就自然多了。 关于第一人称用shall的“规则”,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说"Modern usage does not observe this distinction. Indeed, it may never have existed in the language, but only in the minds of grammarians anxious to impose order on a 'messy' area of usage"原来是语法学家凭空编造的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zm9LCQY2 2024-09-29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的《历史研究》曾名噪一时,12卷惶惶巨著少有人通读。历史学家D.C.Somervell将卷一至六缩写为单卷,仍取名为《历史研究》,可读性大大提高。但汤因比介于历史叙事与历史哲学之间的这种写法在今天恐怕没有太多读者认同,读他的书常有削足适履的感觉:为验证他提出的关于人类文明的一些规律,历史被描述得似是而非。以下摘自缩写本423-424页: Another prominent example of the hatred aroused by empire-builders of an alien culture is the animosity of the Chinese towards the Mongol conquerors, who provided a distracted Far Eastern World with a sorely needed universal state, and this animosity might appear to presnt a curious contrast to the tolerance with which the same society accepted two-and-a-half centuries of Manchu domination at a later period. The explanation is to be found in the fact that the Manchus were backwoodsmen of the Far Eastern World who were not contaminated by any alien culture, whereas the Mongols' barbarism was mitigated, however slightly, by a tincture of Syriac culture derived from Nestorian Christian pioneers and by an open-minded readiness to enlist the services of able and experienced men whaetver their provenance. (外来文化的帝国缔造者引起的仇恨的另一个突出例子是中国人对蒙古征服者的敌意,后者为不知所措的远东世界提供了一个急需的普世国家。这种仇恨似乎与这同一个社会后来对满族统治的两个半世纪的容忍形成一种奇怪的对比。原因在于,满族人是远东世界的偏壤之人,没有受到任何外来文化的污染,而蒙古人的野蛮却有所缓和——无论多么轻微——,这种缓和源自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景教]先驱的叙利亚文化,以及愿意招募无论来自何处只要有能力和经验丰富的人的开放心态。) 汤因比在本节力图证明本土的普世国家(indigenous universal state)越到后来会越受欢迎,而外来的普世国家(alien universal state,即外族侵略本土后在被侵略地建立的国家)则相反。这个论断无甚惊人之处,但他举蒙古和满族建立征服王朝的例(借用汉学家魏复古的词汇),显然对后者感到一些困难,因为华族在清朝时对满族远不如在元朝时对蒙古那样抵抗和反感。于是他提出一个解释,即满族未受到外来文化的污染,而蒙古人的野蛮性被叙利亚文化和任人唯贤的开放心态减弱。他这是什么解释?这段文字没有后文,也许被缩写省略了?难道他是在说,满族未接触外来文化,那么占据中国后不能算外来人?这算什么道理?蒙古人的野蛮被文明减弱后,就是十足的外来人?其实,明末清初的反清运动轰轰烈烈,敌意很难说小于元朝,只不过元的国祚短,清的长。时间长了,反抗被镇压殆尽,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不反抗了。只要时机成熟,那被压抑的愤恨终于爆发,于是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呼声。汤因比大可不必为清朝时“两个半世纪的容忍”感到有责任找出什么奇特的解释。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yAuwyv7e 2024-09-24 【咬文嚼字】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前言》似有一处文言文的低级错误: ---引文始--- 淝水之战是东晋转亡为存的一件大事,实际上是许多偶然的因素构成的,其时当政的谢安并没有什么决胜的部署。《晋书》本传说:“玄[谢玄]等既破坚[苻坚],有驿书至,安[谢安,谢玄父亲]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门槛],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这充分暴露了他出自意外的喜悦。王谢如此,庾亮、殷浩之流,更不值一提了。 《晋书》用“矫情”二字来说明谢安的举动,非常确切。这是当时士大夫的普遍倾向。在他们的言行中间,往往含有造作和虚伪的成分,可是真面目难免会被人发现。 ---引文终--- 现代汉语中“矫情”相当于说“做作”或“装模作样”,即徐说的“造作和虚伪”,有时与“蛮横不讲理”类似,但在古代汉语中,“矫情”的意思是“掩饰真情”。谢安正下棋,得淝水之战捷报,儿子谢玄以七万兵力击败前秦苻坚八十万。虽然我们知道东晋的胜利是从苻坚前秦军队的自溃中捡得的,但至少名义上是空前的胜仗,因此他有“出自意外的喜悦”。而当时崇尚的高士风度又迫使他喜怒不露于色,“矫情镇物”即掩饰内心的激动、保持镇定。但从后面的品评看,徐是在以现代汉语的“造作”来解释此处的“矫情”,说《晋书》非常确切。假如徐将“矫情”解读为“掩饰真情”,就不大可能从这二字引申出“造作和虚伪的成分”,因为那是一个中性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yxULprkC 2024-09-24 有人最近写了广岛游记 https://medium.com/travel-memoirs/the-lessons-i-learnt-in-hiroshima-960a5862ccbc The Lessons I Learnt In Hiroshima (我在广岛学到的) A visit to a city dealing with its tragic past prompts a reflection on humanity ( 参访一个饱受悲惨历史的城市促人深思人性) 非订阅者只能读文章前几段,但不难想象,作者对核爆受害者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几十则读者评论几乎持同样的态度和心情,除一则外,这一位读者写道: By "human cruelty" you are no doubt referring to: • The Japanese seizure of Manchuria • The Japanese Rape of Nanjing or Nanjing Massacre • The Japane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 • The Dutch East Indies Massacres (I could go on at length, but I hope you see my point) -- and the attendant Japanese war crimes that resulted in the looting and destruction of heritage, torture, rape, enslavement, starvation, human experimentation, cannibalism, and ultimately the deaths (including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ttacks) of 10 - 14 million innocent victims, including Chinese, Indians, Koreans, Malays, Indonesians, Filipinos and Indochinese (mostly civilians) and European, American, and Australian military and prisoners of war. en.wikipedia.org/wiki/Japanese_war_crimes "we shall not repeat the evil" is a tacit Japanese admission of guilt, but your article seems to miss this entirely and instead to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frame the bombing as the cruelty of the West, including characterizing the bombing as "an act of terror", not of war or self defense, and Oppenheimer as essentially a war criminal. "In Germany, Holocaust denial is a crime. In Japan, it is government policy." [注:这句话出自英国历史学家Mark Felton] Do some homework. Learn some history. Comment with the benefit of some actual (rather than sentimental) context. You may have simplified this complex story a bit too much. 我对他的评论给予了很多点赞(长按“赞”图标,点赞数会持续增加),然后写了评论: Thank you for making the only one comment (so far at least)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Chinese and Korean people today complain the loudest that the Japanese,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people, consider themselves the victim more than the aggressor. The latter is not adequately reflected in any Japanese narrative of the atomic bombing of the two cities. I very much hope the museums can add such words to the concluding remark so the visitors won't walk out with only emotion, no self-refl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Japanese today are extraordinarily peaceful, and the government made a great effort to help rebuild China post-war. The key to reconciling the two perspectives is that we should consciously separate the hatred of their past and the love of their good deeds later, making sure of no confusion at any time of the two thoughts. That is for us, the victims of their WWII aggression. For them, they should do their part, as I said in the last paragraph. But they don't seem to care.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y8vdEHNr 2024-09-21 “中国”的字面英译 “中国”的英译是China,它的字面英译历来是Middle Kingdom。是否有人研究过,它为什么不是Central Kingdom、Middle Empire、或Central Empire?我们知道古埃及有个中王国时期,英语是Middle Kingdom of Egypt,可见Middle指时间而不是位置的中间。但“中国”的“中”历来被认为是地理位置的中间[1]。由于middle一词有歧义,显然不如用意义更精确、仅指位置居中的central更妥当。其实,两个多世纪前西方文献称中国为Middle Kingdom和Central Kingdom都有,但不知什么原因,前者胜出,后者淹没于史跡。 那么,称“中国”的“国”为Empire如何?英语king是“王”,kingdom是“王国”,emperor是“皇”或“皇帝”,empire是“帝国”。王小、皇大,王国小、帝国大,一个帝国包含多个不同的国,它们可能由讲不同语言的、甚至不同族裔的人组成。上古至中古的“中国”一般指中原,但后来直至晚清,“中国”的所指显然可称为帝国,译为empire比kingdom更好。今天的学者还常用“晚期帝国”这个词指清代或明清。 因此,“中国”的字面英译改为Central Empire好于Middle Kingdom。只不过大家都用前者多年,甚至多个世纪,不改也罢。 ______ [1] 晚清魏源(1794-1857)《海国图志》:“震旦则正当温带,四序和平,故自古以震旦为中国,谓其天时之适中,非谓其地形之正中也。”开始接触世界文化的魏源坚持中国中心说,但他认识到中国乃世界之中心已然谬误,不妨对“中”字作一个诡辩,比如说它指“天时”即天道运行的规律,这样仍可用“中国”一词,又不妨碍认可他国的同等地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xnMIA5H1 2024-09-16 【英语学习】今天对英语母语者做了个小调研。假设今天是星期一,7人中6人认为next Wednesday是下星期的星期三,1人认为是这个星期的星期三;假设今天是星期五,也是仅那一位认为last Wednesday是这星期的星期三。因此对2009年的一则博客做了增补。http://yong321.freeshell.org/english4chinese/last-january-vs-january-last-year.html ...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xcG3BvaY 2024-09-15 考证“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 张爱玲自传《私语》:“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 Beverley Nichols有一句诗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 有人将《私语》中这句“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反译为英语"in your heart / the moonlight sleeps"或"The moonlight that sleeps in your heart"(《译丛》1996,45-48期),译者很可能并未做原文验证,这些语句在Google Books都搜不到,限定作者为Beverley Nichols(1898-1983,英国作家)就更搜不到。但假如放宽条件并做一些词的调整,可搜到法国医生兼象征派诗人Henri Cazalis(1840-1909)的诗《Chanson Triste》(Philip Lieson Miller英译《Sorrowful Song》;汉译《悲歌》):"Dans ton cœur dort un clair de lune / Un doux clair de lune d’été"(英译"In your heart there sleeps a moonlight / a sweet summer moonlight";汉译“在你的心中睡着月光 / 甜蜜的夏天的月光”)。如果搜"In your heart there sleeps a moonlight"或类似的比如"In my heart sleeps a moonlight",可以得到一些在Cazalis之后的作者的文学作品,基本可以肯定是后者引用前者,但作者都不是Beverley Nichols,虽然他也晚于Cazalis。 张爱玲自幼接受中西文化熏陶,常在作品中信手拈来美句妙言,但她毕竟不是学者,她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难以考证的引用内容。这里她引用的诗句嵌在文中非常贴切,但不大可能出自Beverley Nichols,初步判断是她记忆有误。至于她读的是谁,估计不是原作者Henri Cazalis的颇为抒情、浪漫的诗,因为她说读的是关于狂人的作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x0y8xSV8 2024-09-14 波伏娃说法国小说家康斯坦(1767-1830)、哲学家狄德罗(1713-1784)“时常泪如泉涌,后来,男人哭泣不再时髦,他们就不哭了”。张爱玲《更衣记》“直到十八世纪为止,中外的男子尚有穿红着绿的权利。男子服色的限制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张对男子服装与波伏娃对男子哭的改变的时间吻合,是巧合吗?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wVE2gjmM 2024-09-13 张爱玲散文《更衣记》:“有个西方作家(是萧伯纳么?)曾经抱怨过,多数女人选择丈夫远不如选择帽子一般的聚精会神,慎重考虑。”暂未发现有人考证过她引用的是谁,但萧伯纳似乎没有说过。Google搜不到,刚问了三个不同的AI(ChatGPT、Meta AI、Perplexity),有说出自法国作家Jules Claretie,或法国作家Ninon de l'Enclos,或萧伯纳,但都不能指出作品名,估计又是AI的hallucination(幻觉)或瞎编。也不排除是张爱玲记错、甚至瞎编。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wUGgbySU 2024-09-13 为什么“哈萨克”不译作“喀萨克”? 这个问题暂时无解。中亚和中国西北的哈萨克人,按拉丁拼写是Qazaq,西里尔拼写为Қазақ‎,阿拉伯字母拼写为قازاق。(阿拉伯语或词汇从右读,首字母ق按现代标准阿拉伯语发/q/的音,即将/k/的发音部位往后挪一点至小舌。)可见,三种字母的拼写的辅音都与汉字“哈”音/ha/的辅音/h/相去甚远,而跟“可”“卡”“喀”的辅音/k/很接近,按西北民族/ka/译音,译字选“喀”显然最合适,那为什么选用“哈”呢?也许是“哈”古音近/ka/?据古音查询http://www.kaom.net/ny_word.php 多位音韵学家对“哈”的中古拟音的辅音为/ŋ/(即汉字“昂”或英语sing词尾的音,只不过这里用作词头辅音),因此“哈”中古音近/ŋa/(各家对拟音的元音有不同意见),这自然离/qa/较近。那么,汉译名“哈萨克”也许在中古时形成?但哈萨克汗国晚至已过中国中古的1465年才建立,“哈萨克”或Qazaq或Қазақ‎或قازاق不大可能早于这个时间出现。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wnCfAcrB 2024-09-10 南亚英语中还有几个词很有特点。一个是needful,如kindly do the needful。另一个是用作形容词的below,如the below question,这种用法在美国IT业界已逐渐被美国人不知不觉地采用,但有人质疑过https://www.freelists.org/post/oracle-l/OT-below-steps 并且大多数词典还不认可 评“在“Indian/Pakistani English”中,request其实是一个非常礼貌的用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vZkusnY0 2024-09-07 室外光比室内灯光给人眼带来的疲劳更小? 据2009年的一项研究https://journals.lww.com/optvissci/pages/articleviewer.aspx?year=2009&issue=01000&article=00002&type=fulltext “花更多时间在户外的孩子患近视的可能性更小”("children who spend more time outdoors are less likely to become myopic")。文章作者没有确定这一发现的原因。我曾想过这也许是因为室外光是全光谱,而室内灯光不是(将灯光解析为各波长的光,在不同波长的强度不等)。于是去店里买了所谓全光谱灯,准确地说是尽量接近全光谱的灯。但装上后,个人感觉还是在室外光下眼睛更放松。后来发现,即便是室外通过玻璃照进室内的光,只要室内不开灯,眼睛也很放松。不知其他人是否感觉室外光总比室内灯光给人眼带来的疲劳更小,如果是,那么几乎唯一剩下的因素大概就是交流电的频率,因为它导致灯光的频闪。美国、加拿大的交流电用60赫兹,其他国家多用50。但无论如何,只要有频率,灯就会有明暗的闪烁,哪怕这种闪烁非常快。会不会是这个造成眼睛的疲劳? 评论:……,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跟光本身有关。我个人感觉,只要是自然光,即便是透过大窗的玻璃进入室内的光,只要强度足够,眼睛也更不容易疲劳,而灯光就差一点。灯光中日光灯好一些,白炽灯差一些。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vVji2O6J 2024-09-07 Black Lives Matter的汉译 有文章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66db9a53a3d3023cd430fa74 说 ---引文始--- 试看“Black Lives Matter”哪一个正经媒体和体面人会译为“黑命贵”?那是恶意歪曲加种族歧视的垃圾。它的直译是“黑人的命同样重要”,而更为符合中文语法习惯而又准确表达原意的译法“黑人的命也是命”,是最通用的句式。 “黑命贵”抑或“黑人的命也是命”,正是区别人们认知能力与价值观的分野。你使用哪个句式,代表了你拥有什么世界观。 ---引文终--- 以前不曾思考过Black Lives Matter的多种译法,这里文章作者区分了(1)“黑命贵”、(2)“黑人的命同样重要”、(3)“黑人的命也是命”,认为(2)和(3)都暗示一种平等,即黑人与非黑人的命同样重要,但(1)——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却拔高了黑人的命。大家都是中文母语者,你觉得“黑命贵”这个说法有黑人的命更珍贵这层含义吗(注意“更”字)?“黑命贵”反过去直译为英文是Black people's lives are expensive,假如我问英美人,这句英语暗示黑人比非黑人的命更贵吗,我不确信答案,但猜想也许有人会认为有这层含义。 英语动词matter没有简单的汉译。It doesn't matter是“没关系”。It matters单独出现会很奇怪,更可能的是It does matter(紧接在另一人先说“没关系”后,译为“有关系”或灵活点“不能说关系”),或It matters to ...(“对…来说重要”)。但“重要”反译为英语是is important,而这并不完全对等matters,因为matters的语气稍弱,可译为“不可忽视”。因此,Black Lives Matter译作“黑人的命不可忽视”在强调的语气程度上更匹配。 比较作者的三种译法,(1)的确可能被部分读者理解为黑人比非黑人命更贵,(没有民调统计,我只是猜想。)那么这个译法确实应该放弃。(2)(3)都没有这层含义,跟我的“黑人的命不可忽视”相当。 评“黑命贵”:“贵”做表语指价格高,做定语指高贵。假如做表语还要取“高贵”的意思,就不能单用“贵”字。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vIhd5wSC 2024-09-05 [阿拉伯]法拉比(872—950)认为(古)希腊人规定诗歌的某种主题用某种格律,且只有希腊人这样做。不知他的这个说法是否成立。 《诗法书简》http://du.jintiankansha.me/t/clRxQU5VaWhycw== “过去和现在诸民族的大多数诗人都没有区分诗歌的格律(Wazn)和主题,也没有为每种诗歌主题规定特殊的格律。唯一的例外是古希腊人的情况,他们为每种诗歌主题保留了特定的格律。对他们来说,赞颂诗的格律与讽刺诗的格律不同,讽刺诗的格律也与谐剧诗的格律不同,不一而足。然而,其他民族和部落则用创作讽刺诗的各种格律来创作赞颂诗,全然相同或大部分相同,而不像古希腊人那样严格地划分每个类别。” 中国文学中没有“每种诗歌主题规定特殊的格律”,但最接近这种规定的大概是元曲中的宫调与“声情”的匹配,如黄钟宫富贵缠绵、大石调风流醞藉(见王力《古代汉语》1659页,详见周德清《中原音韵》)。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vjfvFqKd 2024-09-03 2018年一篇《自然》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8-017-0090-6 发现40%的人明显地属于中度敏感或可塑型,作者称之为郁金香型。 (评“抑郁易感性:你是蒲公英还是兰花?”) “可塑性[plasticity]和韧性[resilience]本来相悖”:这让人感到遗憾,难道就不能取兰花型的高可塑性和蒲公英型的高韧性合而为一?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v9IU87gD 2024-09-02 两种不同文明对同一颗星有同样的神话形象的设想,不多见。不知是否有世界神话研究者罗列过其他碰巧相同的例子。 评“天狼星在蒙古語里被穪做хөхдэй мэргэн (Khökhdei mergen), 意為青藍色的射者……​天狼星在梵語中被穪爲獵鹿者(mrgavyādha)和獵夫(lubdhaka)” -------------------------------------------------------------------------------------------------------------- https://weibo.com/1453874424/Ov6v52qVF 2024-09-02 一则评论:我们知道二战后以色列摩萨德在全球追杀纳粹头目。是否有人愿意写部历史虚构(historical fiction)类的书,讲中国的“摩萨德”追杀日本战犯?假如文笔好,该书的全球销量基本可以保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uOzA1HD8 2024-08-31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也有砸毁古代文物的现象: Fenollosa [1853-1908;1878 Harvard graduate] found himself in Japan at a moment when the country had turned its back on its artistic heritage, favoring instead an enthusiastic adoption of Western sensibilities. Buddhist statues and paintings, carefully preserved by the temples, were destroyed as the result of political efforts to abolish Buddhism. Witnessing this crisis, Fenollosa directe his efforts into preserving Japanese culture, hoping to spur the nation to follow suit.(费诺罗萨(1878年哈佛毕业生)来到日本时,日本正背弃其艺术传统,转而热衷于接受西方观念。由于政治上试图废除佛教,寺庙精心保存的佛像和绘画被毁坏。费诺罗萨目睹了这场危机,他致力于保护日本文化,希望激励日本效仿。) -- "Boston, Ukiyo-e and UT", "LifeWear Magazine" Issue 8 of 2023, p.87(UNIQLO主办的杂志《LifeWear》第8期,87页) (这位Ernest Fenollosa在日本多年,帮助建立东京美术学校和东京帝国博物馆,居然没有取个日文名,维基百科日文页完全用片假名表示他的姓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uOst70f4 2024-08-31 两国边界和平相处多发生于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国土和平交换更是罕见。2017年年底,比利时与荷兰签署协议交换土地(比利时让与40.45英亩,荷兰让与7.63 ),结束了Meuse河切割两国两个城市的历史。(详见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rldviews/wp/2016/11/29/netherlands-and-belgium-to-end-lawless-border-oddity-by-swapping-land-peacefully/) 评“挪威和瑞典的国界,除了一块界碑,什么也没有”;“国与国就应该像村与村之间,不要分得那么清。建议深圳和香港两个渔村拆掉所有藩篱。”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uyE2AIW2 2024-08-29 【外派(expat)闲话】 * 一位英国工程师外派到尼日利亚,住专为外派专家建的大院。一切均好,唯独肚子不适应,给工作带来不便。做技术演讲,必须两人一组,以便一人紧急出恭、另一人顶替。(与此不同,一印度裔员工同住该大院却安然无事。另据说美国一位佛教徒赴印度朝圣,为保证身体健康,只吃油炸食品。) * 这位工程师去哈萨克斯坦工作,管理三个钻油平台,忙得不亦乐乎。俄乌战事爆发,公司员工一律回家听命,但工资一分不少。他半年后在科威特找到外派工作,结束了尸位素餐的日子。 * 加拿大裔工程师在科威特机场排长队,无意间说了fuck!(“操!”),被身旁本地女性秘密举报。警察带他去小屋子训斥了十分钟。 * 印度裔(或印度籍)工程师在科威特机场排长队,与印度同伴说了相当于英语here we go(“好了”)的一句话,被旁人听作阿拉伯语的一句辱骂而举报。警察带他去小屋子训斥了一小时。[通印地语、阿拉伯语的网友可帮忙解读;这个印度人无论如何比南加州大学Greg Patton教授幸运,教授因在课堂上用汉语“那个”举例讲解会话中的犹豫而被黑人学生举报(“那个”听起来像英语的“黑鬼”一词),被校方停职https://www.latimes.com/california/story/2020-09-05/usc-business-professor-controversy-chinese-word-english-slur ]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uqLGnyvx 2024-08-28 【英语学习】Soviet / Russian jokes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ud7ZxGRZ 2024-08-27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https://weibo.com/6572756723/Ou5IMpphE 查到一篇2022年的论文https://hess.copernicus.org/articles/26/6457/2022/ 对流行的全球“干变更干、湿变更湿”这一笼统的说法作了修订。这里截取过去30年的干-湿变化图,显示4个不同数据来源的干-湿趋势,D为变得更干,W变得更湿。无论哪组数据都显示中国西北有些地区的确在变得更湿。遗憾的是,我所在的中东、阿拉伯半岛地区仍在干上加干(除一组数据外,这里未显示)。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tWw14pro 2024-08-25 上一则微博https://weibo.com/1938059975/OtU7vmnbn 主要讲格鲁吉亚的美术。这里讲点实用的。 我们一行在首都第比利斯市中区入住一家旅馆,Orbeliani,高度推荐。免费早餐非常丰盛,附近遍布餐馆,步行两分钟可到家乐福。格鲁吉亚以酒闻名,一杯红酒仅5拉里($1.87或¥13),参考可乐6拉里,水3.5。价廉物美的酒熏陶出美好生活的感觉,但偶尔也滋长低俗的疯狂。我们睡到1点多钟,旅店有人高声叫骂,持续了约半小时。早上问前台,说是一位喝醉了的、讲英语和土耳其语的女人。 不远处有家“中国小吃”(Chinese Snack),味道正宗,但网上评论不多。大厨不久前来自重庆,说想出来见见世面,虽然工资并不比在国内高多少。前台两位本地人,其中一位嫁给中国东北人,会一丁点中文,她们跟大厨只能用翻译软件交流。 第比利斯博物馆、美术馆比较让人失望(见上一则微博),尤其是取了最吸引人的名字的国家博物馆。夏天歌剧院关门(不明原因,因为没有空调?),九月底才开,剧院不限于上演歌剧,也有芭蕾。想必受俄罗斯影响,格鲁吉亚的芭蕾也是世界级的吧。我们晚来一个月就好了。 有人连带游周边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三国中,据说格鲁吉亚基础设施相对最好,但走出第比利斯,还是感觉到它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它的政治迟至2008年仍然动荡(俄国支持格鲁吉亚的两个地区独立,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但之后GDP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可以想象,许多地区的危房正在拆除中,不过公路、铁路建设似乎不如中国经济腾飞时轰轰烈烈。 北部山区离俄罗斯边境十几公里处有个小城叫Stepantsminda(“斯特潘茨明达”,意译“斯特潘圣人”,记不住的话想想“斯特潘命大”、“死的人盼命大”、或“踩蚂蚁命大”),1925年至2006年间因苏联的原因改名叫Kazbegi(“卡兹贝吉”),中文介绍一般还用这个旧名。第比利斯有公交站,坐minibus(小面包车)北上经济实惠,但车内没空调,假如有选择,上午最好选左边座位,下午选右边,稍微凉快点;回程当然要相反。出租车有两种,最好避免大的,司机会等坐满才开,又因为价格更高,很少有人去坐。我们见到出租车上的两位中国同胞(一定已交过钱)和车外的司机殷切希望我们上车,幸好我们有更聪明的同伴制止,差点上当。自驾也行,但注意这个所谓的军事公路单方向只有一条车道,疯狂的格鲁吉亚司机经常在左车道逆行超车,你必须不害怕被他们撞下山崖。城边的一座小山可在一个半小时内爬上,小路基本是人走出来的,没有什么园区管理,但登山很愉快。硬核登山者可爬卡兹贝吉峰,近距离接触冰川。 东南方向有个很小的城,叫Signagi或Sighnaghi(“锡格纳希”,来自土耳其语“庇护”,城墙有多个碉堡和城门,敌人来临时,每个供一个村使用)。风景类似欧洲山区小镇:鹅卵石路面,红瓦房,小钟楼,连绵的城墙间以城堡。昵称“爱之城”。居民都还友好,但有家礼品店店主对我们直白地说他不喜欢中国和韩国游客,因为我们多半只看不买。 民宿(guest house或Airbnb)几乎总比旅馆便宜,两者的差别在小城比在大城市明显很多。我们在Stepantsminda住民宿,先后遇到一大帮俄罗斯和意大利游客,在Signagi遇到英国游客和他的俄罗斯朋友或女友。两家民宿都很好,但有难言的缺点,如第二家房间有股工厂机油的味道,所以我们离开后没有在Booking或Tripadvisor上留任何评论。 格鲁吉亚语不属于包含很多语言的印欧语系,与其他语言少有同源词,而且它采用该语言专用的字母。不知是否因为他们太爱自己的文化,很多地方只用他们的字母写格鲁吉亚语,没有英语。比如到公交车站找车,地铁上认车站名,你最好认识这种用各种圈和钩组成的字母。假如没有兴趣,建议至少认识五个我认为最常见的字母,ს、ა、ი、ე、რ,分别对应拉丁字母的s、a、i、e、r。对当地人可随便说gamarjoba(“你好”,记不住就想想“干嘛儿job”、“干嘛儿工作”),他们一定会微笑着回答gamarjoba,亲切感油然而生。但格鲁吉亚人很少说“谢谢”(madloba),甚至你在给晕车的乘客一颗晕车药后,她或她的同伴也不对你说,大概他们只在重大感恩的场合才说吧。 那位英国游客说,格鲁吉亚民众多亲西方,但政府亲俄国,下个月或有重大决定,搞不好会有动荡,那么我们幸好这时候到来。希望他们和平发展,对本国人民和外国游客都有利。 图1:第比利斯天主教堂。 图2:桑拿区,远处有座清真寺,脚下有可步行的长隧道,直通库拉河边。 图3:街边的雕塑,地上有汉字“水箱表”。 图4:文学家、学者Giorgi Leonidze(1899-1966,列奥尼泽)雕像。 图5:街边有卖各种杂物的小摊,这里是瓷器。 图6:Stepantsminda卡兹贝吉峰,它的左下是普通登山者可到的小山,山顶有两座教堂建筑。 图7:Signagi一景。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tU7vmnbn 2024-08-25 格鲁吉亚介于东欧与西亚之间,有名的几点是: * 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地区(或之一),始于至少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酒文化非常发达。 *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脱离苏联;近年来加速西化,除了2008年和2020年两次大跌以外,GDP持续高速增长。 * 历史名人有格鲁吉亚黄金时期(11-13世纪)的Tamar女王;近代有斯大林和克格勃头目贝利亚。 * 15岁以上人口女性多于男性(在许多国家,人口进入老年才会女性多于男性),与其他几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亚美尼亚、乌克兰等类似。 * 80%国民信仰基督教,主要是东正教。基督教史非常悠久。 这里介绍几件格鲁吉亚的艺术作品。最广为介绍的画家是尼科·皮罗斯马尼(Niko Pirosmani,1862-1918),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又赶上世界大战(1914-1918),作品基本在死后才被人看重。由于尼科自学成才,他的画被称作naïve art(素人艺术)。但就画风来说,我将它归入稚拙艺术类。图1是他的《盛宴》,表现那个时期格鲁吉亚仍然流行的风俗,keipi即feast或盛宴。他的作品中人物大多面无表情,即便场景暗示喜庆或悲哀。与古典画派及新兴的印象派均不同,画中物体或人物都有黑线轮廓,仿佛是一些符号。在苏联艺术到来之前和结束之后,尼科在格鲁吉亚绘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致一提到该国艺术,几乎都以他的作品为代表,同时这也造成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展览颇为单调,除非你对他的艺术情有独钟。图2是他的《渔民》。这两幅图常见于纪念品、餐馆、旅店等的宣传。图3是首都第比利斯某餐馆或酒馆门前的宣传画,人物仿尼科风格,他喝的酒由盛产于格鲁吉亚的Ojaleshi葡萄酿造。右上天空写有谣传为马丁·路德的名言:“啤酒人造,酒上帝造”。左上酒窖入口写有“来,酒!” 当然不是说格鲁吉亚只有尼科。图4为Sergo Kobuladze(1909-1978)创作于1947年的《集中营》,仅一句话的介绍说描画的是高加索地区的一次战争。这幅精美的画作在网上基本找不到介绍。图5名为The Glory of Virgin(圣母的荣耀),本来是10世纪Gareja(半)沙漠中教堂的一幅岩画,这是N. Kitovani和T. Gagoshidze的重构临摹。格鲁吉亚有悠久的基督教史,大多数国民信教,但多个博物馆的宗教题材绘画却很少,不知道缘由。 图6是一幅锌版画(Zincography),以前不曾听说。这是1904年青少年杂志《Nakaduli》的封面。(画的顶端即这个词的格鲁吉亚语拼写,本义是“溪流”。右方的词可英译为youth magazine。)图7《Dipping churchkela》(“浸渍丘尔其赫拉”,一种棒状甜食),该素描用所谓Indian ink,其实就是中国早在商代或更早就已使用的墨,但西方人从印度得知,所以称之为“印度墨”。(好比我们都说“阿拉伯数字”,其实只不过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得知这种印度发明的数字。)最近碰巧纠正了某博物馆讲“印度墨”的一则微博https://weibo.com/6997363939/OtrXhqVdG 图8是第比利斯一小公园里的雕塑Eternal memory to the heroes of the revolution(永远缅怀革命英雄),采用少见的阴刻。 总的说来,格鲁吉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作品较少,管理也有待改进,比如除了创作者、作品名和收藏机构之外,他们完全可以对每幅作品像欧美较大、较成熟的博物馆那样写一些创作经过、画中内容或历史背景、技法、有趣的收藏历史等等,比如在介绍民族乐器时可用视频演示乐器的演奏,如果不能让参观者亲自演奏的话。作品有限,不妨多考虑如何对有限的作品作尽可能详尽的说明,让参观者尽可能多逗留、多获取信息。博物馆管理是一门学问,料想这里的管理者——与该国许多服务业人员一样——大多仍沉浸于苏联时期的冷漠,既无热情,也不思考。但格鲁吉亚正快速靠近西方,希望在十年后,这些“软件”能跟上最现代的文明。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sgkbjQKm 2024-08-14 《ad-Dar圣训》杂志一篇文章https://darmuseum.org/wp-content/uploads/2023/11/Hadeeth-ad-Dar-45-English.pdf 讲Vatican Secret Archives(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所藏九件藏品,有最早的蒙古语文本(波斯伊尔汗时的通行文书)、沙皇阿莱克修斯请求教皇加入抗击奥斯曼的书信、昭和(裕仁)天皇祝贺庇护十二世成为教皇的祝贺信。我感兴趣的是南明孝正皇太后(约1594年?—1651年四月)给教皇的信。文章对此文物的描述(见链接第14页)汉译如下: ---引文始--- 明朝末代皇后 中国伊莲娜皇后致教皇英诺森十世写于丝绸上的一封信 1650年11月4日 1648年4月初,一位名叫瞿安德[又名瞿纱微,Andreas Wolfgang Koffler]的耶稣会神父使明朝宫廷中一些官员皈依罗马天主教。伊莲娜皇后得知满族人反对明朝后,于1650年11月4日写信给教皇英诺森十世。在信中,她宣誓信仰天主教,并请求教皇向上帝祈祷,祈求明朝战胜满族人,并祈求永历皇帝皈依天主教。这封信写在一块长丝绸上,小心地卷起来,放在一个饰有皇帝龙徽的竹筒里。 ---引文终--- 杂志PDF缺奇数页,其中15页的图片如附图。信的落款印章篆字为“宁圣慈肃皇太后”,系南明永历帝被清军追迫逃至肇庆后给孝正皇太后加的尊号。写信时间为永历四年十月,皇太后于永历五年(1651年)四月即约半年后去世。 补:网友指出孝正皇太后受洗名为“烈纳”,并附图证明。那么,百度百科“孝正太后”条、维基“孝正皇太后”条称“洗礼名为伊莲娜(Helena)”有误,不知它们这种说法的来源。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s7vxmfD3 2024-08-13 东南亚穆斯林比阿拉伯穆斯林更能融入西方 "As an Indonesian muslim who lives in Malaysia now, I rarely found any news regarding SEA muslims to be problematic in the west" (a comment at https://medium.com/illumination/why-does-the-west-accept-muslim-immigrants-cc5f6eb2eff3)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s5gNpQHM 2024-08-13 Dawkins博士的原话很清楚,他反对的是genetically male boxers。转贴人只说male或“生理男性”是不准确的,因为“生理性别”有两种定义:基因型的(genotypic)和表型的(phenotypic)。前者决定荷尔蒙分泌。我们应像Dawkins博士那样反对基因型为男的运动员参加女子组比赛,但同时尊重间性人的人格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s4rL1FFs 2024-08-13 “晕船”、“苦船”又叫“眩舟”。明·郑纪《东园文集·游武夷山序》“時侍御眩舟,不能從”。又,明《類報倭情疏》“自非經歷海上、慣狎波濤,必且眩舟吐浪,五色無主”。(“吐浪”一词沿海居民也许仍在用)//@仗剑南窗:两宋之际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南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 评“古代管“晕船”“晕车”叫什么?”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rQVF2Kou 2024-08-11 评“古时,孩子一旦丧父就叫孤儿”:在有些语言里,与英语orphan同源的词例如法语orphelin、西班牙语huérfano,可指双亲中仅死去一人的孩子(除非明确指出,丧父还是丧母由上下文确定),而现代汉语“孤儿”和英语orphan指双亲都去世的孩子。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rNf97vyr 2024-08-11 中国古代典籍中最长寿的人是谁?神话中的人物可以随便编,彭祖活了八百岁,又有人据“一胜七”说将这位仙人的寿命折算为800/7得120岁左右,但这里暂不考虑虚构人物。佛经呢?据《智度论》:“[釋迦牟尼佛最後一名弟子]須跋陀梵志,年百二十歲,得五神通。”但其真实性仍然可疑。 搜到《本草綱目·序例上》:“時珍曰︰《藥性論》,即《藥性本草》,乃唐甄權所著也。權扶溝人,仕隋為秘省正字。唐太宗時,年百二十歲,帝幸其第,訪以藥性,因上此書,授朝散大夫,其書論主治亦詳。”本以为唐代甄权在我的搜索中可以120岁寿命暂居长寿榜首,但据《旧唐书·卷191》,“贞观十七年,权年一百三岁,太宗幸其家,视其饮食,访以药性,因授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其年卒”。那么,甄权也就以103岁高寿去世。后晋时代编修的《旧唐书》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哪一部典籍更可靠?前者“去古不远”,并且《旧唐书》历来在史家中口碑很好,因此更可信。查百度、维基“甄权”条,都注明生于541年,卒于643年。即便生于541年第一天,卒于643年最后一天,严格说来他的寿命也应写为102岁,那么103就算虚岁吧。无论如何,120一定是李时珍的笔误或误读了。 记得央视《中华医药》曾讲到雍正皇帝曾给一位135(?)岁的老者祝寿,可惜节目主持没有透露细节,更没有提出文献出处,也许见于某地方志。与今天的寿星们不同,古代的长寿者似乎在名医中较多,如扁鹊传说活到97岁,孙思邈也许101岁。虽然华佗终年仅63岁,李时珍也不过75岁,但在当时还是算高寿了。寻找中国历史上最长寿者还将继续,也许集中于医家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补:网友指出西晋至十六国时期西域高僧佛图澄(232-349)活了117岁,虽然这个年龄还算合理,但我感觉佛教史上中原以外的人物多有出生年被提前的嫌疑,所以对他们暂时一律排除。(将禅宗传入中国的南天竺(印度)人菩提达摩据说生于382,卒于536,以154岁终,非常不可信)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qN6gnDyu 2024-08-04 两种生理性别 生理(biological)性别最常见的定义依据生理结构或形态,但有些在定义时也包含染色体(如https://embryo.asu.edu/pages/biological-sex-and-gender-united-states)。这两种生理性别分别叫表型性别(phenotypic gender)和基因型性别(genotypic gender)。有极少数的人,他们的两种性别不一致或不同,此时会产生一些混淆,有必要指出两种性别分别在哪方面起作用。表型性别几乎无一例外,也是出生时指定(assign)的性别,因为容易判断。假如TA的基因性别不同,TA成长、参加各种活动,终其一生并不知道(除非做基因检测)。基因型性别——而不是表型性别——决定荷尔蒙分泌,包括雄性/雌性荷尔蒙,决定一些体征,决定肌肉量、爆发力等等。 因此,对于两种生理性别不同的人,在必须指出性别时,应按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性别。例如,做手术多半用表型性别,开处方多用基因型性别,运动会报名则应当从今以后也用基因型性别。国际拳击协会(IBA)以基因型判断性别。在2023年6月给奥委会的信中,他们指出阿尔及利亚拳击手Imane Khelif两次检测都是XY(男性)染色体(https://www.insidethegames.biz/articles/1147420/iba-ioc-letter-khelif),因此取消了TA在2023年国际拳击锦标赛的参赛资格。信中写道,“这种情况体现了保护体育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共同致力于维护体育的完整性”。遗憾的是,IBA并不公开测试结果,而在此时,奥委会又指责IBA诽谤奥委会,因此,IBA的测试结果被奥委会忽略,导致可能具有XY染色体的运动员被允许参加2024年奥运会的女子组项目。同样令人遗憾的是,奥委会对性别的判断仍按传统基于出生时指定性别,也即表型性别。对极少数表型与基因型性别不同者,XY染色体运动员参加女子项目显然有较大优势。(同理,XX染色体但表型性别为男的运动员参加男子项目就有劣势,虽然迄今也许永远不会实际发生。) 性染色体检测的费用目前最低仅50美元,减去重复参赛的和某些不必检测的项目的运动员,平均单人价格将会更低。奥委会每四年的收入为76亿美元(https://apnews.com/article/olympics-2024-explainer-086d71dfa93128a2c5a302cb47ec3524),对运动员做XY/XX染色体检测应该纳入常规。古人不知道基因,更不知道是基因型性别在决定利于竞技体育的雄性激素(因为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与表型性别相同)。但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时候纠正这一错误了。毕竟,由它带来的竞技不公平不亚于甚至超过兴奋剂。 与此同时,我们应在所有场合、无条件地保持对这类人的尊重。他们是间性人(intersex)或双性人的一类,但他们跟所有人一样,都是人。 [该文英语版"Two types of biological sexes and Olympic Games" at https://healthreading.blogspot.com/2024/08/two-types-of-biological-sexes-and.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qsxrfsXf 2024-08-02 奥委会说“她”们有权参与体育运动,但这种言论忘了一个原则:自由是在不侵犯他人权利下可做任何事;“她”们自己可参与任何运动,但须以不剥夺他人利益为限。另外,第二位“男变女”拳击手台湾林郁婷也刚刚轻松取得胜利(好在不是大陆人,否则全球对华人的仇恨可能会增加) IOC"判断标准始终是生理结构"看来是症结所在。当两种性别(phenotypic and genotypic)不一致时,是后一种基于基因的性别决定性荷尔蒙、因此决定肌肉量等。拳击协会能以此为标准判断性别,IOC也应跟进,毕竟这种检测所需费用已大幅降低,希望能纳入他们的改革计划 评“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因一名生理男性殴打了一名意大利女性而呼吁巴黎奥运会停止比赛”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qrJzfXrr 2024-08-02 评“由于道德伦理上的争议,La Morgue最终关闭于1907年”:现代人的审美可能也在那时大转变,跟中国人欣赏三寸金莲、南洋人欣赏黑齿的终止时间差不了太多。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qeUksAtd 2024-07-31 网友江烈农的微博:“大部分现代文明国家的政策保障,意思是政府鼓励民间搞体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愿意搞就搞,不愿意搞拉倒。比如巴黎2024官方公布预算总额96%来自私营机构,仅4%公共资金理论上源自税收,但这部分资金仅限资助残奥会,本质上属于残疾人社会福利。” 评:阿根廷的米莱最痛恨浪费纳税人的钱,虽然他做得有点过分,但大方向是对的。具体的实施应该分步来,比如将国家体育队的财政拨款在十年内削减为零。发展体育运动的确能增强人民体质,但并不需要用人民的钱资助竞技体育优秀的少数人,他们找公司赞助即可。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q9lY6r8q 2024-07-31 不知是否有人考证这个“阿”何时被读作(拼音)ē了。“阿弥陀佛”梵文अमिताभ,拉丁转写为Amitābha,词首अ是表否定义的前缀(如英语词amoral, asymmetry, atheism中前缀a-),读音(国际音标)/ɐ/,发音接近拼音a,与拼音e发音明显不同。 评“阿弥陀佛”的读音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pVq6EnS6 2024-07-29 《爱的赞歌》法汉翻译商榷 身患绝症的加拿大歌手Céline Dion(席琳·迪翁)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了Édith Piaf(伊迪丝·琵雅芙或皮雅芙,1915-1963)于1949年为她男友所写的歌曲《Hymne à l'amour》(爱的赞歌)。网上搜到的汉译基本只有一个版本,以下取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L%27Hymne%20A%20L%27Amour/14592006 汉译中有可商榷之处,行头用横线标识我的点评。 l'hymne à l'amour 爱的颂歌 Le ciel bleu sur nous peut s'effondrer 头顶上的蓝天会崩塌 Et la terre peut bien s'écrouler 脚下的大地也会塌陷 Peu m'importe si tu m'aimes 有什么关系,只要你爱我 Je me fous du monde entier 全世界都与我无关 Tant qu'l'amour inond'ra mes matins 就算爱情淹没了我的清晨 -- tant que一般译作“只要”(那么该句是“只要爱情淹没我的清晨”),但该词组原本或字面意思是“到如此程度以致”,汉译为“就算”,大概相当于取词组原意(“爱情如此强烈或广大无边以致淹没我的清晨”)然后按整句意思做意译,也好。英译一般为as long as(只要)。 Tant que mon corps frémira sous tes mains尽管我的身体在你的手掌下颤抖 -- 同上评论,但汉译者改tant que为“尽管”恐怕有误。 Peu m'importent les problèmes 这些都不是问题 Mon amour puisque tu m'aimes 我的爱,只因你爱我 -- 原文amour后有逗号。 J'irais jusqu'au bout du monde 我要走到世界尽头 Je me ferais teindre en blonde 我可以把头发染成金色 -- 直译是“我可以把我染成金色”,汉译改“我”为“头发”,不知原作者是否认可。 Si tu me le demandais 如果你这样要求 J'irais décrocher la lune 我会去摘月亮 J'irais voler la fortune 甚至偷窃 -- 原文是“偷财富”,大概因为voler基本只能作及物动词而不得不跟一个宾词,哪怕它在意义上是多余的。汉译时省略宾词更通顺。 Si tu me le demandais 如果你让我这么做 Je renierais ma patrie 我背弃我的祖国 -- 动词“背弃”前加助动词“会”、“可以”会更通顺。 Je renierais mes amis 远离我的朋友 -- renier的词义要比“远离”语气重,像上句那样译为“背弃”更准确。 Si tu me le demandais 如果你希望我这么做 On peut bien rire de moi 人们尽可以来嘲笑我 Je ferais n'importe quoi 我什么都能做 Si tu me le demandais 如果你要求 Si un jour la vie t'arrache à moi 如果有一天生活把你从我身边剥夺 -- 原文在jour后有逗号,“有一天”后宜加逗号。 Si tu meurs que tu sois loin de moi 如果你死在远离我的他乡 -- 该句原文费解,假如当作正常语句甚至可以说语法不通,但因为是诗,可以容许语法灵活。据http://www.forum.french-linguistics.co.uk/forum/topics/si-tu-meurs-que-tu-sois-loin-de-moi 的讨论,有人总结出三种解读,用英语表示是: (1) If you die, let you be far from me! (“如果你死去,但愿你远离我!”) (2) If you die, and if you be far from me (“如果你死去且远离我”) (3) If you die, whether you be far from me [or not] (“如果你死去,无论是否远离我”) 百度上的汉译与(2)接近。从语法上讲,(1)的可能性最高,但语义与上下文严重不符。因此(2)和(3)都有可能。作者早已去世,无从查证。我向琵雅芙博物馆(Musée Edith Piaf)询问以期得到最接近权威的答复,未果。又询问了一位Édith Piaf传记作者,她认可(2)。 Peu m'importe si tu m'aimes 也没有关系,因为你爱我 -- 误译!“因为”应为“如果”。 Car moi je mourrai aussi 因为我也会死 Nous aurons pour nous l'éternité 而“我们”会永恒 -- 不明白汉译为什么对“我们”添加引号。该句直译是“我们将为我们[自己]拥有永恒”。 Dans le bleu de toute l'immensité 在所有广阔的蓝里 Dans le ciel plus de problèmes 在没有问题的天际 -- 误译!原文ciel后有逗号,该句直译是“在天上,不再有问题”。 Mon amour crois-tu qu'on s'aime 我的爱,请相信我们彼此相爱 -- 原文amour后有逗号,句末有问号,该句直译是“我的爱,你相信我们彼此相爱吗?” Dieu réunit ceux qui s'aiment 上帝把相爱的人联结在一起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pVbYyBfp 2024-07-29 似乎没有人提到的问题:1.为什么主办方不选法国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的著作?莫泊桑、莫里哀当之无愧,但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呢?2.九本书的安排是否有意义?《爱情的胜利[或凯旋]》放最后也许表示故事高潮和结束,前八本呢?第一本《无言的浪漫》象征爱情的萌芽? 评“奥运会开幕式中出现的九本书 ​​​”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pBUZfXYG 2024-07-27 法国歌手Aya Nakamura名字的汉译 巴黎奥运会有几位著名歌星,Lady Gaga、Celine Dion(席琳·迪翁)毫无疑问,Ariana Grande(爱莉安娜·格兰德)、Dua Lipa(杜阿·利帕)中国人也比较熟悉。但整个开幕式上被安排在非常显著位置、由法国国民警卫队伴唱的Aya Nakamura却在中文媒体中提到的不多。外媒有称她"[She] Proves Why She's France's Biggest Star at the 2024 Paris"(证明她为什么是法国2024巴黎[奥运会上]最大牌的明星)、"France's most streamed musician"(法国流媒体播放量最高的音乐家)。几星期前法国社交网络上提到Celine Dion将参加开幕式演唱时,部分法国网友感到不满,说“我们有自己的Aya[,为什么还请外国人?]”。 Aya Nakamura在维基上的中文词条是“阿雅·中村”。“中村”显然是日裔人名,但Nakamura是法国籍马里裔,为什么汉译时遵照日语专有名词的汉译惯例?她原名为Aya Danioko,出生于西非马里首都巴马科,后随家人移民法国。Danioko先学习服装设计,后来取艺名Aya Nakamura,进入音乐界。维基称“该名字源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科幻剧《英雄[Heroes]》中的角色中村广[Hiro Nakamura]”。美国这部科幻剧的主角当然是虚构人物,剧中Hiro Nakamura讲日语和英语,虽然没有明说他是虚构的日本人,但他讲日语、演员是东亚人、剧中人名有意取一个日语名,汉译为中村广而不是(比如)纳卡穆拉便无可厚非。当法籍马里裔歌手明确声称她是按该剧人物取艺名,那么汉译她的艺名也用日本人名字“中村”就顺利成章了。 但问题是,维基百科的日语页并不认同,词条题目为“アヤ・ナカムラ”,采用了音译,完全没有提到“中村”。反而在网页正文前用小字提示“「中村綾」あるいは「中村彩」とは別人です”(这是一个与「中村綾」或「中村彩」不同的人),因为“中村綾”、“中村彩”读音与Nakamura相同。 中国人翻译专有名词通常能很好地遵循名从主的原则,大陆中国人甚至好于台湾中国人,比如我们说“奥斯曼”而不是“奥特曼”或“鄂图曼”,因为奥斯曼语词عثمانیه读作或拉丁转写为ʿOs̠māniyye,现代土耳其语Osman,日耳曼语如英语写为Ottoman其实是误读,它进入了台湾汉语。中国人汉译Aya Nakamura的姓Nakamura为“中村”,显然是做了追根溯源工作的。日本人纯粹采用英译,不清楚是未做这种工作还是不情愿冠以非常日本的名称。 黑人歌星阿雅·中村的演唱和表演堪称一流,但在法国以外名声不大,她仅以法语演唱一定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希望这是唯一的原因。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paW4heW9 2024-07-24 小孩养了只猫,问What trick should I teach him next? I'm thinking "speak" or "to go your carrier" 我建议Teach him to see but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catch a fish 建议被她驳回,说I don't think I can go against his instincts. The speak trick would mean I can get him to meow on command. 我又建议Teach him to meow after you, then you alter the meow sound a little, like 2 consecutive meows, high and low pitch meows, etc. 此时我心里想的是最近一期《哈佛杂志》文章https://www.harvardmagazine.com/harvard-researchers-language-of-whales "Decoding the Deep: Project CETI’s pioneering effort to unlock the language of sperm whales"其中几段很有趣:"[抹香鲸的] inability to communicate by ge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or other physical means, raises the odds that the communication embedded in [their] click vocalizations is complex…If they can gather enough data, these scientists say, they should be able to communicate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another species." 科学家们发现,高度智慧的鲸只能用声音交流(相比,大象可用其他方式),因此它们的声音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咔嗒声(注:非洲多种语言中常见)的各种变化甚至可与人类语言中的元音、双元音相比。如果该研究项目最终取得突破,那么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实现人与动物的(双向的)语言交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ogrHnuA7 2024-07-18 中国历史学者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不妨从三方面入手:停止对建立一定的体系的鄙视;彻底摆脱意识形态的干扰;精通外语以直接读原文献并参与国际学者的讨论。 评“中国学者为希腊研究阿拉伯研究,罗马,近东,日本等研究提供了什么启发呢”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oaSXxPhu 2024-07-18 再赋诗一首,比如“秋山新雨霁,云归见人家”。留白不够就只写个题目,比如“秋山雨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nNUZliOA 2024-07-15 安慰剂的这种作用使单盲、双盲试验变得不可能。现代医学对这些安慰剂有作用的少数案例面临根本性的试验方法上的困难,这些案例主要是心理和有关感觉的。N-of-1试验也许是一种能绕开安慰剂的解决办法:在同一人身上反复试验,施加和不施加某种条件,看结果是否能重复。 评“安慰剂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提升运动表现”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nEoUyuJd 2024-07-14 赞“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这两条应该坚持。但在此基础上追加“国大于教”显得多余,甚至因概念模糊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改为“国、教有别”如何? 评拉萨小昭寺标语“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nvtix308 2024-07-14 从图一查到地图上精确位置,枪手的经纬度为40.8582,-79.9708,特朗普为40.857,-79.9709,算出距离为约134米。但央视新闻https://weibo.com/2656274875/Onu4ofkaQ 说“距离特朗普约180米至275米(200至300码)”,感觉有误。对照:当年肯尼迪杀手距肯尼迪为73或81米。 -------------------------------------------------------------------------------------------------------------- https://weibo.com/7212130501/Onmipqjz6 2024-07-13 请问老一辈藏人对英国是否有一定的厌恶甚至仇恨? 评“藏历五月三日,藏军一千多人突然袭击江孜江洛林卡荣赫鹏营地,一场白刃战,荣赫鹏及留下的英军几乎全被歼灭”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nlwZx0Oq 2024-07-12 【咬文嚼字】毒 汉语“毒”指各种对人体或动物身体有较大伤害的物质。英语则分为三个词:poison外延最广,可指无机、有机、生物的毒;toxin仅指生物的毒;venom更窄,这种毒由动物自身产生并由它注入被攻击者。因此,重金属的毒只能说poison,微生物病菌(细菌、病毒)的毒说toxin或poison,毒蛇的毒是venom,当然也是toxin和poison。不过,讲英语的人不都遵守规则,比如本来应该说poisonous fumes(毒烟),但大家都说toxic fumes,毕竟人的语言是自然语言,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参考:https://www.quora.com/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toxic-and-poisonous)名词又不同,“毒性”基本只有toxicity一个词,“毒理学”只有toxicology。没有人说poisonousness这种基本只在字典里才能见到的词。 “消毒”一般译为disinfection,这个英语词仅指消除生物性的毒,比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但据以上的辨析,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不用detoxification?没办法,人和自然语言都是活的,大家就是用disinfection;infection是“病菌感染”,disinfection字面就是“去除感染”。而detoxification或更常用的动词detoxify呢,现在是那些时刻为自己健康忧虑的人用来指体内至体外的排毒,好像他们要培养出一个神仙般的无毒胴体。 清除有毒的无机化学物,汉语不大用“消毒”一词。比如淘米的一个作用是部分洗掉大米中的砷(砷是水稻生长中从土壤吸收的,地表天然含砷,不是因为工业污染),鱼油、鱼肝油的制作包含除汞的过程,我们一般不会说是在消毒。“高温消毒”是什么意思呢?显然,生物性的毒可被高温消除,因为微生物的蛋白质结构在沸点以上的温度会变性。不过,高温也在另一个意义上能消无机甚至简单的有机分子的毒,因为这些化合物的沸点低,在高温下便气化或蒸发,离开了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比如食品。 一个有现实意义的化学物是煤油。它是石油分馏后得到的碳氢化合物,其中分子含9至16个碳原子(C9至C16)的烷烃较多。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个数增加而增加。假如煤油混入水中,水在100摄氏度沸腾时,C7及以下烷烃可气化,以上不会。假如煤油混入食用油中,以最常见的菜油即菜籽油为例,其烟点大致在200至230度之间,在这个温度下,C12及以下的烷烃气化。因此,即使将炒菜的油烧得很热,如果其中含煤油,仍然会有少量高碳烷烃赖在锅里不走。不过,烷烃本身的毒性不大,但煤油中还有较多的烷基苯、烷基萘,它们的毒性就要高一些。总之,煤油吃不得,虽然古今中外没有对照试验证明它不能吃,但它就是不能。不得已吃了一点也不会死,但长期的作用就不知道了。 中国人说“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其他国家有类似的说法,这是有道理的,医学上叫做“卫生假说”:从小在不太干净的环境中长大就不容易患过敏症。但正如毒分无机、有机、生物,不干净的环境也做同样的区分,儿童在有少量微生物的环境中能培养出较强的免疫力,但长期摄入有害的无机或有机分子比如煤油的成分,那就只纯粹是吸毒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mQCJ9oqY 2024-07-09 评钟雨柔的回答。"史达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可能源于误译,据我的考证https://www.weibo.com/1938059975/HDmZd9dPo "自己的字母"可能应为"自己的中文书写系统",但暂未找到俄文原文。其次,很中立的维基"拉丁化新文字"条认为拉丁化新文字虽诞生于苏联境内,并有苏联语言学家参与,但它是由汉语为母语者提出的,不宜随意赋予苏联分裂中国的含义。毛泽东最初希望对中国文字整个进行拼音化,斯大林并不赞成。作为学者的钟雨柔不妨再冷静些,以防将汉字拉丁化早期本来中性的历史注入阴谋论。 评“汉字拉丁化运动作为一种激进的文化策略,其背景是北方苏联长期以来的蓄谋和强力推动。”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mNSjCZZV 2024-07-09 你对保尔柯察金这句名言的理解正是我曾作调侃时作的一种解读。设想一个不大能体会全文中心思想、对语句只做字面理解的人(或设想AI或自闭症患者),他可能认为这句话在说:即使你虚度了年华也不要悔恨,即使碌碌无为了也不要感到羞耻。歌颂英雄的年代早已过去,这种新的解读值得品味。 评“简单快乐过一辈子未必有什么悔恨,十分有作为也不见得死的时候就会坦然。 反而是去追求“有为的无悔无耻”的人生,可能会自我压力过大,最终有反思不完的悔。”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mJW0f1v4 2024-07-08 评《免疫革命》(The Autoimmune Fix: How to Stop the Hidden Autoimmune Damage That Keeps You Sick, Fat, and Tired Before It Turns Into Disease) 原书真的说“动物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免疫系统、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从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genetically-modified-foods-proposed-as-trigger-for-gluten-sensitivity-233290791.html来看,作者Tom O'Bryan和其他研究者的逻辑是: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草甘膦(Glyphosate)耐受,该除草剂是我们健康的杀手。农场主培育转基因作物,因而肆无忌惮地使用该除草剂,使我们得免疫疾病。有一定道理! 换言之:转基因作物本身对人体无害或迄今未发现害处,但因为它容许了有害农药的使用,间接地对人体造成杀害。好比一个老实人,本身没错,但他包庇坏人,他就坏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mxTaennj 2024-07-07 明·洪应明《菜根谭》是有关古代士人修身、处事的格言集,描述的是中国传统理想中的谦谦君子的形象。全书语言简练,可作为文言文学习的范本。这里评论一个有趣的小节: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 (虽然有视富贵如浮云的风骨,但不必居住在岩穴里;) 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虽然没有酷爱清泉岩石的癖好,但常饮酒赋诗、自得其乐。)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憺适己而不夸独醒。 (听任别人追名逐利,却不嫌恶他们全都迷醉在滔滔人欲之中;清静淡泊,顺适本性,却不夸耀自己是独醒之人。) 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为外物蒙蔽、不被虚幻迷惑、身心都不受束缚的人。) 表明上看,这段文字与全书其他章节在旨趣上无甚差别,但这里的不嫌(他人)尽醉、不夸(自己)独醒却更高一层。我们知道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体现了君子、高士的节操。但《菜根谭》认为具有这种高尚的品德还不够,应该进一步做到对自己的独醒不矜夸、不炫耀,同时对皆浊的举世要不嫌、不责备。这好比,以拾金不昧的行为为例,不但要拾金而归失主,而且要不宣扬自己的这一行为;好比不但救出落水儿童,而且在救护车载走儿童后自己便消失于人群之中。屈原做到的相当于拾金不昧或救落水儿童,尚未达到《菜根谭》颂扬的高行后的沉默。当然,不提自己的高行,也就不提他人的庸行,两者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本自一心。 该节最后一句的“不为空缠”费解,很多网页解释为“不被虚幻(或虚空)迷惑”。洪应明说“不为空缠”是佛教思想,但他或今人没有指出出自佛经何处。假如“空性”解释为“不执著”(见佛门网“空不是無”一文https://www.buddhistdoor.org/mingkok/%E7%A9%BA%E4%B8%8D%E6%98%AF%E7%84%A1%E4%B8%8B/ ),那么“不为空缠”即“不被不执著所缠”,字面意思应该是“即便无法做到不执着也不要担心”。有网友https://www.8bei8.com/book/caigentan_330.html 讲解这句话为“竞逐于酒醉的人是为物所缠,夸逞独醒的人是为空所缠”,将“为空缠”与“夸独醒”联系起来,这是什么逻辑? 据现代整理者张熙江,《菜根谭》被日本企业界热捧,这很可能属实。不过,如果你在欧美人、尤其南亚人把持的公司工作,你就不能拘泥于《菜根谭》不厌其烦的低调做人的劝诫了。不是说低调就一定不对,而是说这种在东亚历史上盛行的传统美德不能机械地搬到现代职场中,毕竟世界变化快。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mvtt7QeP 2024-07-07 刚读到“维生素别再瞎吃了!20年连续观察:瞎吃维生素增加4%的死亡风险!” https://m.163.com/v/video/VG5I8V305.html 视频中显示两星期前发表于美国医学学会期刊的论文题目。找到论文Multivitamin Use and Mortality Risk in 3 Prospective US Cohorts(美国3个前瞻性研究群组的复合维生素使用情况与死亡风险)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20369 大致读了,感觉国内做科普的人有必要再严谨一点。论文通篇在讲multivitamin或简称MV,从未提到某种具体的vitamin,因此汉译时应该只讲“复合维生素”。这个区别很重要,因为原文并没有说补充某种单一的维生素比如A或B或C在这次20年的观察中发现与死亡率有关或无关。视频中的中国人提到补充维生素E增加心血管病风险,那是对的,但如果那样,为什么不同时也说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预防或减缓骨质疏松?并且如果要讲,也必须指出那些研究不是最近发表的这次20年长期观察研究的一部分。 小节:20年连续观察发现补充复合维生素不降低死亡率。该研究与补充某种单一的维生素的利弊无关,中国科普专家耸人听闻的介绍中添加了不属于该项研究的内容。 答网友:我的意思是,复合维生素不必吃,但单种维生素可能仍然有用,尤其是你知道自己体内缺哪种时。比如,很多现代白领查血发现缺乏维D,假如你不能通过多晒太阳、多喝添加维D的牛奶或其他自然渠道获得,口服维D片一定利大于弊。 -------------------------------------------------------------------------------------------------------------- https://weibo.com/2656274875/Ommj3DjMW 2024-07-06 说一句不常听到的话:永远不要忘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同时坚决不混淆历史的记忆和今天两国人民的友谊。对两者的区分需要有意识的努力,无论你读过多少书、拿过哪种学位。 评“1937年7月7日永不能忘”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mcPih7Yg 2024-07-05 “安徒生”Andersen在丹麦语中读为/ɑnɐsn̩/(见维基),其中的字母d不发音,所以假如严格按名从主原则,应译为“安讷森”、“安纳森”或近似音的字。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m33Tpvhk 2024-07-04 Doctors could soon use facial temperature for early diagnosis of metabolic diseases (医生很快就能利用面部温度来早期诊断代谢疾病) 编译自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7/240702135411.htm 及原论文 北大医学研究: 鼻子变冷、脸颊变暖可能是血压升高的明显迹象。面部不同区域的温度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各种慢性疾病有关。这些温差不易通过自己的触摸察觉,但可用热像仪和数据训练模型发现。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医生有朝一日可用这种简单、非侵入的方法来早期发现疾病。 鼻子的温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速度比面部其他部位更快,这意味着鼻子温度较高的人热年龄更小。与此相反,眼睛周围的温度往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附图显示脸颊、鼻子、前额、眼角的温度随年龄的变化。 患有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紊乱的人热老化速度更快。他们的眼睛区域温度往往比同龄的健康人更高。血压升高的人脸颊温度也更高。眼睛和脸颊周围温度升高主要是因为与炎症相关的细胞活动增加,例如修复受损的DNA和抵抗感染。这些活动的增加导致某些面部区域的温度升高。 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如多运动、充足睡眠、吃酸奶等可改变热年龄。研究者要求23名参与者每天跳绳至少800次,持续两周,结果他们的热年龄就减少了5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lv7rpWPT 2024-06-30 如果安禄山之名“禄山”源于波斯语“光耀”一词(现代波斯语为روشن,拉丁转写为rowšan),那么追溯至原始印欧语,它的意思是“月亮”,与拉丁语luna或英语lunar是同源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ltQfEWv4 2024-06-30 十几年前的休斯顿美术博物馆乏善可陈,一小时可看完所有展品。如今大有改观,藏品在质量和数量上堪比欧洲中型博物馆。 图1:韩裔艺术家Ran Hwang(黄兰)用扣子做成的朝鲜宫殿图。 图2:印度-英国艺术家Raqib Shaw《The Ballad of East and West》(东西方的民谣),题目取自Rudyard Kipling(吉卜林)的诗。 图3:德国Franz Winterhalter《Empress Eugénie》(欧仁妮皇后),拿破仑三世夫人; 图4:美国Cecilia Beaux画她的朋友的女儿Cynthia Sherwood。 图5:法国学院画派William Bouguereau(布格罗)《The Elder Sister》(姐姐),在展品稀缺年代可以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布格罗在印象派兴起前红极一时。 图6:法国Jean-Léon Gérôme《Tiger on the Watch》(了望的老虎,虎视眈眈)。 图7:法国Albert-Ernest Carrier-Belleuse《Bust of a Bacchante》(酒神女祭司半身像,陶土和大理石)。 图8:美国Constant Mayer《Recognition, North and South, 1865》美国内战时期兄弟俩分别参加南、北方军,战斗结束,一人认出对方的另一人是兄弟,但后者即将死去。 图9:Tiffany(蒂芙妮)彩绘玻璃。 另外,博物馆近十年来购入了大量古希腊、古埃及雕塑,完整参观估计需要半天时间。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lkKxAcUa 2024-06-29 发达国家中大约一半统一书价(“在全球 23 個最大圖書市場中,有11個國家採取圖書統一價格制模式” https://showwe.tw/news/news.aspx?n=458)。从长远看,为保护文化、保持或提高民众智识水平,这种破坏纯市场规律的行为是利大于弊的。 评“在法国,有一项法律实施了四十年,并有第二项法律作补充,对纸质书价格进行保护。这意味着只有一个价格”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ld8BxnyK 2024-06-28 关于胡友平女士为他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有两点感想。 (1)中日、以致中美或中国与任何国家的民间往来,要长期维持健康发展的水平,而不是一时热一时冷。 (2)将善意或中性的民间往来与历史上或仍在发生的恶意的接触(包括侵略)严格区分。 关于(2),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胡女士牺牲在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我们对此事的态度应有任何不同吗?正确的答案是“没有”,她仍然是英雄、烈士、“大写的人”,但公祭日的仪式应照常进行,对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行为做同样深刻的批判。对于常人,无论国籍,这两点、尤其是(2)不容易做好,需要有意识地用思维控制情绪,需要从上而下的教育(在中国比较容易施行)和从外围(如社交媒体)向个人的正确的舆论影响,而个人则可通过多学习和独立思考逐渐提高。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kGkler8J 2024-06-25 先前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V8b6u0a 说到“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最早出现于1842年Alexis Guignard de Saint-Priest《Histoire de la royauté》:"[L]’histoire est juste peut-être, mais qu’on ne l’oublie pas, elle a été écrite par les vainqueurs"(历史或许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要忘记,它是胜利者书写的)。因字数限制,未指明该名言的溯源工作归功于https://slate.com/culture/2019/11/history-is-written-by-the-victors-quote-origin.html 特此声明!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这句话出自丘吉尔,或纳粹头目戈林。虽然两人都说过,但都不是第一人。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显然不可当作史学(historiography)上的真理作字面理解,否则二战的战败国德、日、意的历史学家对二战的叙述将一律被认为不是历史或是伪史,甚至与二战没有关系的国家比如沙特也不能写二战历史,否则也会被否认。并且,全球所有国家对古埃及、古印加、甚至任何古文明历史的叙述也不再是历史,因为现在没有谁是古代历史上争斗双方中的胜利者。 如果以上是该命题的强的形式,那么它被否决后,是否有一种弱的形式仍然成立呢?或许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争斗双方刚结束时,参与者大多健在,只有胜利方能对这次争斗做历史叙述,战败方不被允许做历史叙述、或其叙述没有价值。很遗憾,这个命题仍然有太多反例。比如国共内战结束后,退居台湾的国民党显然书写了刚过去的历史,有些成果还被第三方如西方学者采用,我们甚至不能肯定他们的叙述还是大陆史学界的叙述被第三方采用得更多。 那么,“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是否有任何意义呢?在史学上,它可作为胜利者尽其所能彰显利于己方、毁灭利于他方证据这种惯技的通俗说法。由于中国古人对历史的重视,中国史上胜者毁灭部分证据的现象尤其严重。但在世界史上,当事人有意歪曲历史也有不少案例,比如英国马尔博罗公爵夫人萨拉·丘吉尔在自传中极力贬低英国女王安妮(是安妮促成了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统一),以致200年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他的英国史中抬高他的先辈萨拉·丘吉尔而淡化安妮的贡献。正是由于“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或准确地说当时的历史留下的第一手原始材料由胜利者书写、整理、删减,后世的历史家才需要格外用心,对史料永远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多方比勘考证流传至今的材料,不致被当时的胜利者蒙蔽。 当然,除了史学的这个意义,“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在文学或修辞上有表现情绪的意义,如戈林在纽伦堡法庭上抱怨的那样,"Der Sieger wird immer der Richter und der Besiegte stets der Angeklagte sein"(胜利者总是法官,而战败者是被告)。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kAtvzEXV 2024-06-24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MlfBXTW 我对赴俄参战的中国雇佣兵李建伟的视频评论说:“他说‘重在体验嘛’,那为什么去俄方?为什么不去乌方?为乌克兰战,既能体验战争,又顺便代表正义。”有些网友质疑为乌克兰而战代表正义,认为正义是相对的,决定于立场,以乌方为正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立场。这里做一个简要的回复: 1.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是独立国家,俄侵入乌是侵略; 2.俄杀害乌平民,包括直接杀村民、间接炸居民楼,乌对俄只是炸电厂、炼油厂; 3.世界上多数国家认为乌方正义,认为俄方正义的极少; 4.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说在此不适用,因为对此事的价值判断简单、现在信息通畅。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kwa9bHgI 2024-06-24 “李白似乎一直是那个天纵奇才,疏狂不知世故的谪仙诗人,提起忧国忧民,担心粮食蔬菜,我们似乎只会想起杜甫”:分别可用风华正茂和老气横秋来形容。假如在大街上随机问李白、杜甫谁更老,猜测说杜甫的多于说李白的,虽然李白实际较杜甫年长十一岁。 评“流刑解除,李白依然生活困顿…”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jCXxfYwi 2024-06-18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作者)极力主张美国占领军保留天皇,因为她看到全体日本人对天皇绝对的忠或服从,后人似乎没有对此质疑过。但假如麦克阿瑟真的执意废除天皇,日本人真的就不服、会与占领军做游击战血战到底?我猜不会,日本人对新的环境作不得不调整的调整从来都很快. 评“天皇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丝毫权力,但总归象征着传统和合法性”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j3WQkoIm 2024-06-14 历史上有很多知识人本可以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因个人兴趣而花费或浪费了不少时间做一些不大有用的工作。比如牛顿,要是他后来继续研究科学而不是去思考什么上帝的第一推动那多好。爱因斯坦到美国后致力于统一场论的研究,但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马克思晚年惊奇地发现他先前忽略和鄙视(罗素语)的俄国竟然有比较大的《资本论》读者群,赶紧日夜加紧学俄语,而这种语言对只会日耳曼语和罗曼语的人偏偏出奇地难,迫使他大大减少在政治、经济、哲学方面的写作,这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损失。陈寅恪晚年发愤著述,写出《论再生缘》与《柳如是别传》两部巨著。但正如严耕望先生所评,“既发愤著书,何不上师史公转悲愤为力量,选择一个重大题目,一抒长才,既泻激愤之情,亦大有益于人群百世;而乃‘著书唯剩颂红妆’,自嘲‘燃脂功状可封侯’耶?真令人悲之惜之!盖此书虽极见才学,但影响作用可能不会太大。”就陈先生的学识,他没能写出计划之中的中国通史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的遗憾,因为对中国史了如指掌兼具深厚异族今、古文字功底的学者全世界仅此一人。他为什么放弃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课题转而奋力于极小众课题——柳如是和小说《再生缘》?陈寅恪晚年的研究方向想必完全是个人的决定,同行、朋友、上级没有提出异议。旧时文人完全凭个人兴趣治学,而在新旧时代之交,我们开始质疑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今天,假如著述、研究、出版直接或间接用了纳税人的钱,研究者就必须适当考虑对社会的实际贡献。但愿我们今天的这种遗憾从此往后不再出现。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j2LkfTj1 2024-06-14 咬文嚼字《菜根谭》与文言文学习 明·洪应明《菜根谭》:“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通常的白话翻译是“忙起来难以做到静心反省[或:一个人总是忙忙碌碌],闲暇静处时就应该认真反省自己,错误的行为自然会减少;行动时的想法,应先在安静时周密地思考筹谋,错误的想法自然就会停止了。” 网上搜到对这两句话中的大部分的翻译基本都一致,唯独对开始的“忙处事为”四字有不同说法。这里引用的两种翻译“忙起来难以做到静心反省”、“一个人总是忙忙碌碌”明显是网友脱离了文本、根据全文甚至全书想表达的思想自己编出来的。要解释这四个字,我们可以参考与它对映的下文中的“动时念想”,白话翻译“行动时的想法”将“念想”当作名词是正确的,那么“忙处事为”的“事为”也一定是名词。据百度或汉典,它的意思除了“工艺”外,还有“作为”、“行为”。这些词典没有给出古代文献中的例句,但《墨子·大取》中“于事为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求”中的“事为”即是(《墨子》这句话可译为“在做事[或行为]中衡量轻重叫做‘求’”)。 那么“忙处事为”的“处”呢?它正是下文“动时念想”的“时”即“时候”、“时刻”,读作chù,不读chǔ。《古代汉语词典》对此有例句,岳飞著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中“凭栏处”即“倚靠栏杆的时候”,只不过我们能搜到的翻译都太注重《满江红》译文的高雅而忽略了这个虚字,如译为“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或“独自登高凭栏远眺”,没有做直译。 总结:“忙处事为”即“忙的时候的行为”,不是“忙起来难以做到静心反省”或“一个人总是忙忙碌碌”。 与其他很多语言不同,汉语对词没有表示词类的标记(如英语以-tion结尾基本能判断是名词),这给文言文学习带来了困难。我刚读到“过举自稀”也不能理解,但读到“非心自息”大概猜到了前两字是名词偏正词组,“过”和“非”意思相同或相近,作形容词修饰“举”、“心”。文言文学习应该像任何外语的学习那样,逐字逐词分析意义,若无意义则分析其功能。大而化之的意译可以帮助理解中心思想,但对语言的学习没有帮助,甚至误解或掩饰——包括两千年掩饰——原文中的本义(如“胡适、杨伯峻对孟子的一句话的不同理解” 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HuShiAndYangBojunInterpretMencius.html )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VzWeg7a 2024-06-13 好文!也许没有人注意到的一点是:美国的年轻一辈对以色列的过激做法非常不满,其后果是未来的美国政要不大可能像目前这样容忍以色列右翼的做法,那么失去美国靠山的他们也许会有所收敛,使两国方案成为可能。另外,"越是保守的族群或教派,生育率也越高,尤其是原教旨主义"对中国也有启示 评“巴以和平难以实现,不能只谈巴方责任,以色列右翼也是顽固阻碍力量”https://mp.weixin.qq.com/s/UrR7PrmxuXJf0NWjA0461g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V8b6u0a 2024-06-13 顺便查了下“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来源。据https://slate.com/culture/2019/11/history-is-written-by-the-victors-quote-origin.html 这句话最早出现于1842年Alexis Guignard de Saint-Priest《Histoire de la royauté》:"[L]’histoire est juste peut-être, mais qu’on ne l’oublie pas, elle a été écrite par les vainqueurs"(历史或许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要忘记,它是胜利者书写的) 原博“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吗?我看未必,至少古代不全是这样”非常正确,即:历史不全是胜利者书写的。不但古代,即便现代也常有非胜利者——注意这个概念包括失败者和未参与争斗的第三方——书写的历史,并且数量很大。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MlfBXTW 2024-06-12 他说“重在体验嘛”,那为什么去俄方?为什么不去乌方?为乌克兰战,既能体验战争,又顺便代表正义。 评“为俄罗斯而战的中国籍雇佣兵李建伟” 统一回复网友对为乌克兰战代表正义的质疑:1.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是独立国家,俄侵入乌是侵略;2.俄杀害乌平民,包括直接杀村民、间接炸居民楼,乌对俄只是炸电厂、炼油厂;3.世界上多数国家认为乌方正义,认为俄方正义的极少;4.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说法不适用,因为对此事的价值判断简单、现在信息通畅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H9zCdon 2024-06-12 多年前外出写生,见到悬崖上挂下一瀑布,当即画下来。后来听人说那是工厂的废水排放。但我的写生算不算艺术作品?我认为仍然是,但其他人也许不再认为。艺术是唤起美感的客体,如果它的来源被发现是假甚至肮脏的,严重败坏了某欣赏者的美感,对那人它就不再是艺术,如果没有严重到那种程度就仍然是。 评“河南有个瀑布,游客不绝,有好事者偏要溯源,发现山顶是一根自来水管”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tALeKOy 2024-06-10 朱永𧸩(jùn)院士姓名第三字右边是“𥈠”(Unicode 25220),不是“睿”,因此写为“朱永(貝睿)”不妥。至于“𧸩”字(Unicode 27E29),《康熙字典》列出的发音是xùn,但也说另一发音同“峻”。朱先生本人读jùn,那当然就不是xùn了。(本微博先在微信该公告下发为评论,被人删去,在此发为转发) 评清华大学【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朱永(貝睿)院士】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qQxidHp 2024-06-10 “英国的香脂走私者威利博德,以及一位与她的新王国传授丝绸制造秘密的传奇中国公主”:这句话中“她”恐怕应为“他”。威利博德大概是Willibald或Willibaldus(约700-约787),他在耶路撒冷买了香料想走私出境差点被杀。请问这位“传奇中国公主”有更多细节吗? 评大英博物馆微博 网友:是她没错。指的是《大唐西域记》中的东国公主,斯坦因从新疆带走的传丝公主木板画藏于大英。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i9bZrXOC 2024-06-08 “摸鱼”一词十几年前出现于网络,取褒义是“忙里偷闲”,取贬义是“偷懒”,尤其指上班时间偷懒,有时也包括干私活。新冠期间,世界上许多公司将工作从办公室搬到家里,这给员工上班摸鱼提供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摸鱼机会,虽然各项调查对此都保持沉默。新冠结束,有些公司要求员工回到办公室,但有些就规定个别的部门永久性从家工作,比如IT。这些员工对公司不再回办公室上班的决定反应如何?有人感叹同事逐渐成为陌生的路人,也有人为不再浪费每天通勤的时间叫好,但没有人敢说摸鱼从此制度化。美国一家单位,某IT团队九人,摸鱼与工作时间之比超过一半的人猜测不下五六人。如何猜?可通过上班时对即时通信手段或工作短信的回复来判断。上班期间,经常性地对工作短信在1小时后才回复可以算摸鱼了吧?找不到人,电话打到非工作的私人手机,对方讲话时背景声音不像家里,或老板休假期间无故失联半天或4小时、缺席重要会议,可以证明了吧?这种事怎么办呢?对不好的事不便说不好,那对它的反面总可以说好吧,比如在年终同事间作review时盛赞不摸鱼的极少数,比如说某某“strictly sticks to the work schedule as stated in the remote work agreement, setting up an example for some others. Her work eithics has won respect...”。对摸鱼者呢,就得动脑筋想一点别的优点说说。总之,只要摸鱼还没发展为摸鲸、摸大象,还是以和为贵,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政策。夫子或问,乡愿[好好先生],德之贼乎?曰,权也,君子不泥也!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hHNgq6ql 2024-06-05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种观点是写的“诀窍”纯粹在多读。但任何语言的说和写(production)的能力一定要通过有意识的练习才能获得,包括文言文。学拉丁语甚至古希腊语的人有时也练习写作,但中国的文言文教育从来就忽略写,坏处是学了不会写,好处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语言学习上,读多了自然会写这个思想是否正确还真值得研究。古人是这样认为的,但我个人学外语的经验证明只是多读,不有意练习写(或说)就是有严重欠缺,写时感觉非常困难。] 评网友“文言就是那種,看能看懂,但自己的意思用文言很難表達出來。有什麼學習和訓練文言表達、寫作的辦法麼?”​​​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hHohj895 2024-06-05 前一阵读到一篇文章Can Everyone Not Become A Manager, Please?(能不能不要人人都当经理?https://levelup.gitconnected.com/can-everyone-not-become-a-manager-please-889f90dd70f5),写了一则评论: I have a feeling, but without proof, that more people than necessary becoming managers is mostly driven by higher salary. The difference in pay between managers and non-managers in the US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in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 remember in mid-1990's, the founder of Toyota, Mr. Toyota, said to the American reporter, to the effect that the workers work just as hard as we the management so we should not have a much higher pay than the workers, expressing his surprise at the huge pay gap in the US. I bet if we could reduce this pay gap, the number of "everyone" aspiring to be managers would go down. 今天刚做了增补: [Update 6/5/2024] Today I heard from a friend, a US engineer working at a Middle-East oil company. One Canadian expat engineer is let go by the local oil company. It's said that his skill is, literally, "leadership". In fact, according to my friend, quite a few western expat engineers list leadership as their primary skills. Too bad, this glamorous word won't shine well in those countries that value your technical skills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hfCGcdt5 2024-06-02 最近一篇论文得出结论:中国学生读完大学,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其实,以中国人的智力,培养独立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不难。至少在人文领域,只须做到以论证严格为唯一评判标准,禁止使用立场,禁止标准答案。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h5nwvMvd 2024-06-01 百年多来汉字拼音化运动有一个规律:中国人发现国家远远落后于世界时,拼音化运动有较强的声音,其他时候则销声匿迹。最近一次是19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几乎仅有的中文电子刊物常有汉字拼音化的文章,后来逐渐消失。如果中国国力再次被世界远远地甩在后面,拼音化的呼声很可能再次出现。 评“赵元任设计国语罗马字方案后,期待它逐步取代汉字”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h4Ad5HAm 2024-06-01 有理!评价政治人物不应看他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状况,应看它们的变化趋势,因此可知阿根廷的米莱、南非的曼德拉……的巨大贡献。另一种方法是假想另一个、各方面不过分地综合各个可能执政者特征的人执政,以他为基准做比较,因此可知里根的贡献被夸大,因为换成这个假想总统也可能带来冷战结束。 评“阿根廷60% 的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不是自由主义(libertarian)制度造成的。现在的政府上台只有半年”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h19Hgadb 2024-06-01 同学聚会,得知某某已离婚多次。婚姻乃人生大事,假如首次选择错误,再次又错,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有自由意志的人本身是否有错。这位同学当年高中理科极优秀,且善属诗文,温文尔雅,仪表堂堂,入读最好的学府,找到最好的工作,事业有成,众人心羡。不过,读大学时,我在给他的一封信中委婉规劝他的一些行为,后来他找到我希望解释,但是,忍能对面揭人之短?(作为通讯和文学的书信在那些年尚未结束其两千年的历史,为本来可能尴尬的场景提供了一种方便的交流方式。)二十多年后的事,多少印证了那时的直觉。 长久幸福的婚姻基于经久不衰的真爱。不久前有网友问,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爱上了某人。我稍作思考便仓促提出一个标准:如果在对方因病需要换肾而一时不能获得肾器官捐献者,你真心愿意捐出自己的肾。网友质疑,按此标准,天下有情人岂不多半无真爱?所以,这个是否情愿捐肾的标准显然荒谬。不过,想来想去,还是不情愿完全放弃这个标准,也许它可用于另一种评判:爱情是否从激情转化为那种婚后多年才可体会到的发自肺腑、独立于肌肤之感的纯粹的感情。后来,在周国平的书中找到我正要表达的意思,他称前一种为浪漫式的爱情,后一种为亲情式的爱情,“在这种爱情中,浪漫因素也许仍然存在,但已降至次要地位,基本的成分乃是在长久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彼此的信任感和相知相惜之情。这种信任感不单凭借良好愿望,而是悠悠岁月培养起来的在重要的行为方式上互相尊重和赞成的能力,它随婚龄俱增,给人一种踏实感,会使婚姻放散出一种肃穆祥和的气氛。”这段文字很美,准确地描述了长期幸福的婚姻的发展状态,但不大适用于长期不很幸福的婚姻,虽然那种婚姻也不乏长久共同的生活。 换肾标准在中国的老先生们眼里一定是疯人之语,因为《孝经》开宗明义宣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现在已是21世纪,孝的观念需要更新,发肤不敢毁伤属于儒家思想的糟粕,必须摒弃。现代医学能安全地做多种器官移植,岂止发、肤,活人的肾也能。为什么情愿换肾可作为判断亲情式爱情的标准?(姑且用周的“亲情式爱情”这个短语指称以上描述的“纯粹的感情”。)因为在这样的婚姻中,两人形成了一个虚拟的、象征意义的共生体,融为一个机体。当这个机体的一部分有疾,从这个单一的整体的角度看,捐出和接受肾并无所谓捐与受,只不过是同一机体不同部位之间的器官移植,无异于一人遭遇烧伤后从他的身体某部位取一块皮肤移植到烧伤部位,最终的结果是对整个机体——一个(虚拟的)而不是两个(物理的)机体——的生命力和健康实现最大化。舍此操作,这个共生体的一半将从人间消失,扔下另一半多年游浮于形在神不在的状态中,那种无尽的痛苦哪能比换肾带来的两半继续共同生活的幸福? 这种亲情式爱情蕴含无穷的内力,在生命的关键时刻默默地、但惊人地表现出来。它是纯粹的感情,与道德或善无关,不为做一个大好人,既不无私也不有私,而是与私无关;是无条件的,不基于对方作任何承诺;是自发的,不是除医学鉴定外有意识地计算得失后做的决策。长年的共同生活为这种感情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它重如山,风雨不移,威仪无犯;深如渊,了无波澜,静水流深;不求激情电驰之极乐,只愿执子之手以永年。 离婚,除极个别外,对双方都是悲痛的经历。虽然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原因大致能归类,有激烈的不和谐乃至家暴,有心有旁骛见异思迁,有停止学习如何相互适应、磨合、谦让。料想性格温和的老同学几次婚姻失败当是未曾耐心地从激情过度到亲情便放弃,我为他(还有她们)感到惋惜。但愿他来日放慢节奏,细细品尝夫妇生活的芳醇,因为它就像陈年好酒,愈久弥香。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ggtY942l 2024-05-27 【咬文嚼字】 英语He hit the man with a crutch有歧义,既可能是“他用拐杖打了那个人”(with a crutch作状语修饰hit),也可能是“他打了那个拄拐杖的人”(with a crutch作定语修饰the man)。但在汉语中不可能造出兼有这两种意思的歧义语句。 《圣经·马太福音6:19-21》:“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全文见 http://yong321.freeshell.org/english4chinese/do-not-store-up-for-yourselves.html 或 https://english-for-chinese.blogspot.com/2024/06/do-not-store-up-for-yourselves.html ]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U9Ob7vi 2024-05-25 一篇有趣的网文 China helped us avoid World War III:How did Putin fail to get China on board? “中国帮助我们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普京为何未能让中国加入他?” https://shankar20.medium.com/china-helped-us-avoid-world-war-iii-74c5e91d9bbf 作者:Shankar Narayan 以下摘译几段无敏感词的部分: …… 克里姆林宫的目标是利用一切机会将俄罗斯和中国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则表示希望让外部势力远离其内部。世界任何国家都可以重复中国的声明。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军费开支国,很容易加剧东欧战争。但他们拒绝重复约瑟夫·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所犯的错误,那个错误最终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 中国不向俄罗斯供应武器 如果中国为战争提供物质支持,那么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将会升级到不同的程度。当普京发动入侵时,没有人预料到俄罗斯军队及其武器的缺点。到2022年底,俄罗斯显然无法独自赢得这场冲突。他们第一个寻求援助的实体很可能是中国。 《华盛顿邮报》去年四月公布了美国截获的俄罗斯情报,其中细节显示,中国批准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乌克兰战争中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并计划将军事装备伪装成民用物品。 这个消息来自克里姆林宫,而不是来自中国。中俄完全有可能讨论了武器供应问题。但是,我们不能责怪他人考虑了采取此类行动,我们只能根据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审视他们。 我们即将迎来俄罗斯入侵两周年。中国没有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牢固。假如[虚拟语气的假如]中国加入这个联盟,今天的世界将变得非常可怕。 § 中国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 他们每天从俄罗斯购买数百万桶石油,可能节省了数十亿美元。 目前,俄罗斯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19%,而沙特阿拉伯则占15%。去年中国在俄罗斯原油上的总支出达到606.4亿美元。根据CNN的计算,这意味着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566.64美元。这比购买沙特原油的平均价格(每吨626.86美元)便宜约10%。 但等一等! 西方真的不希望印度和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吗?他们是否准备好应对一夜之间突然短缺一千万桶石油的能源市场?全球石油危机可能正中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下怀。他本可以利用混乱来削弱乌克兰与西方的关系。 § 中国控制了普京的规模 我真正感到焦虑的一次是2023年3月中国总理访问莫斯科时。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会产生什么结果。克里姆林宫渴望中国接受“世纪协议”:一条将西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储量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管道。 据路透社报道,拟议的“2,600公里长的管道每年可输送500亿立方米(bcm)的天然气,略低于现已废弃的波罗的海海底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1号管道”。 如果中国同意修建这条管道,克里姆林宫实际上就会取代西方。然而,这样的话,中国将大大增加对单一来源的依赖。[中国]拒绝做出承诺,该管道仍只是纸上谈兵。 但与此同时,中国增加了与俄罗斯的贸易。202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 那么,中国到底做了什么? * 他们建立了牢固的贸易伙伴关系,增加了一个拥有广阔市场和有限替代品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有效地谈判达成了以折扣价进口石油的有利协议,确保了可预见的未来的能源需求。 * 他们从战略上拒绝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从而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并公开宣称自己的独立性。此举还巧妙地削弱了俄罗斯的地位,让他们感到被边缘化并寻求援助。 * 中国决定不向俄罗斯战争提供武器,这确保了他们与欧洲市场伙伴保持积极的关系。 那还有什么不喜欢中国的呢? 他们选择了金钱,而不是扩张主义。 为什么不呢? § 西方世界没有可责备的对象 为我们所犯的错误找到替罪羊会让人感到爽快。年复一年地将持续不断的冲突归咎于中国或其他任何人是错误的。中国只是按照他们认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在行事。 他们不希望普京失败并被一位可能有利于西方的领导人取代。北方和南方的民主[南北双方都变成民主国家]是中国非常担心的事情。他们还意识到,普京的行动可能不会仅限于欧洲,而且可能会破坏其他边境的稳定。中国正在有效地遏制普京在该地区的权力。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确保与欧洲保持积极关系的同时实现了这一目标。 因此,我们不要怪罪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说是因为它们才使得我们没有赢得一场本来早就可以打赢的战争。这一责任只能落在西方身上,而不是其他任何人身上。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fcqQ961V 2024-05-20 中国史上似乎比世界史上的伪书多。《黄帝内经》以来,中国人尊古卑今,托古传道,乐此不疲。今人作伪书或文章不托古人而托当世名人(如王蒙)或机构(如哈佛),最终目的都是要不择手段地达到最大的可信度。新闻出版总署曾公布伪书名单,如2005年第二批http://news.sina.com.cn/c/2005-07-27/10106540472s.shtml 后来好像中断了 我曾在某论坛发起过讨论“为什么中国多伪书?”总结在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WhyMoreForgedBooksInChina.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YgL2ScL 2024-05-17 【咬文嚼字】 贫、穷、《Misère de la philosophie》、《Poverty of Philosophy》、《哲学的??》、《Les Misérables》、《悲惨世界》 [全文见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WordPedantry.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W2noTG6 2024-05-17 上海博物馆作品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m/article/id/CI00000063 介绍“明 缪瑞云 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图合册”,其中姓顾的人对此作品或刺绣艺术毫无贡献,仅因历史原因捡得一虚名。是时候中国刺绣界改称“顾绣”为“缪绣”了,还缪(miào)瑞云以历史的公正。 评缪瑞云的顾绣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G1h8Qx4 2024-05-16 中国武术的一大缺陷:对练不足。目前没有人发明神经反射(reflex)训练机,对练就是唯一的反射训练。个人训练可提高攻击速度、力量、技巧等,但反射不提高永远会挨打。反射速度动物高于人,年轻人高于中老年人,这是生理决定的,但训练可适当改进 评“太极谷师傅的拳台挑战视频”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wZOBuAE 2024-05-15 2012年写过一篇博客,“Is "Chi Nei Tsang" Chinese?”(气内脏是中国的吗?)。后来一位传统泰医学校(School of Traditional Thai Medicine)的Nephyr Jacobsen先生(或女士)搜到,问我“气内脏”是否中国的,因为我的博客做了一些文献检索,只搜到近几十年的文章。今天,这位先生又发email,问是否有任何新发现,于是又搜了一遍,找到2015年台湾采實文化出版、作者叫Yuki的一本书《「氣內臟」自癒按摩法》,可惜基本读不到书中内容,但猜想不大可能提到中国历史上所谓传统道家的“气内脏”学说。哪位知道“气内脏”的网友请不吝赐教。 2012年10月26日微博: Is "Chi Nei Tsang" Chinese? [全文见http://healthreading.blogspot.com/2012/10/is-chi-nei-tsang-chinese.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riReBXL 2024-05-15 “职业的痴呆”:马克思原话是Fachidioten,英译是craft-idiocy,指社会分工使工人成为本行的能手,但对本行以外的任何事变得缺乏理解,阻碍了工人联合起来发动斗争,没有贬义。"职业的痴呆"不是历史现象,任何时代都存在。 更正:马克思原文为法语,出自《Misère de la philosophie》,其中该词是l'idiotisme du métier,德语是他人德译时造的,汉译“职业的痴呆”很准确,再“直”一点也许可省略“的”字。原文:https://www.marxists.org/francais/marx/works/1847/06/km18470615h.htm 英译: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47/poverty-philosophy/ch02b.htm 评马克思“现代社会内部分工的特点,在于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e1N5paKV 2024-05-12 翻出一片1983年年初的剪报,其中《人品与书品》的文章讲:“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虽然它具有抽象性,不象其他造型艺术那样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但它也是精神的产物,被人的精神世界所制约。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品格情操、文化艺术修养、个人的性格的总和,终要反映在书法艺术中来”。于是盛赞颜真卿,因为他的英雄气概、耿直品格,痛批赵孟頫,因为元灭赵宋以后他做了元朝的大官,缺少骨鲠,从而导致赵的书法秀媚有余而刚劲不足。1983年的中国基本完成拨乱反正,但思维尚未完全脱离意识形态,这类文章是当时很多人的思想。 创作者的人格或人品与他创作的人文艺术作品之间是否有关系?这要看是哪种作品。假设这种关系在0与10之间,那么我给书法、音乐打分为0,自传至少为8,其他文学作品应有2至6,分析哲学为1,关于人、社会的哲学从3至7不等。书法(所书内容除外)和音乐(歌词除外)的艺术是纯形式的艺术,它们本身不含可与人的生活相互参照的元素。如果你从贝多芬的交响乐中听出战斗的英雄、无畏的精神,这与作曲家个人的品行只有偶然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假如该作曲家道德败坏,他仍然可写出如此震撼的音乐。赵孟頫在宋元之交是否缺少骨鲠本就见仁见智,审美者从他的书法中看出刚劲不足而诉诸他的性格无异于witchhunt(猎巫)、或一百多年前盛行的相骨术和笔迹心理术。识别伪科学或阴谋论不难,因为我们可以跟从公认的科学结论,但识别人文领域的错误关联则需要一些智慧和眼界。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dZ2m0EHq 2024-05-12 发达国家(思想、不是物质发达)相信阴谋论的人要少一些https://yougov.co.uk/international/articles/33746-global-where-believe-conspiracy-theories-true 如丹麦、瑞典、英、日。有研究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jsp.2919 认为阴谋论与腐败程度相关 评“阿波罗登月阴谋论终结篇” 第二个链接的论文还指出,相信阴谋论与缺乏教育也相关,但这个关系在腐败程度较低时更明显。即是说,首先看腐败,只在腐败降低后,个人的教育程度才逐渐成为决定是否相信阴谋论的因素。因此,反击反智虽然正确,但要降低阴谋论,中国目前的任务主要在减少腐败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cV7Atbe3 2024-05-05 读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有感 格言体著作的历史在中国大概可上溯至《道德经》,其中主题仅关注人生的著作也许以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为始。近半个世纪里,周国平的多本格言体著作出类拔萃,《人生哲思录》算是集大成。书中多有隽永而清新的短句,这里分析“第一编·生活感悟”中“幸福”和“苦难”两节中的几句话。 “一种西方的哲学教导我们趋乐避苦。一种东方的宗教教导我们摆脱苦与乐的轮回。可是,真正热爱人生的人把痛苦和快乐一齐接受下来。”佛教教导我们淡化、无视苦与乐,那么热爱人生的人怎么与他们区别开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接近与佛教的观念呢、还是更像后者?后面我们读到:“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账本上没有支出。……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格言或箴言是文学的,有时是太文学的。但为避免囫囵吞枣,我还是用大白话讲一下。在我看来,他想说在经历欢乐、尤其痛苦时,必须细细品味这欢乐、这痛苦,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禅定、佛系、疯狂工作、酗酒等)忽视它们。命运的打击看似损失,但在理智上分析它、在情感上接受它,由此获得的人生经验多于或至少等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当然,格言是文学,不是社会科学。心理学研究中有证据表明经常回顾打击更能使人变得坚强、具有正向的生活态度吗?还是尽量忘掉它更有效?其实还真有研究https://www.apa.org/monitor/sep05/forget 支持后一种做法,虽然有些心理学家对该实验的意义持不同看法。无论如何,迄今为止,无论东方西方,任何人写的格言都还只是个人的意见,尚未有人把科学研究的结果浓缩为格言。作为读者的我们自己要长个心眼,不能像许多中学生那样沉浸于其中而全盘接受。 作者的语言简练而优美,有时甚至利用了只有汉语才能恰当表达含义的词汇。“快感和痛感是肉体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属于灵魂。”假如要英译,“幸福”可译为happiness,“快感”译为sense of pleasure或只是pleasure,那么介于中间的“快乐”怎么办?必须换一个不同的词,比如joy,但其实英语里很难说joy高于pleasure、低于happiness,而汉语里“快感”-“快乐”-“幸福”显然呈现出逐渐高雅的趋势。 顺便评论一下名人生平与成就(accomplishment)之间的关系,因为想必有网友会提出。海德格尔拥护纳粹,被认为政治上误入歧途;叔本华将女裁缝推下楼梯,被认为道德败坏。两人都被后人诟病,不过他们的哲学仍被今天的哲学家精读、详解。假如两人是文学家呢?那要看是哪种文学。作恶多端的侦探小说作家不大可能因人品的低下而降低了小说的销售。自传作家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人生格言作家如何?决定于读者吧。就我个人而言,目前该书第一编还未读完,但估计“第二编·情感体验”会读得快多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ceJSddjz 2024-04-30 是否“煮酒”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宾词组?除毛宗岗外,搜到清·梁章鉅《浪跡續談》“凡煮酒之法,必用熱水溫之”。若此处“煮酒”为名词,“凡”后宜加“制”“酿”等动词。又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 》“乃拨火煮酒,拥炉促膝”,“煮酒”明显非名词。不过暂时只搜到清代文献的例子 评““青梅煮酒”中的“煮酒”其实是酒名” “温酒”多见于医书,并且的确是动宾词组。不过有人写文章《古人“温酒”喝,为何现代人直接喝?》https://jiu.ifeng.com/c/88sjeuVUkaT 他认为古人平时即不是在治病时也将酒加热后喝,“口感会变得更好,而且不伤身体”.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RLik3TH 2024-04-28 十年前上微博是IT业前同事建议的,那时的粉丝多半从事IT技术工作。几年后,他们似乎逐渐对微博失去兴趣,那么我发的帖也逐渐远离技术。不过,我最近写了篇追溯2002至2010年间我写一个小程序的历史,仍在上微博的技术同行也许有兴趣。最后两段是一些感想,关于业余写免费软件对找工作的帮助,关于如何学习一项新技术包括编程语言。 "I Wrote the Topio Program:it was fun and may have helped me find jobs" https://medium.com/@yong321/i-wrote-the-topio-program-it-was-fun-and-may-have-helped-me-find-jobs-51e9e83eb611 或http://yong321.freeshell.org/misc/IWroteTopioProgram.html 这个topio程序显示操作系统上使用I/O最多的进程。据我所知,我是第一个在Solaris操作系统上写出该程序的人。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HYSfwgk 2024-04-27 哪些语言被学得多?十年前脸书Polyglots(多语者)群的调查结果依次是法语、西班牙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俄语、葡萄牙语、日语、汉语普通话(调查将此与汉语分开了)、阿拉伯语,今年的结果类似,但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有所上升,英语、俄语有下降。 In April 2014, an admin of the Facebook Polyglots group created a poll on the languages that group members were studying. A few years later, I suggested to this admin that another poll be conducted, but she shows no interest. This month marks the 10th anniversary. On April 15, I created the second poll. The results as of today (April 27) are shown below, along with those of the 2014 poll. (Mandarin is an entry separate from Chinese because it was so 10 years ago. Chinese was and is below the 10th place so it's omitted here.) 2014 2024 1 French 935 French 39 2 Spanish 807 Spanish 38 3 German 799 German 28 4 English 651 Italian 25 5 Italian 448 English 17 6 Russian 428 Portuguese = Mandarin 16 7 Portuguese 341 8 Japanese 312 Russian = Japanese 14 9 Mandarin 308 10 Arabic 276 Arabic 11 Obviously, this year's poll participation is very much lower, definitely because I don't have the charisma of the group admin, and probably also because more such groups have been created on Facebook, diluting the interest of language lovers in this particular group. (I do see much less traffic in this group over the years, in spite of membership growth.) But even with these small numbers, we can still draw some conclusions: * French remains at the top, Spanish in the 2nd place, German the 3rd. But Spanish is very close to French now, while 10 years ago it was barely above German. (Is this related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Hispanic population hence the importance of Spanish?) * Italian has taken over English, by a large margin. * Russian dropped to below Portuguese. (Related to the current world affairs?) * I had expected Mandarin to drop or remain as is. But it seems to have gained a little. * Arabic firmly stays in the 10th place. (原发于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_blog_posts/24715215-languages-popular-among-polyglot-language-learners ) -------------------------------------------------------------------------------------------------------------- https://weibo.com/2124970203/ObCDHDuNm 2024-04-26 “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爱上了某人”:我提一个标准,如果在对方因病需要换肾而一时不能获得肾器官的捐献者,你真心愿意捐出自己的肾。 是!我认为这个标准可以准确无误地排除因一时激情而产生的“爱”,但那时错觉,不是真爱。 我提的标准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啊!不过,年纪大了就真的会体会到那种发自肺腑的、独立于肌肤感觉的纯粹的感情。 * 这种感情是纯粹的,与道德或善无关,不为做一个大好人,既不无私也不有私,而是与私无关;是无条件的,不基于于对方作同样的承诺;是自发的,不是权衡利弊后做的决策。 * 长年的共同生活为这种感情打下了厚厚的基础。感情的强度和深度随伴侣生活的时间而变化,前者降,后者升。 * 两人逐渐形成一个虚拟的共生体,成为一个机体。当这个机体的一部分有疾,从这个单一的整体的角度看,捐出和接受肾并无所谓捐与受,只不过是同一机体不同部位之间的器官移植,无异于一人遭遇烧伤后从他的身体某部位取一块皮肤移植到烧伤部位,最终的结果都是对整个机体——一个机体——的生命力和健康实现最大化。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DrngKR4 2024-04-26 最近外出拍的几张照。 1. 科威特国家图书馆展柜中的中文书。《明解增和千家诗注》据百度是明代宫廷内府皇太子的专用读本。右边“去日儿童皆长大”查到出自唐·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左边是北宋·程明道即程颢的《秋景偶成》,现一般叫《秋日偶成》。 2.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街头的会议广告,文字内容为“国际毛主义研讨会:四月6-7,希什利礼堂:毛主席130周年”。 (以下皆拍摄于伊斯坦布尔) 3. 书店楼梯竖板部位用各色旧书装饰,颇为独特。 4. 公园里玩耍的儿童。 5. 在轻轨车站捡易拉罐、塑料瓶回收的儿童。 6. 地铁广告,Bianca Stella(意大利语“白星”)油漆,其中的妇女像维族人。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uzmygbZ 2024-04-25 吕凤子(刘海粟、李可染等的老师)反对"没骨画"一说,认为没有墨线的点、块也是骨,"中国画是以骨为质的",没骨画应叫"没线画"(《中国画法研究27页)。还说创没骨画者是唐·杨升,驳斥宋·徐崇嗣为创立者一说(他没有提到恽寿平) 评“恽寿平…开创没骨画法”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b74LrBg5 2024-04-23 胡适在1927年1月25日的日记中回答了后来被称作“李约瑟难题”的问题: ---引文始--- 有一个问题很有趣:“何以中国这一二百年中的进步远不如西洋之大?” 我提出几个答案: (1)中国在统一的帝国之下,没有竞争的必要,没有“政治的殖民政策”的必要,故每种进步到可以勉强应用的时期就停止了。欧洲的列强竞争甚烈,有意的增加国际贸易,有意的发展工业,有意的提倡殖民政策,皆是中国缺乏的因子。 (2)鸦片之为害。中国吃了印度的两种麻醉剂:先吃了一服精神上的鸦片——佛教;后吃了一种物质上的麻醉剂——鸦片。三百多年之中,鸦片把中国变成了一个病夫国。 (3)19世纪初年,嘉道的学风还在,到阮元、林则徐还不曾表现大弱点。19世纪中叶的洪杨之乱毁了国中最富庶、最有文化的几省。这也是一个大原因。 ---引文终--- 点评: 很多人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都提到中国历来重实际应用、轻理论研究,因此虽然知其然但却止步于不知其所以然,后面这个结论与胡适第一点中的“每种进步到可以勉强应用的时期就停止”相同。只是胡适用中华大国缺乏外部竞争的压力而不是用重实际、轻理论的传统来解释这个结论。 胡适的第二、第三点似乎独一无二,即他人不曾用来回答“李约瑟难题”。那么,佛教跟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有关系吗?应该没有。西方近代科学兴起之前,基督教的确阻碍了科学发展,但中国的佛教哪里干涉了任何科学更不说技术的发展了?鸦片和洪杨之乱应对近代的落后负责吗?它们无疑拖垮了经济,也阻碍了人才发展,因此应负一定责任;科技进步毕竟是人做的,人才是基本的、必要的条件。但是,从科技史我们知道,真正做出较大科技进步的人并不需要很多,即便是少数精英不沉溺于鸦片、不过分受洪杨之乱的苦,发现几个重要的科学定律、创造出匹敌西方的火炮、轮船照说也应该是可能的,但偏偏没有。因此,胡适的第二、第三点作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难以成立。 [附图为《胡适日记》495页]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JbpcOr1 2024-04-20 捷克画家穆夏的名字Mucha怎么念?按捷克语发音,国际音标是/muxa/,其中/x/是普通话读“合”的声母的辅音(准确地说不是“红”声母的辅音;发音部位太靠后),因此音译为“穆哈”更正确。但他28至50岁之间在法国,假如按法语念,ch发/ʃ/音,汉译为“穆夏”或“穆沙”均可。但美国人可能念ch为/k/。 Mucha从未放弃捷克国籍,因此应按名从主原则按捷克语读他的名字为“穆哈”。从维基看,非拉丁拼写的文字中,汉语用“夏”、日语用シャ(近似拼音xia),但阿拉伯语非常准确是(国际音标)/xa/。美国旅游达人Rick Steves念Mucha为/muka/,见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yIiczSLVE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HnCF2Um 2024-04-20 一次严重的木马攻击被挫败 我用浅显的语言简述一下大概可以说是计算机史上最危险的一次木马攻击。世界上大多数服务器用Linux操作系统,它的病毒、木马比Windows少很多,那么要攻击Linux怎么办?一个聪明的黑客想到在从远程连接服务器的程序中植入一个后门,等不知情的用户装上这种软件后黑客就可以悄悄登录他的服务器。Linux上这些较低层软件的源代码必须是公开的,这是当年Linux创造者芬兰人Linus Torvalds的规定。黑客不能随意植入恶意代码,否则其他软件维护者很快就能读到。于是这个黑客采取一种长期、耐心的策略,始终显示出一种正能量的态度,从2021年11月起,经常为该程序中的一个模块做修订和改进,并且始终对团队成员和颜悦色,逐渐赢得信任,终于获得该模块管理员权限,即能批准或拒绝其他成员的代码修改和增删,当然也包括批准自己的代码。 2024年2月,黑客如愿以偿,将他的恶意代码植入远程连接程序。不过,像所有软件工程项目一样,Linux也分实验版和稳定版。黑客的代码现只在实验版中,供世界各地的软件工程师测试使用。此时,微软一名叫Andres Freund的软件工程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用实验版的连接程序登录服务器有点慢,并且不是随机的慢(比如由于网络一时好一时坏),而是总是比旧版本慢0.5秒。他开始逐渐分析,找出减慢速度的具体代码,最终锁定在一个叫XZ的模块。该模块本来只负责压缩和解压,但里面却有该模块不需要的功能的代码。并且发现这些代码出自一名叫Jia Tan有时叫Jia Cheong Tan的程序员,他就是两年多来辛勤劳作、显示团队精神、充满正能量的新管理员。这个名字非常像中国人的管理员有个特点:除了在这个软件上能找到他的蛛丝马迹外,他在互联网上不留任何痕迹。这比较奇怪,因为搞开源软件开发的人我们几乎都能搜出一点他在别处的痕迹。更奇怪的是,这名Tan姓程序员工作非常勤奋(总共提交了6000条代码修改或增删),在中国的节假日包括春节、中秋、清明也不停息,但在圣诞节和新年却不工作,而且他工作的时间是东欧或中东时区的早上9点到下午5点。最不能解释的是他有一次提交修改的代码用了东欧时区,而在此之前很短时间内却是在北京时区提交一次,即便考虑他先在中国提交代码随后立即登机飞往东欧,时间上也紧迫得不现实。 微软Freund先生的这次发现轰动了全世界IT行业,含有XZ模块新代码的软件被立即叫停,没有进入Linux稳定版。要不是他如此小心的检查,这个软件后门就很可能被安装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服务器上了,供Tan姓黑客任意登录。至于该黑客,计算机安全领域目前的共识是他不是一个真人,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并且很可能是政府资助的团队,最有可能的是俄国APT29黑客组织,也叫Cozy Bear(“温馨的熊”?不知是否已有汉译名)。他有两次在东欧时区提交代码被解释为一时疏忽忘记把自己机器的时区改为GMT+8即北京时间的时区。中文网上有人担心这次事件会增加华人在世界上的负面印象,那倒不必,因为干坏事给自己起一个其他民族或族裔的名字再容易不过,没有任何安全分析员会幼稚到因为名字就怀疑某个族裔或国家。但俄国黑客想栽赃中国想来也挺可恨,只是他们的伎俩还欠火候,连中国大陆人不会用Cheong这种拼写或不会用三个词拼写姓名这种规则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还忽视了中国的节假日。不过,这次事件曝光后,他们也许会吸取教训,下次就可能严格在中国时区工作但避开中国节日、在开源网外人为制造一点像真人的生活、在软件最终的运行上尽量做到与旧版本类似,那么未来要抓住他们就更加困难了。 全球服务器高度依赖开源软件,但开发者大多是志愿者,在业余时间写代码,不但质量,而且安全性都靠互相监督。虽然闭源软件也常有质量问题,但由于拥有者是有法人地位的公司,代码几乎不可能含有故意的安全隐患(当然有例外,如以色列的间谍软件Pegasus)。如何保证使用率极高的开源软件没有故意的恶意代码,从目前大家的讨论中,看不出有操作性强的建议。软件安全始终还面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挑战。像这次这种长时间“韬光养晦”、逐渐地赢得信任、最后时刻植入木马的攻击可谓前所未有,发现长期潜伏的敌人为这个挑战更是增加了难度。 参考: https://www.wired.com/story/jia-tan-xz-backdoor/ https://rheaeve.substack.com/p/xz-backdoor-times-damned-times-and https://saadjumani.medium.com/how-a-tiny-linux-utility-almost-wrecked-the-internet-ea9bb2c246b6 https://s.weibo.com/weibo?q=jia%20tan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E4LvUTt 2024-04-20 中文词而不是字对应西文词。中文字在西文中没有可比的单元,它介于字母和词之间:中文新字与西文新词不可比正如它与西文中新的字母不可比。目前新字仅限于新元素,不过《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法》明确说"尽量从现有的汉字中选择,避免设计新字"。其实新元素也应造双字的新词,希望元素命名委员会能采纳. 评“为什么现在不造新汉字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pnCB16D 2024-04-18 有个词叫Chinese robber fallacy,“中国强盗谬误”:即使中国的强盗总数较高、因此新闻报导较多、大家的印象中中国强盗多,但强盗占人口比例可能比其他许多国家都低。由于这种谬误,中国人在世界上旅游尤其需要注意不能留下太坏的印象,导致“全中买单遭殃被歧视”。 评“在澳洲玩那种三角翼,然后他违反三角翼飞行高度限制,并且去惊吓动物(在澳洲这个违法)”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nsF8k2C 2024-04-18 图4的苏军烈士墓碑文在2016年及以前有几处低级错误,如错误拼写的英语Febrary、matyrs,最后一句话因空间不够就写到as is结尾。俄语部分还好,毕竟当时请苏联人参与写的。向有关部门反映后错误被纠正了。 评“俄外交官代表团向重庆苏军烈士墓献花” 答网友“俄文拼写也有错误”:多谢!我把图片发到“脸书”网站讨论语言的一个群里,你也许上不了“脸书”?地址是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oliglotas/posts/862641113868284/ 有人(可能是俄国人)说могила不会出现在墓碑上,通常是Здесь похоронен(ы) ...。她还说,охраняемый памятник городского уровня听起来不顺,通常应该是охраняемый объект (истории) города + 地点名称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akJIb84W 2024-04-18 冯玉军那篇文章乐观,但太乐观,而且是空虚的乐观。他一定不知道前线实际的情况,如《纽约客》长文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4/04/15/battling-under-a-canopy-of-drones 报道的那样,“战斗看不到尽头,前线日益危险,乌克兰士兵有时会觉得唯一的选择就是死掉或逃跑…他将泽连斯基总统比作匹诺曹[鼻子会长长的说谎者],声称只有三万一千名乌克兰士兵被杀”。假如川普上台,俄乌战争很可能会俄胜乌败。假如拜登当选,且各方面没有大的意外,乌克兰不一定能比俄罗斯撑得久。冯文跟泽连斯基的话类似,充满了精神的鼓励。 评“冯玉军教授在《经济学人》上发表的文章让俄罗斯的宣传家们感到震惊” 评网友“感觉是受论持久战的影响”:你这个比喻有意思!毛《论持久战》有一定道理,毕竟中国疆域辽阔,除非有巨大的内变,否则不易被外族完全征服。但乌克兰是小国,没有这个优势,因此不能依赖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种口号赢得战争。 -------------------------------------------------------------------------------------------------------------- 《胡适日记》: “俞哥(Victor Hugo,囂俄)的女朋友Inliette Broneet寫給他的信有一萬五千封之多。在世界朋友通信中,要算第一多的了。這些信前不多時有人在巴黎出賣。 “俞哥寫信很簡短。有一次他要問他的一部新小說銷路如何,寫信給他的出版人,信上只有一個‘?’號。他得著的回信也只有一個‘!’號。” (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223页) 这里的Inliette Broneet完全不像法语人名。雨果的女朋友或情人是Juliette Drouet。估计胡适手稿中Ju写得像In、D像B、u像ne,14个字母中认错了4个,两个词的首字母都错了。手稿整理者要是稍懂外文就不致错得这么严重。中文书中的西文名常有错,好的出版社一般英语的错误率较低,但中华书局的《管锥编》中法语、尤其意大利语和德语词也常出错。 另外,胡适说Juliette Drouet给雨果写了一万五千封信,没有说明来源。维基百科说信件数是数千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9OEBoLB0 2024-04-14 知乎上有人引用《胡适日记》如下这段以暗示郭沫若有同性恋倾向: “沫若邀吃晚饭,有田汉、成仿吾、何公敢、志摩、楼(石庵),共七人。沫若劝酒甚殷勤,我因为他们和我和解之后,是第一次杯酒相见,故勉强破戒,喝酒不少,几乎醉了。是夜,沫若、志摩、田汉都醉了。我说起我从前要评《女神》[郭沫若的首部诗集],曾取《女神》读了五日,沫若大喜,竟抱住我和我接吻。”(《胡适日记》民国十二年十月十三) 但也许我们过分以今人之心论旧时文人。比如这一段: “到湖心亭,看月。我在石板上仰卧看月,和志摩、经农闲谈。后来又到平湖秋月,人都睡了。我们抬出一张桌子,我和志摩躺在上面,我的头枕在他身上,月亮正从两棵大树之间照下来,我们唱诗高谈,到夜深始归。”(十二年十月廿二) 难道它暗示胡适对徐志摩有超出友谊的感情?应该没有。不过,头枕在某人身上也许不及接吻过分,说郭沫若不拘小节是不错的。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9OuX2ECl 2024-04-14 胡适如此评价董其昌早年书法:原墨迹不如他人对墨迹的摹刻: “莲池与董其昌很好,故他八十岁时,董为[他]写《阿弥陀经》,今寺中存石刻。董又写有《金刚经》施于寺中,为其父作功德;此本真迹藏于寺中,乾隆帝题为‘香光法宝,永镇云栖’[董其昌号香光居士]。今天我们得见墨迹原本,字殊不佳,远不如石刻之匀净。盖此本写于万历二十年(1592),为香光早年之笔,故不如晚年的《阿弥陀经》。而摹刻者为歙县汪柳溪,卓然名手,故能为香光藏拙而增妍。”(《胡适日记》民国十二、九、廿二) 不知史上是否还有原墨迹不如摹刻、或因摹刻而增色的第二例?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86gCb8pZ 2024-04-03 学到一个新词,Hustle Culture,字面翻译是“繁忙文化”(形容街道繁忙可以说hustle and bustle)。百度上搜到“搏命文化”、“鸡血文化”、“奋斗文化”、“内卷”。但至少从下面这段文字看还不大一样: (来源:https://medium.com/@alexponomarev/quiet-quitting-no-one-wants-working-hard-for-nothing-05f2d18c05a8 ): Hustle Culture Damages Employees and Employers The “hustle culture” of glorifying nonstop work is unhealthy and counterproductive. Workers who never take time off and push themselves to the brink for their jobs make more mistakes, lack creativity, and eventually burn out. This damages the employees and the companies they work for through high turnover, poor morale, and reduced output. Any company praising the “hustle” culture will learn the lesson the hard way when overworked team members start quitting one after another. 翻译: 繁忙文化损害员工和雇主 美化不停息地工作的“忙碌文化”是不健康的,而且反而会降低效率。 那些从不请假、把自己逼到工作极限的员工会犯更多错误、缺乏创造力、最终会精疲力尽。 这会导致人员流动率高、士气低落、产出下降,从而损害员工和他们所在的公司。当过度劳累的团队成员开始陆续辞职时,任何赞扬“忙碌”文化的公司都会吸取惨痛的教训。 Hustle Culture不仅指拼命干活的公司文化,而且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种文化歌颂或美化拼命工作的精神。这不正是多年来中国流行的风气吗?不顾个人健康、不顾家庭,除了勉强满足睡眠,每天几乎全部时间投入到工作中,随之而来的是公司的奖状、劳模勋章、电视采访。只是玩命的工作可以叫“搏命文化”、“鸡血文化”、“奋斗文化”、“内卷”,还必须加上公司或社会的嘉奖才是Hustle Culture。当然,加上这后一层意思也许只是这里引用的文章的个人看法。 -------------------------------------------------------------------------------------------------------------- 不同语言中同一化合物名称的一个问题 在英语“氯化钠”一词'sodium chloride'中sodium即“钠”在前、chloride即“氯化”在后。汉语“氯化钠”中“氯化”在前、“钠”在后。用谷歌翻译,可发现以下语言属于前一类,即“钠”在前、“氯化”在后: 南非荷兰语、阿塞拜疆语、巴斯克语、波斯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奇切瓦语、克罗地亚语、丹麦语、荷兰语、英语、世界语、爱沙尼亚语、菲律宾语、芬兰语、弗里斯兰语、德语、豪萨语、夏威夷语、希伯来语、匈牙利语、冰岛语、伊博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哈萨克语、基尼亚卢旺达语、吉尔吉斯语、老挝语、拉丁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马其顿语、马达加斯加语、马来语、蒙古语、挪威语、普什图语、波斯语、苏格兰盖尔语、塞尔维亚语、塞索托语、绍纳语、信德语、斯洛文尼亚语、索马里语、巽他语、瑞典语、鞑靼语、土耳其语、土库曼语、维吾尔语、乌尔都语、乌兹别克语、越南语、威尔士语、科萨语、意第绪语、约鲁巴语、祖鲁语 以下语言属后一类,“氯化”在前、“钠”在后: 阿尔巴尼亚语、阿拉伯语、白俄罗斯语、加泰罗尼亚语、汉语、科西嘉语、捷克语、法语、加利西亚语、希腊语、海地克里奥尔语、爱尔兰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库尔德语、马耳他语、摩尔达维亚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俄语、斯洛伐克语、西班牙语、斯瓦希里语、塔吉克语、乌克兰语 总体而言,“钠”在前的语言比在后的语言多。 后者主要包括东亚语言、罗曼语言(即由拉丁语演化来的语言如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部分斯拉夫语言。 每个国家都根据化学名称的国际标准用本国语言制定本国的化学名命名法,但为什么几十种语言会形成这两组?完全是巧合吗?从以上的划分能看出什么规律吗? 在Facebook Polyglots群(facebook.com/groups/poliglotas/posts/3124026467729726/),有人发现,即便是归属接近的语言——例如斯拉夫语——也分跨于两组之间:第一组(“钠”在前)含保加利亚语、克罗地亚语、马其顿语、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第二组(“钠”在后)含白俄罗斯语、捷克语、波兰语、俄语、斯洛伐克语、乌克兰语 。(有趣的是,这里在第一组的基本都是前南斯拉夫的语言,或是巴尔干半岛的语言。)甚至还有更接近的:有网友指出,波斯语在第一组,塔吉克语在第二组,但这两种语言实际有相互可理解性,即严格地说(technically speaking)它们是一种语言的两种方言。 有人试图解释这个分组,认为这也许跟该语言的中心词方向性(head-directionality)有关。一个词组中哪部分是词组的所指那么那个部分就是中心词,例如汉语“大人”中“人”是中心词,因为“大人”指人,而不是大这个概念;“大”只是修饰“人”的形容词。因此汉语是中心词后置(head-final)的语言,汉语属于以上第二语言组,因为氯化钠是氯化的钠,本质仍是钠,与纯钠不同只是在于它被氯化了。但是,中心词方向性有太多的“例外”,比如罗曼语言都与汉语不同,通常的词序是中心词前置(head-first),而“氯化钠”的西班牙是cloruro de sodio,却跟汉语的词序相同是“氯化”在前。相反,英语是中心词后置的语言(与汉语同)但'sodium chloride'中却是“钠”在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7Bqh9POO 2024-03-31 歧视是成本。如果雇主有歧视,他不雇用某类人群,那就不得不向他雇用的工人支付更多费用。如果无歧视,雇用少数族裔,就可降低工资而雇用更多的人,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自由市场(完全由经济规律本身支配的市场)是消除歧视的途径 评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歧视经济学》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7na4hJEs 2024-03-29 历史问题并非完全不可上升到政治。德国政府认为纳粹屠杀犹太人不可质疑,这个决定基于压倒性的证据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史学家的共识,不可质疑性堪比数学公理。另一方面,政府及世界各地大屠杀博物馆欢迎研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人数,因为史学界仍有争论。中国夏朝目前属后一种,不应急于上纲上线。 顺便评论:每年12月13日我们纪念那个苦难的日子,但1937年那一天究竟惨遭屠戮多少也应向学者开放,鼓励他们研究,像世界各地Holocaust研究者那样。事件的发生绝不可质疑,那是原则问题;事件的细节允许讨论,这是求实的态度。 评“孙庆伟:坚定历史自信 正确认识夏代信史”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6LneEt7H 2024-03-25 【咬文嚼字】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知/移白首之心?” [全文见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WordPedantry.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6HOhnhyW 2024-03-25 “壮游”一词也许不早于杜甫这首诗,《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胸怀壮志而出游”。英语Grand Tour通常汉译为“壮游”,指文艺复兴时期后欧洲贵族子弟的旅行。“凭借几乎无限的资金,贵族接连数月或数年漫游各地,他们订购绘画,完善自己的语言技能,与欧洲大陆上流社会交往” 评杜甫《壮游》 网友:“不过司马迁早年的那次“壮游“行为在当时应该被怎样称呼呢?” 答:“问得好!《太史公自序》只是说“二十而南游江、淮”,没有用“壮游”一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6s7mf4gU 2024-03-23 2014年3月8日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航370失踪。2021年3月的一篇文章《虚空的呼唤:七年过去了,我们对马航370失踪了解多少?》https://admiralcloudberg.medium.com/call-of-the-void-seven-years-on-what-do-we-know-about-the-disappearance-of-malaysia-airlines-77fa5244bf99 对此作了截止到当时为止最全面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几大MH370飞行的已知事实,并一一评估几种流行的理论,发现没有哪一个能解释所有事实,最后做出了能满足所有事实的推测:机长携机自杀。以下是长文中对机长的怀疑和拟构机上情景部分的汉译(从原文"That left Captain Zaharie as the only viable suspect"开始)。方括弧中文字是我的。 ---译文始--- 这使得扎哈里机长成为唯一可能的嫌疑人。在这方面,调查似乎也没有成功。2018年发布的马来西亚事故报告称,他是一名完美的飞行员,个人生活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明显的动机让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消失。但这真的是全部真相吗?事实上,证据表明扎哈里是一个比马来西亚当局描绘的要复杂得多的人。 最广泛报道的扎哈里与失踪事件有关的证据是他在坠机前一个月左右在家用飞行模拟器上绘制的航线。扎哈里有很多爱好,包括滑翔伞和飞行模型飞机,但他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家里的电脑上玩飞行模拟器游戏。他有时会在自己的YouTube频道上上传自己玩游戏的视频,在视频中他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知识渊博,尽管在社交方面有点笨拙。 2014年,一份外泄的马来西亚警方报告显示,扎哈里保存的飞行模拟器课程中,有一条非常奇怪的航线,该航线沿马六甲海峡向上延伸,经过苏门答腊岛后转向南方,然后直飞南印度洋,最后在第七弧线[注:上文讲到据英国卫星对飞机的“乒”信号的时间确定出的MH370飞机的等距弧线]附近终止。该轨迹不仅与MH370的实际飞行路径相似,还包含许多其他有趣的细节。例如,这个轨迹并不是真正的轨迹,而是一系列简短的剪辑,每个剪辑的持续时间不超过几秒钟,这表明扎哈里已经提前对其进行了编程,然后沿着它跳到了各个点,但没有实际走完整个数小数的飞行。此外,虽然最初的报告表明该轨迹是用户故意保存的,但后来的分析表明它仅保存在系统文件中,这样做自然就很不容易被发现。这是一次演练吗?似乎太奇怪了,不可能是巧合。 扎哈里的社交生活也并不像马来西亚当局描述的那么顺利。泄露的警方报告和对认识他的人的采访显示,他与妻子非正式分居,独自住在家里。显然,在失踪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感到孤独和悲伤。他向朋友们承认,他有时会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走来走去,等待下一趟航班。其他人说他似乎患有临床抑郁症。他一直在社交媒体上痴迷于追踪一对年轻模特。据说他经常与空乘人员睡觉,据称他的妻子也知道这一点。据说他还有多名情妇,其中一名已婚。这名女子否认他们的恋情本质上是性的,并报告说,在飞机失踪前几个月,他们就不再见面了。然而,她还告诉采访者,就在事故发生前几天,她与扎哈里交换了几条WhatsApp[注:类似于微信的手机程序]消息。她拒绝透露其中的内容,因为担心这些内容会被误解。 扎哈里还深入参与马来西亚政治,并且是反对党领袖安瓦尔·易卜拉欣的大力支持者。…… 很少有表现出这些特征的人会去杀害数百人。但事实上,许多情况下,动机永远无法确定。例如,2017年10月,64岁的斯蒂芬·帕多克从曼德勒湾酒店的有利位置向拉斯维加斯的一场音乐会开枪,造成60人死亡、800多人受伤,然后举枪自尽。尽管进行了详尽的调查,联邦调查局始终无法确定他这样做的原因。有时,答案是无法找到的。 也许相信扎哈里劫持了自己的飞机的最令人信服的理由是它的简单性。这是唯一不依赖于一系列独立的不可能事件的解释:只要有这样做的愿望,其他一切都会作为计划的合理部分而落实到位。事实上,从应答器故障的时间,到转弯的具体位置,再到飞入南印度洋的航线,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客机消失是比较困难的。假如它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是目的,哪为什么还要相信这只是一个巧合?再说,驾驶这架飞机的人一定拥有丰富的系统知识和出色的手动飞行能力。除了扎哈里之外,机上还有谁有这些技能?事实上,这是迄今为止最简单的答案。接下来是根据专家们一致认为的最有可能的场景,戏剧性地复述MH370上可能发生的情况。 ◊◊◊ 2014年3月8日凌晨1点20分。MH370航班上,扎哈里刚刚向吉隆坡ATC[空中管制]道了晚安。他尚未与胡志明[ATC]取得联系。正是在这一刻,他开始了精心策划的计划。“嘿,”他对副驾驶法里克说,“女孩们想和你谈谈机舱里的事情。” 法里克不太可能质疑经验丰富的机长兼教练的动机,因此照做了。 几秒钟后,扎哈里机长锁上了驾驶舱门,然后系统地关闭了所有可用于跟踪飞机的系统。应答器、ACARS[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和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不再工作。他还关闭了主交流总线,以确保他得到了一切。室内灯光变暗;机舱内,传来一些惊讶的惊叹声。MH370从雷达上消失,但扎哈里已精心安排了接手控制飞行的时间,这样,两个控制中心都不会立即注意到,从而为他赢得了额外的时间。 在法里克尝试返回驾驶舱之前,扎哈里伸手按下增压开关,切断了进入机舱的引气。飞机迅速开始减压;扎哈里戴上了氧气面罩,乘客们也戴上了。 法里克和空乘人员赶紧去拿自己的紧急氧气罩,但在黑暗中很难找到它们。在他们这样做之前,扎哈里开始急剧地向左转弯。驾驶舱内响起警报:“倾斜角度!侧倾角过大!”摇杆器开始发出嘎嘎声,警告即将失速,但扎哈里利用他惊人的驾驶技巧将飞机推向绝对极限。在机舱内,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被猛烈地抛向右侧。法里克喘着粗气,撞到舱壁上,无法获得补充氧气。扎哈里知道,当他完成令人痛苦的两分钟转弯时,任何没有戴上氧气面罩的人都会死去。随着法里克很快陷入昏迷,最有能力阻止他邪恶计划的人已经被排除在外。 130秒后,扎哈里向西南方向滑行,目标是马来西亚和泰国之间的边境。通过走在两国之间的界线,他希望双方都能将不明飞机视为对方的问题。(实际情况是:泰国军事管制员看到了这架飞机,但认为马来西亚正在处理它;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军事管制员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后文(未翻译)提到,马来西亚空军没有按照惯例升空拦截,这表明他们严重失职或无能。]此时,乘客氧气面罩——设计只能持续12分钟左右——已经耗尽,乘客要么失去知觉,要么死亡。 沿着边境飞行了足够长的时间,确保没有军机紧急起飞拦截他后,扎哈里越过马来西亚领空,前往他的家乡槟城[Penang]。他绕着岛屿右转了一个大弯,最后看了一眼他长大的地方,也许他仍然热爱这个地方。法里克的手机与手机信号塔取得了联系,也许其他手机也做了,但除了扎哈里之外,没有人还活着可以打电话。 扎哈里现在锁定了马六甲海峡上空的N571航线,就像他在模拟器中练习的那样。这是一个聪明的诡计——对任何看主雷达的人来说,MH370看起来与许多其他沿着航线平静地飞往印度的飞机一模一样。 在检查并确保机上其他人都已死亡后,扎哈里重新启动交流总线并给飞机重新加压。他不知道的是,卫星通信装置再次开始对卫星应答。这是他的一个错误,但这是一个可以原谅的错误,因为在MH370失踪之前几乎没有任何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知道这一系统功能。如果没有这个微小的遗漏,任何人都不太可能发现飞机离开雷达范围后去了哪里。 一旦确定自己脱离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雷达覆盖范围,扎哈里就施展了最后的致命一击:左转进入印度洋。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做的。他将向南的航向输入到自动驾驶仪中,然后将其留在那里——他的工作完成了。飞行前,他计算出自己有足够的燃油到达南印度洋的某个其海底地形会使找到飞机[残骸]变得很难的区域。但这只是一个应急计划,以防当局在他最后一次转弯后设法追踪到他。此时,扎哈里也许正在收听高频无线电上的空中交通管制频率,嘲笑马来西亚当局不顾一切地试图联系他。他已经做到了,逃走了。 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么MH370就是一部极度堕落行为的飞行杰作。毫无疑问,扎哈里的身体素质足以做到这一点。他非常聪明,拥有航空各个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并且在777上积累的经验几乎比马来西亚其他任何人都多。…… 如果没有残骸,线索当然只是间接的。但无数凶手就是在比这里更不足的证据下而被判处死刑的。确实,动机仍然难以捉摸。但夏洛克·福尔摩斯是对的:一旦我们排除了不可能的事情,剩下的一切,无论多么不可能,都一定是真相。 ◊◊◊ ---译文终--- 以上段落无疑是虚构,但却是基于较为严格的技术分析后做出的虚构。有航空知识的读者不妨阅读原文,前大约2/3部分技术含量较高。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6jxjd4Tq 2024-03-22 美国获得恐袭情报会通知将被袭击的国家,即便该国是美国的敌国。12月底美国秘密通知伊朗,ISIS计划发起袭击,结果1月3日的袭击造成80人死亡。这次对莫斯科袭击又是ISIS干的。不得不为We provide these warnings in part because we do not want to see innocent lives lost in terror attacks点赞!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6jqHptyF 2024-03-22 17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命令建筑师穆罕默德·阿迦修建宏伟的蓝色清真寺,并为清真寺建金色的(土耳其语altın)宣礼塔(穆安津每天五次上塔召唤信众做礼拜),阿迦为清真寺建了六座(土耳其语altı)宣礼塔。当时圣地麦加的大清真寺也才六座宣礼塔,天底下岂能允许有比后者更宏伟的清真寺。怎么办?拆掉一座?最后,苏丹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他派阿迦前去麦加为大清真寺增建一座塔,这样才解决了危机。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不得而知,至少将一个词听错了那点细节是可疑的。但传统社会讲究礼的尊卑等级还是颇与孔子气味相投,孔夫子说:“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他觉得不是天子就不配八佾这种舞蹈,然后为此愤怒得忍无可忍。在礼仪之邦,其中一些礼仪就是这种孔夫子看不顺眼但现代人要么莫不关心,要么嗤之以鼻、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6e5O1r57 2024-03-22 这种问题考古学家不必发言,应该听历史语言学家的观点。据古汉语拟音查询http://www.kaom.net/ny_word.php 各家拟音以“阿”为/aj/、“房”为/baŋ/较多。写成拼音,“阿”读音大致介于a和ai之间(i读得短且弱),“房”读为bang(但b读得重) 评“阿房宫怎么读”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67Qr1fbI 2024-03-21 借世界诗歌日发则趣闻。8年级学生诗人Sierra Elman写一首有关日出的诗,并请三个AI(人工智能)机器各写一首,让38名AI专家和39名英语专家评优劣并指出哪首是人写的。结果该学生的诗作远远领先,其后依次是Bard、ChatGPT4、Claude。另外英语专家远比AI专家更能猜对人写的诗 来源:“The Future of Poetry:Is AI Smarter Than an 8th Grader?” https://medium.com/@sierraelman/the-future-of-poetry-26dabfc2f50a "English experts who scored perfectly noticed rhyming, overused literary devices, clichés, and logical flaws [in AI poems]"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5Pz4q83R 2024-03-19 信教改名 [全文见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NameChangeOnBelievingInReligion.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5wRymGAu 2024-03-17 中文维基“珍宝岛事件”条: ---引文始--- [1969年]8月28日。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The Soviet Union wants to do a surgical nuclear attack on China")。文章提到“据可靠消息,苏联计划使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百万吨核弹头,对中国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消息一出即掀起中苏核危机。[10] …… [10]许, 倪. 1969年,中苏核危机始末. 中国/ɡɔŋ/产/dɑŋ/新闻. 《世纪风采》杂志社. 2008-06-06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通过人民网. ---引文终--- 一般来说,能上维基百科,信息来源就比较可靠。从引用文献看,似乎的确如此。但这里有几大疑点,最明显的是英文不够地道:do a surgical nuclear attack,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后面的名词attack不大可能用动词do,而用比如launch或mount;do这种“万能”动词,在英语、甚至汉语里(相当于“弄”、“搞”)并不万能(在法语、西语中倒有可能)。其次,据维基The Washington Star条,《华盛顿明星报》是1970年代末报社才采用的新名称。因此,即便那篇文章确实发表于该报,至少应使用大约十年前(1969年)的报名;至于是什么名称,那要看是被《华盛顿明星报》兼并的哪家报纸。我暂未搜到这篇文章1969年的来源,希望网友帮助考证。 不过,对维基这段引文最有力的质疑是国防大学教授徐焰的考证,详情见我的一篇旧文《“苏联曾计划核毁灭中国”一文质疑》https://www.weibo.com/1938059975/LhxH5fMjj 或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SovietNuclearAttackOnChinaQuestioned.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5lYY9sN6 2024-03-16 这可与不可比形容词(绝对形容词)类比,如unique(唯一)、dead(死的)。但日常语言中常见more unique(可译为"更稀少")、very pregnant(译为"怀孕很久了"?),又如奥威尔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所有动物都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评“我有钱”与“我有房”之别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5jQpnJOs 2024-03-16 中国在医疗技术方面相对其他如航天、新能源、电子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热情较弱,原因之一也许是新闻轰动性较小。应该适当降低航天(不是航空)等科研的投入以资助医疗技术研发,民生不是虚荣。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Rn7AMRz 2024-03-13 原博指出的区别有意义!但假如要挑个刺,那就是从“书法”一词的定义中不能推出速度的要求。不能因为汉字书法比波斯、阿拉伯书法写得快就认定不快就不算书法。假如真扣字眼,“书法”字面意义可以说只是写字规则。阿拉伯文的书写艺术同样对点横竖撇有规则。 评“除了中国,其他任何文明都没有“书法艺术”,最多只有“艺术字””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IW00eo8 2024-03-12 出处为《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13期,徐焰《抗美援朝使中国军队飞速现代化》。http://www.hongqi.tv/dongxueclass/2014-09-05/6737.html 可能是全文,但没有列参考文献。徐焰的其他文章我读过,很可靠。 评“1952年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在审阅军内文稿时,每看到“苏联无私援助”之类,总把“无私”二字删掉”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DTYwuWR 2024-03-11 从Quora、Reddit(相当于知乎)的问答看,他们完全不care。顺便提一下,“斯拉夫人”和“奴隶”跟最近比较流行的"Slava Ukraini"(荣耀属于乌克兰)中的Slava没有联系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Dixr7QT 2024-03-11 很多网友扫描书页时经常在书页下部有阴影,一般是拍照手机的投影。有时为避免这个阴影,就斜向拍照,但拍出书页上的字就不很清楚,尤其是书页上部。其实,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将书半立着,比如斜靠在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两边用大夹子夹住。或用一块玻璃压着(见图1)。五金店大概都能买到平板玻璃。最好的方法是用两盏灯从侧面照明(图2)。为保证不抖动,还可以考虑放一个有孔的支架,手机从上面的孔拍照。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pAj1hSz 2024-03-10 日本的邪恶远不止于此,他们向世界上所有人,不,世界上几乎所有活着的生灵,都侵入了那种贼红的基因。我们还剩下微弱的希望,就是暂时成为蜘蛛,或章鱼,以便用蓝色的血细胞彻底置换人见人恨的红细胞。 评“血液里的红细胞,如一轮红日,这一定是日本对中国人使用了基因武器,妄图想让我们变成日本人!”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lOHc1i6 2024-03-10 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通常力争天下第一,并为此打得你死我活。他们为什么不图求共存,或互相欣赏,像杜甫赞李白那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尽管李、杜诗才匹敌? 网友:"技击格斗天生就是竞技性的活动吧。类似棋类" 它有竞技性的一面,也有止戈为武的武德。体现竞技性时,完全可以以表演形式体现。我觉得武侠文学描写真打,以致杀死或致残,可能只是为满足这类读者的好奇心。如果有史实,各派一般会相安无事。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lJX1gbq 2024-03-09 iqair.com/us/air-quality-map 网页实时显示世界各地的空气质量。附图为此时中国各地的空气质量。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g0KFHqy 2024-03-09 "自行折磨自己的肉体":深信宗教便折磨自己的肉体存在于三大宗教的两种。如大足石刻中极为虔诚的佛教徒柳本尊(可能真有其人)自残身体以救病人,就像印度神话中的神所做的那样。伊教似乎没有这样的案例,但多少仍有些苦行修道的痕迹,如斋月里禁食禁水 评“由于帝国当权者再也不会迫害基督徒,以致他们开始自行折磨自己的肉体,并借此吸收了殉道者们早已在基督教信众中赢得的尊敬”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41RUo7Jc 2024-03-07 【翻译评价】 “那时就可以看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又要求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十一卷·二、家庭》 这句话的英译可能有误: [全文见http://yong321.freeshell.org/english4chinese/questionable-english-translation-of.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3YBFe6E2 2024-03-07 记得以前的语文教学认为这是病句,正式确立它为一种修辞手法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母语使用者群体而非专家决定语言使用的对错。其他语言都允许先全部否定再部分肯定,汉语古代就有“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我们早就应承认这种语句的合理性。 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是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语。但有人认为,此语中‘不收’和‘收礼’前后矛盾,是病句。果真如此吗?在修辞学上,有一种修辞格叫‘舛互’”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3Eqh9KId 2024-03-05 文学中“扶桑”代指日本也许远早于鲁迅。753年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有“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晁监即阿倍仲麻吕,来到大唐,得唐玄宗赏识,被任命为秘书监。王维也许知道扶桑并非倭国,但他写的是诗,就不考究了 评“直到近代,鲁迅先生才在一篇文章中用“扶桑”代指日本”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3yRs14Rq 2024-03-04 “巴勒斯坦人三次被赶出其他阿拉伯国家” 原文:The 3 Times Palestinians were Kicked out of other Arab Countries https://medium.com/the-geopolitical-economist/the-3-times-palestinians-were-kicked-out-of-other-arab-countries-76aa91454f66 简评:文章所述属实,但读者不应将巴勒斯坦人民与哈马斯等组织混为一谈。 以下是文章摘译: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中东阿拉伯国家接收巴勒斯坦难民?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新一轮战争的爆发导致人们担心生活在加沙地带的数百万巴勒斯坦人可能被迫成为难民。但尽管加沙与埃及接壤,埃及政府几乎立即排除了接受巴勒斯坦难民的任何可能性。事实上,埃及目前正在修建一堵比现有更大的与加沙分隔的边境墙。 …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科威特政府实际上驱逐了近30万巴勒斯坦人。这个数字高达科威特总人口的18%。原因是什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实际上一年前就支持萨达姆·侯赛因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在战争期间开始用火箭袭击以色列之后,这种支持只见增加。科威特解放后,政府认为大部分巴勒斯坦社区是伊拉克占领科威特的同谋。作为回应,几乎所有巴勒斯坦人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被驱逐出境。而且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在此几十年前,在约旦活动的巴勒斯坦团体在六日战争后公开呼吁推翻约旦君主制。当时,巴解组织在约旦领土上维持着自己独立的军队,并利用这支武装力量制造混乱。巴解组织武装分子的武装团伙在首都安曼周围横行,抢劫家庭和企业,名义是为正在进行的对以色列的消耗战收集“财政援助”。当约旦警察和军队试图保护其公民免受这些袭击时,他们遭到袭击并被杀害。巴勒斯坦政治网络以国中之国的形式运作,武装分子多次利用约旦向以色列发射火箭。马列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甚至劫持了多架飞机,迫其降落在约旦的一个巴勒斯坦控制的机场,乘客被扣为人质。到1970年9月,约旦军队终于不能忍受,与巴解组织爆发了全面战争,经过10个月的战斗,巴勒斯坦人被赶出了该国。然而,作为临别礼物,一个名为“黑色九月”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暗杀了约旦总理。 可悲的是,故事并没有结束。巴解组织随后进入黎巴嫩…… 简而言之,巴勒斯坦组织不仅仅攻击以色列。他们也在许多邻近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播下了骚乱的种子。这导致这些国家的政府得出这样的结论:允许大规模移民,甚至只是在其境内重新安置难民营,都会导致本国的国内动荡。当然,这只会加剧那些陷入困境的巴勒斯坦非战斗人员的人道主义危机。问题是,只要哈马斯等恐怖组织当选代表巴勒斯坦人民,他们的困境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以色列和周边阿拉伯国家显然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人民受到恐怖组织的威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3xwfrIQa 2024-03-04 搜到她的原文为"friendship is very erotic, but it isn't necessarily sexual. I think all my relationships are erotic"。她使用erotic一词显然跟普通人不同:她认为任何身体接触都是erotic。其实按这种理解,英语中已有更恰当的词如carnal,甚至sensual都更不容易引起误解。 评苏珊·桑塔格“我认为我所有的关系都是肉欲的”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3gr7blzY 2024-03-02 以前对王力《古代汉语》选材有个疑问:颇具文学与历史教育意义的《世说新语》一篇也没有收。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现在又发现,明、清的作品也未收。这种编排怎么能让读者或学生了解(比如)古代晚期文学史中举足轻重的桐城派?王力和其他编者如郭锡良、许嘉璐、萧璋等或许有什么明确的理由但不见于前言或任何文章。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3cpRxH2o 2024-03-02 据俞大维《怀念陈寅恪先生》https://site.douban.com/106369/widget/notes/134616/note/252493256/ 或中研院史语所https://www2.ihp.sinica.edu.tw/file/3881auGUpzj.pdf “他平生的志愿是写成一部‘中国通史’,及‘中国历史的教训’…因他晚年环境的遭遇,与双目失明,他的大作(Magnum Opus)未能完成”。 假如有陈寅恪《中国通史》,可以想象这将是古今中外唯一一部旁征博引中国及世界史料以佐证观点的巨著,后世很难超越。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36xlfDEJ 2024-03-01 【英语学习】 选靠过道的座位 Most airlines allow you to select your seat when or after you buy the ticket. Most people prefer an aisle seat [靠过道的座位]. If each row has 3 columns as in a mid- or large-size airplane, there's a trick in selecting an aisle seat: an aisle seat in the middle column is preferred over [或to] an aisle seat in the side column. Normally there are 3 seats in the side column, and 3 or 4 in the middle column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airplane. See the diagram below (X is a seat): [window] XXX [aisle] XXX [aisle] XXX [window] or [window] XXX [aisle] XXXX [aisle] XXX [window] An aisle seat in the side column will be bothered by 2 non-aisle seat passengers when they need to come out (to go to the bathroom for instance). But if you sit in an aisle seat in the middle column, you'll be bothered by 1 non-aisle seat passenger if the middle column has 4 seats, or 0.5 non-aisle seat passenger, i.e. 50% of chance by 1 such passenger, if the column has 3 seats. Hope this makes sense. If each row has only 2 columns as in a small airplane, like [window] XXX [aisle] XXX [window] then there's no trick. An aisle seat is an aisle seat.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2T8Aj4JD 2024-02-29 网传“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个说法出自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家颜雅清(1904-1970)。但据唐闻晓、陈旭楠《档案与建设》2023年第12期文章《毛泽东“妇女能顶半边天”若干史实考证》 https://m.fx361.com/news/2024/0108/22945689.html 这是一位中国译者乱搞的结果。 “经笔者深入考证,这个说法[即‘妇女能顶半边天’最初由颜雅清提出]完全系作者编造出来的。‘网文’并未注明颜雅清在瑞士发言的来源,经笔者查询,发言应出自加拿大作家Patti Gully(帕蒂·哥莉)著作的中文译本《飞天名媛 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家三人传》。该书写道,1935年颜雅清受邀参加国联[联合国前身]大会第16次常会,在9月19日的第一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颜就中国妇女权益作了发言,指出:‘让全世界的妇女享有半边天,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19]笔者翻阅英文原版,原文却是‘Give women a chance of half a say in the world’[20]……Patti Gully引用的是1935年9月20日《士蔑西报》(Hong Kong Telegraph)的消息” 颜那句话英语直译应为“给女性在世界上有一半发言权的机会”。无论如何润色使译文通顺、典雅,那句话也不可译为“让全世界的妇女享有半边天”。假如译者执意那样做,她应该添加译者注,指出她的这种“灵活”翻译与几十年后出现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没有丝毫关系,以防不知情的读者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年前我对“妇女能顶半边天”原出处做过一些考证(https://weibo.com/1938059975/K5dEhcfqg 被微博官方限制转发),当时的结论是:它最早出现在1962年的电影《李双双》。但唐、陈的文章将该说法提早到1958年,并且确认由毛泽东提出:“毛泽东夸奖道:‘有人说我们妇女不能干重活,这些女同志不是一样和男同志干重活吗?以前我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出处为那篇论文的第15篇文献,从网上读不到期刊名称和文章题目,能读到《档案与建设》杂志的朋友不妨帮忙查找核实。从Google Books看,毛泽东这几句话出现在1993年《北京文史资料》第47卷,但读不到原出处。 据百度百科,颜雅清“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首富维克多·沙逊的座上客,宋美龄赴美期间的随身护理,语言大师林语堂、思想家胡适的朋友。她还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夫人的私人秘书之一,还是《联合国人权宣言》的起草人之一,联合国早期的信息官;也是中国最早的女飞行员……她展现了一种豁达豪迈、识大体、顾大局的牺牲精神,又是有血有肉真实的人生。她是真正的世界公民”。百度没有指出她首先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正确的。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1e6lqkrT 2024-02-18 英语中误将两邻近辅音、元音或音素调换叫spoonerism(因牛津牧师Spooner常犯该错误而命名),如本该说it is now customary to kiss the bride(遵照程序现在亲吻新娘)而说it is now kisstumary to cuss …但书写文字出现spoonerism似乎仅限于中文?英文不会?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可解释为人眼只能线性扫描拼音文字,但读非拼音文字的中文时,视域中出现的几个字同时被扫描并被大脑处理。 评将“年丰咸香拿铁”读成“咸丰拿铁”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1dIzwxTM 2024-02-18 是!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典型的“一切责任都在美方”,与萨义德《东方学》对近东(中东)欠发达的解释异曲同工。在强烈的情绪下写出的学术著作很难不受情绪的影响。 评“年轻一点的时候读拉美历史,为什么拉丁美洲一直欠发达,就是因为老是被侵略、被殖民、被掠夺,到了20世纪还是发达不起来,简单点说就是“一切责任都在美方””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16Vwj1ng 2024-02-17 记朋友R 三十年前,R在美国一所大学里做木工,我们做学生。多次见面后,R便成了我们的朋友。他喜欢钓鱼,有大卡车,我们就坐他的车去钓鱼。他有房车,有大家庭,我们就坐房车去参加他的大家庭聚会,在房车公园露营。我们包饺子,邀请R和太太S来做客,顺便讥笑他拿筷子的姿势。搬家希望有辆大车,就借他的卡车。有了孩子,他来祝贺。孩子约周岁,想去看他们,S在电话里告知不可以。 一段询问后,S沉重地道来原委。家里有些矛盾,大概是一个儿媳控告R在儿童面前暴露身体。细节不清楚,但这项指控还真被判属实!从此,R和S的生活从人间坠入地狱。R被列入黑名单,公之于众,社区无人不晓,估计这偏僻的小城知道的也不少。该判决附带的一项禁令是R不得靠近12岁以下儿童。 美国对儿童性犯罪的处罚很严厉。罪行的范围很广,从身体暴露到严重得多的性侵,但只要是guilty,都被处罚。更令人惊异的是,控告成立的几率相当高。记得大约2001年,威斯康辛州一小学老师问孩子父亲是否“touched you”,一华裔小孩答“是”,学校便叫警察逮捕她父亲。愤怒的父亲与警察枪战,很快被击毙。 我们本不该随便评判R的案例,但与他交往十几年,实在不能相信这样的指控属实。了解了几次这类因极端夸大的偶然的、不小心的动作(假设不是无中生有)、或因歪曲、误解导致的儿童猥亵指控,我们从此听到类似的新闻时不再在第一时间相信。想必不善言辞、请不起好律师的R在法庭上一定吃了亏,想必R是被冤枉、是无辜的。 2020年我们查到R已出狱,查到他与S的地址,写信去希望见面,但始终没有回音。今天收到S的信,她告诉我们,R几年前患帕金森氏病伴随记忆衰退和其他病,已与大半年前去世,只差几天满87岁。她的孩子中有人过着幸福的退休生活,有人离婚。她给了新地址、电话。我们盼望这三十年后的再会。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0Hx1sbRh 2024-02-14 网友问:《汉书·公孙弘传》,淮南、衡山反后,公孙式上书“愿归侯,乞骸骨”后,武帝回复中有句“盖君子善善及后世”怎么理解? 搜到黄铭、‎曾亦《中华书局出品——春秋公羊传》注释: “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对待恶人,仅处罚本人,不迁怒于子孙;对于善人,则可恩及子孙” 这个讲解合理!因此第一个“善”是“奖励”、“善待”或“恩赐”,第二个“善”是“善人”。第一个“恶”是“处罚”,第二个是“恶人”。“善善”和“恶恶”后相当于还有个“则”被省略了。 百度百科有“善善从长”条:“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成语出处为《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将第一个“善”理解为“褒扬”,第二个为“美德”,也合理!但“长”解读为“源远流长”不甚妥,不妨说“长久保持这样做”,跟“源”无关。这类鸡汤文,猜也能猜到它想说什么:褒奖他人的美德应长期做,揭人之短应适可而止。另外,百度说该成语“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不知是否正确,可商榷。 有些古代典籍说“善善及子孙”原出《尚书》(因此《公羊传》只是传抄),可能是吧,但流传至今的《尚书》中已没有。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0BLg6c34 2024-02-14 《二简》遗毒不浅,但“桔子”代替“橘子”已是大众的趋势,应予以承认,毕竟语言是人民的,不是语言学家的。「桔子」和「橘子」有什么区别? - 知乎 的对该疑问的第二个回答很好,他还指出在“甄嬛”中“嬛”不妨认可读音huán而不是字典里的xuān 评“《二简》,错别字重要来源”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O05ooDqQP 2024-02-10 【英语学习】"Dragon" for "龙": a mistranslation? (全文见http://yong321.freeshell.org/english4chinese/dragon-for-long-a-mistranslation.html)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Fr5ugi5Q 2024-02-06 寒夜坐在Halogen heater(卤素加热器?)前轮换读多种书,践行毛姆的“同时读五六本书”,抗拒曾国藩的“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Fn2FnvC4 2024-02-06 我认为该书最大的缺点正是简笔画插图(我的批评https://weibo.com/1938059975/NDZRli2ml)。这些图与梁思成手绘https://www.sohu.com/a/237200936_663589 比显得十分粗糙,大部分图并无内部结构,手绘不比摄影有优势。各风格的介绍良莠不齐,风格主义讲得好,拜占庭就差。给其他读者一个tip:先读第五章熟悉建筑部位名 评“读完《建筑风格》”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F3tOxjaO 2024-02-04 【英语学习】 Here's a good article about love and marriage: "My Ex-husband Taught Me a Question to Ask While Dating: I should’ve asked him the same question before I married him" https://medium.com/hello-love/my-ex-husband-taught-me-a-question-to-ask-while-dating-1ec436f3b324 I don't have subscription so I can't read the whole article. But you can get the gist of it, plus it's followed by plenty of good comments (click the bubble icon on the webpage). Here's an excerpt: --- begin quote --- But it wasn’t until after my [作者Colleen] divorce that she [作者的妹妹] told me the question she asked him [作者的丈夫或前夫]. “What made you fall in love with Colleen?” asked my sister. “I thought she was pretty and she had a lot of friends,” said my husband. I was at a loss for words. “Seriously?” I asked my sister. “That’s it? This is what he describes as the reason he chose to spend his life with me?” I said ‘I do’ to a man who had chosen me for the shallowest of reasons. Scratch that. I had wasted years dating a man before I said that vow. I won’t be doing that again. I will ask a man I’m dating, “Why do you like me?” Don’t get me wrong. This isn’t a first, second, third, or even fourth date query. It wouldn’t be appropriate, nor could it be answered that quickly. But it is a question I will ask if I date someone for a while, or if things begin to get serious. --- end quote --- The tone of the article resonates well with all the readers. Many have experienced the same or about the same dating or marriage experience, an experience "coincidentally" came with the same shallow reason for the man's "love" for the woman. Does such a touchstone ever exist that reliably checks for qualities of a relationship that can sustain a lifetime of happy marriage? Is there a magical mirror that foretells the bride- or bridegroom-to-be of a living-happily-ever-after life awaiting them ahead? A friend of mine once told me a practical tip: invite the boy over to the girl's family and watch to see if he helps or at least intends to help with any kitchen chores. I thought that was helpful. But not enough. On a slightly higher level, the deceivingly naive question "What made you fall in love with ...?" is probably as close to that touchstone as anything can be. And it's equally practical or doable. As the author says, it's not a question to ask during the first few dates. But it eventually must be asked before the "I do" vow, as i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a life-long relationship, of importance second to none.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EOPH5NVC 2024-02-02 近百年来的《诗经》译注似乎有个重“风”轻“雅”的趋势,余冠英《诗经选》含《国风》78篇、《小雅》23、《大雅》3、《周颂》2,共计106。偏重《国风》使今人走进远古平民的生活,但先秦的王、君、士夫动辄引《小雅》《大雅》而不是《国风》片段,我们读到先秦典籍中这些引文时就感到陌生。 评“余冠英的《诗经选》是《诗经》最经典的选本”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EMIEln4a 2024-02-02 苏东坡妹妹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父亲为女儿的婚事设计了一场比诗招亲,初试、复试后最终招来才气不输苏家的秦学士秦少游。现在,比诗招亲不再流行,但其精神尚存,比如“招IT女婿”(如图): …… 男方最好是30岁以下的IT同行人员,相互有话题……联系方式:请阅读代码 Int[] arr=new[]{1,5,6,0,7,4,9,3}; Int[] index=new int[]{0,1,2,3,4,0,5,1,2,6,7}; String tel= ""; For (int i:index){ Tel+=arr{I}; } System.out.println("联系方式:"+tel); 这几行代码逻辑清楚,程序员甚至无需上机测试即能当场说出答案:从for-循环看出,它无非就是将index中的数字作为位置序号分别到arr中逐个取出数字,index为0就取arr的第一个数1,为1就取第2个即5,…,7就取第8个即3。但如果真要编译该程序,女方明显设置了陷阱使该源程序无法运行必须修改(Int应改为int,第一行new后少了int,For应为for,I应为i;整个程序应放在一个class里,这是Java的要求),这就让想走捷径只想用比如ChatGPT帮忙的人不能得逞。 假如我是这位女士,我会增加一个要求:请用短信而不是打电话联系,并给出你喜欢的、很多人认为《唐诗三百首》应收而未收的著名唐诗的题目的每个字的Unicode。这个问题看似刁钻,但它有意义:两人都做纯技术,生活可能比较枯燥,有点文艺修养或许能增添一点情趣;答案并非唯一,比如我会想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但你可能想到李白《赠汪伦》,都不错;要求查Unicode就可筛选掉只会文艺不会IT的候选人。有了这个要求,他们今后的生活应该很幸福了吧。祝福这对新人!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EF7w4WY0 2024-02-01 据维基,现在使用的0始于印度,瞿昙悉达于718年将印度数字0引入中国。据说罗素对一位印度人说"You Indians have invented nothing. Absolutely nothing!"(表面意思:你们印度人什么也没发明),这位印度人气得说不出话准备离开,这时罗素说“我的意思是印度人发明了0” 评论“中古之前,汉语里没有数字“零”的概念”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Ed5MdzwM 2024-01-29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古董路展(Antique Roadshow)今天播出一位老先生收藏的齐白石水墨画(图1)。老先生(图2)说:“这是我父亲传给我的,也是他父亲传给他的。我的爷爷(图3照片中被授勋章者)1913-14年被中国海事海关招募,在中国工作,监督长江和其他河流上的活动…他是最后一位担任监察长的外国人。后来他退休了,他们就雇佣了一位中国人当监察长…他是一个大人物,处于最高层,基本上是中国政府中最高层的外国人。我爷爷认识的一位军人直接从艺术家齐白石那里购买了这幅画。”最后鉴定专家给这幅画定价在3至7万美元(图4)(来源:https://www.pbs.org/wgbh/roadshow/season/28/sturbridge-/appraisals/qi-baishi-ink-drawing-ca-1948--202304A06/ ) 据维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条,最后一位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的外籍总税务司叫李度(Lester Knox Little,1892—1981),应该就是古董路展这位老先生的爷爷。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DZRli2ml 2024-01-28 网友推荐玛格丽特·弗莱彻、罗比·波利的《建筑风格》,到图书馆借了一本。评价:4星。几十种建筑风格的介绍简明扼要,便于学习。主要的缺点是插图和图-文的配合。为什么建筑需要画图?因为你可以强调你希望读者关注的方面而忽略或淡化次要方面,可以在自己的图中很容易加注解,更重要的是,可以画解剖图,即在一张图中暴露内部结构(如这里图3)。但如果既不加注也不画我们不能同时见到的两方面(比如外观和内部),手画建筑就没有优势,不如摄影,因为手画毕竟较为粗糙,很多细节被省略(如图2近似速写的插图)。该书五章中前四章的插图都属于这种,完全可以而且应该由照片替代。不过,更好的做法是,前四章介绍各种风格时对插图的某些部位加注以配合正文(如图2提到Ionic frieze爱奥尼雕带,不妨用箭头在图中指出),那么使用照片还是手绘图就各有优势了。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DV7Kp18k 2024-01-27 睡眠剥夺到底与抑郁有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呢?似乎两种情况都有,前者(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18605/)符合常理,后者有点反直觉,但确有研究(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sleep-deprivation-eases-depression/)。有抑郁的朋友不妨自己试验少睡觉看效果如何 评“为什么有的医生会要求抑郁症患者“强制失眠”?”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DGc5yOue 2024-01-26 好文!国家层面消灭方言一般在国际上会遭到谴责,也许因为新加坡小而没被注意?方言的生灭应随自然,国家最多可提供方言研究的资金。其实儿童同时学多种语言的难度跟语言种数关系不大,学不好主要是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包括老师发音不准、听到的机会不多等 评“在普及华语、消灭方言这件事上,李光耀的思路还是挺值得借鉴的”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CVtPtXmV 2024-01-21 可能有误。毛晋1599年生。查到沈榜(1540-1597)《宛署杂记》有“每年出巡点马,合送酒饭二卓,大呈文、中呈文、连七各一百张,毛边二十张”。沈榜卒后两年后生的毛晋不可能发明沈提到的毛边纸 评“毛边纸…因明代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并在纸边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故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CVj7CjQL 2024-01-21 摘译一篇文章 “美国中产阶级消失的真正原因:简述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的资本论》中的思想” Real Reason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 is Disappearing A brief exposition of the ideas in Thomas Piketty’s book, “Capital in the 21st Century” [美国]中产阶级财富从增加到萎缩的变化发生在1982至1988年间,[图中]用两条垂直的虚线标记。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事促使这种改变?简单地说,在里根的领导下,对富人的税收大幅减少。减税是好事,对吧?不,这取决于给谁减税。 有一个经济规律决定中产阶级的财富是增长还是萎缩。它只是两个数字的比较:g,即经济的年增长率(非常粗略地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r,即资本投资的年回报率(比如,想象为年平均百分比收益率)。 这个规律说,如果rg,则中产阶级萎缩。这条规律在皮凯蒂(Thomas Picketty)的书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并被证明是正确的。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发生的事情导致rg,因此自此之后,顶层1%的人拥有越来越大的财富份额,这意味着中产阶级的财富份额在下降。 …[以下摘译一段与中国有关的小节]… 3. 我以为工会的解散和工作转移到中国是削弱中产阶级的原因? r>g公式中包含了美国工会的解体和制造业工作岗位向海外的转移。当工会被摧毁时,工人赚的钱比工会有效时要少。工人损失的钱会转化为公司利润,并以股息、股票期权和股价上涨等形式返还给公司所有者和管理层。因此,资本投资回报率r增加,这意味着r>g更有可能。 当制造业工作转移到海外(例如中国)时,这也会增加公司利润,增加r。此外,原本流入美国经济的资金现在流向中国经济。因此,本应流向美国的增长流向了中国。因此,美国的g下降,中国的g上升。由于非常大量的就业岗位转移到中国,中国几十年来g>9%,这对于中国中产阶级来说是非常好的。[而在美国方面,]降低g并增加r使r>g的可能性更大,从而缩小了美国中产阶级的规模。 直接解决工会瓦解和工作转移问题是可能的。德国有一项法律规定,大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50%必须从员工中选举产生。德国电子公司西门子可以通过将生产转移到中国来增加利润,但当这一提议提交董事会时,员工们却投了反对票。因此,德国失去的制造业就业岗位没有美国那么多。此外,帮助摧毁工会的法律(例如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常见的所谓“工作权”法)可以废除,并颁布更强有力的支持工会的法律。或者,我们可以让富人赚更多的钱,然后对这些钱征更高的税,通过社会化医疗保健、扩大包括大学在内的免费公共教育等方式将其返还给普通民众。 (文章作者:Kim Griest;来源:https://kimgriest.medium.com/real-reason-the-american-middle-class-is-disappearing-901cb78ababf)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CLqo7TqR 2024-01-20 【英语学习】一个月前在微博https://weibo.com/1938059975/NyRxGgedM 里对一篇请愿书做了改病句、改错词。最近读到内容相似的一篇请愿书,英语相对好很多。文章如下,我的评论在括弧中。 Sun is the sole suspect in a notorious (比上一篇请愿书用famous好多了) and high-profile poisoning case in China. In 1994/1995, Tsinghua University (上一篇该词的首字母误写为小写u) student Ling Zhu was repeatedly poisoned with thallium (上一篇该词的首字母误写为大写T) while she was studying at the university. Sun (此处缺逗号) who was (省略who was更好,因为后面主句动词又用了was) Zhu’s roommate in the dormitory, was the only individual with both access to the toxin and a motive. This act resulted in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for Ling Zhu, leaving her paralysed with brain damage. Zhu has (简单过去式应略去has) died on 22 Dec 2023 (此处缺逗号) which now makes Sun a murder suspect. Due to Tsinghua University's inaction and Sun's politically powerful family, key evidence vanished, and (此处缺定冠词the) investigation tamed. (暂未搜到tame的这种用法,也许是澳洲英语?我会用stalled) This unsolved case has evoked considerable public outrage and sympathy for Zhu's family over the past 30 years. Sun later escaped to the U.S and in 2013, following the U.S. Chinese community's discovery of her presence and (and应改为逗号) a petition was launched with over 151,000 people. (people改为signatures或people's signatures更好) Sun is now residing in Australia with companies and multiple estates jointly owned by her and her husband Feiyu Xie whom she supposedly divorced. I appeal for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into whether Sun had provided false information when obtaining Australian visa and if (此处缺she) had arranged a fake marriage with Mr. Kosloski to obtain Australian residency. If warranted, Sun should face deportation. Australia is a nation known for its beauty and integrity, it is no long (应为longer) a dumping ground for convicts! We must not allow individual (应为复数individuals) with such a past in our precious country. As demonstrated by the public’s voice. We (除非是固定惯例,否则句号应为逗号,We应为we) call for Sun to return to China and face justice. Media coverage: You can read the article in The Australian (subscription needed) here It is also on Youtube at ... If you hav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nd would like to report Sun, you can email andrew.giles.mp@aph.gov.au or via Minster (应为Minister) for Immigration https://www.change.org/p/investigation-deportation-of-shiyan-sun-jasmine-sun-wei-sun-justice-for-ling-zhu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CFHEwEyI 2024-01-19 艺术史上大致有四大类主题,人物、风景、动物、静物,前三者经久不衰,但静物现在基本只限于花卉。21世纪的画家和观众,除非心理变态,很难想象会对比如骷髅(如塞尚的《有头骨的静物》)或死鱼(如让-西蒙·夏尔丹《光线》)在心中产生美感。其实塞尚、夏尔丹们当时对这类静物真有美感吗? 评大都会博物馆MET微博“保罗·塞尚生日快乐”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BVOaxF87 2024-01-14 沈括没有预言石油将大行于世 ( 全文见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ShenKuoNotPredictingPetroleum.html )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BTwHgaCA 2024-01-14 另外,修饰朝代名的几个时间形容词有趣:“先”仅用于“先秦”,无“先商”“先汉”“先唐”;秦后不称“后秦”(姚秦的后秦与此无关)。“唐初”与“初唐”均可,但“宋初”、“清初”不说“初宋”、“初清”。“末”则一律在朝代名后。形成这些惯例不知是否有原因 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otes/TemporalPrepositionsForDynasties.html 网友补充:“有‘先商’的说法,指商汤之前的商”;“也有先唐的说法,主要用在先唐文学和先唐文献” 评“唯独有北魏而无南魏,因此称呼北魏为后魏、元魏或拓跋魏更合适”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BMbajqF4 2024-01-13 汉字序列化 不知是否已有人做过这种工作:对每个汉字按笔画顺序拆解为笔画从左到右排列,如“王”拆解为“一一丨一”,不妨称拆解结果为序列化码或序列码,“字”的序列码为“丶丶𠃋𠃋亅一”(所有折都用“𠃋”表示),“土”和“工”的序列码都是“一丨一”(一码多字时有发生)。正如编程语言如Java将一个对象序列化(serialization),这里将一个字序列化,但目的不是为了储存,而是用于检索。我们知道,见到作为图像但不是文本的不认识的字时我们可用传统的部首检字法查字典,也可在计算机上用手写输入软件或网站(如qhanzi.com)得到它的文本表达再搜索查字,老先生们还可能用四角号码查字。那么汉字序列化查字是否有优势呢?在qhanzi.com网站,手写一个15划的冷僻字“箺”,到第13划时该字出现,与(未来的)汉字序列化字典查这个字比哪种方法更耗时?目前暂不确定。与部首检字法比,这种新方法有可取之处,因为它可一步查到,而部首检字需要走两步。 汉字序列化的思想对解决普通人识读古文字的问题有重大的启发意义。设想从篆字字典中随机选取100字,未受专门训练但受过中等教育的中国人能识读多少?猜测不高于30%。假设我们请书法尤其篆字专家制定一套篆书笔画顺序规则,我们就可按这个规则拆解每个篆字为它的笔画也即对它做序列化。那么,见到一个篆字就可按它的笔画顺序查找识读。这个方法避免了对篆字做图像识别(OCR)的困难,据我所知,这样的软件已有人尝试,但识别率非常低。如果篆字序列化可行,识读更古的文字如籀文、六国古文、钟鼎文、甲骨文也是可能的。即使是专业工作者,也可使用这种字典核对自己的解读结果。 汉字序列化也许还有潜力尚待发现,因为它使汉字一次性排序,而不是按拼音排序,也不是部首检字的两步排序,同时又比虽然也是一次排序但难学难记的四角号码更能适应新时代。它的本质是汉字的字母化(但不是拼音化),字母化的结果可能为计算机处理汉字提供一些便利。 评论:经网友指点查到百度百科有十笔划输入法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1%E7%AC%94%E5%88%92%E8%BE%93%E5%85%A5%E6%B3%95/3187757 Google有笔画输入功能https://support.google.com/pinyin/answer/62646?hl=zh-Hans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B8UF1HNq 2024-01-09 【英语学习】 cardinal一词常见有三个意义: 1. 红衣主教,天主教中介于教宗(教皇)与大主教之间的神职人员。 2. 基数,相对于序数(第一、第二等)而言的普通数,即一、二、三等。 3. 基本的,如cardinal virtue (基本德行)、cardinal sin (大罪),原本用于宗教,但也见于普通语境。 另外cardinal还可以指一种红色的鸟或红色。怎样记住“红衣主教”和“基数”两个意义呢?不妨借助不懂汉语的某位语言爱好者制作的数字表,其中他称汉语的零、一、二、三等为“红衣主教”,见图。没什么逻辑,但不妨把他的无知化作自己的知识。 (来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oliglotas/posts/3063222660476774/?comment_id=3063372767128430)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AGofc175 2024-01-06 巴黎雨果之家有间中国客厅,因室内装饰有中国风而得名。雨果在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51年12月2日政变后离开巴黎流放到英吉利海峡的根西(Guernsey)岛。总流放时间为19年,不过后11年是在大赦后他自愿的。客厅文字介绍有法、英、西文,但英文有误,说After the overthrow of Louis-Napoléon Bonaparte,读者会理解为“在推翻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后”,而事实是那一天路易-波拿巴通过武力搞了一个自我政变,不再做法国第二共和国总统,解散国民议会,授予自己独裁权力,将法兰西改变为帝国。法、西文介绍都正确,用了“政变”一词( le coup d'État;el golpe de estado)。英译者也许认为overthrow指他推翻(某种政体),但英语读者会理解为他被推翻。我后来去email指出,没有收到答复。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AG3s3I3w 2024-01-06 节日送礼的习俗我一直不大赞成,因为你收到的和喜欢的很难一致。几星期前家人送了毛衣作圣诞礼物,收到后我终于说服他们我的毛衣已多如牛毛。退回后,列出了几本多年来因价格原因而犹豫未买的书,刚收到他们送来的新的礼物,一本印欧语的书。他们说这比那件毛衣便宜多了,我说我要的是a frugal life, rich in culture.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AI9daYTk 曝光一下这本书的主人。书全新,除了扉页上这几个铅笔字:To the Sophomore without borders, the best student I have ever had 签名 3/22/2019。显然是老师送书给ta很得意的学生,可这学生并没读这本书,四年后按新书卖掉,用老师送的礼赚钱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Al0svOZd 2024-01-04 转译一段网友对俄乌战争的评论: 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冯·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的格言:“战争是另一种方式的政治”。 乌克兰的政治目标很简单:保持其独立性、经济和社会政治活力,以及继续融入欧洲。 俄罗斯的政治目标似乎与战争开始时所说的一样:将乌克兰降至以前的卫星国地位。 最终这归结为成本-收益:实现目标的收益是什么?成本是多少? 双方的胜利成本都很高,但恕我直言,乌克兰的收益要高得多,而俄罗斯的收益则很值得怀疑。 乌克兰的失败成本也是无法估量的,但俄罗斯的失败成本却微不足道。 客观地说,乌克兰比俄罗斯更接近实现其目标。 (美越战争中)越南人成功了,因为收益高于成本,这个成功是通过把成本弄得高于美国人愿意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付出的成本而获得的。 (来源:文章https://medium.com/the-erudite-elders/mountains-of-russian-corpses-on-the-battlefield-zalujn%C3%AEis-stark-reality-in-ukraine-s-fight-de2aa5e07336 末读者J. Reed Schrichte的评论) -------------------------------------------------------------------------------------------------------------- https://weibo.com/1938059975/NA6Cmn707 2024-01-02 她被迫辞职,论文抄袭指控或许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制度健全的国家,写论文引用他人文字而漏掉或忘记打引号是严重错误,即便被引用者并不在乎。相对于理工,在文史哲学科中,写作时很容易忘记引号,希望大家随时注意。 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宣布辞职” -------------------------------------------------------------------------------------------------------------- 链接: 2023年微博存档: http://yong321.freeshell.org/misc/WeiboPostings2023.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