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及在蒙古帝国史语境中的使用



这篇文章讨论几个小问题:“上帝之鞭”的原文及含义,这个称呼怎样被用于蒙古帝国史语境中。由于我并没有找到它用作蒙古帝国史人物的称呼的最早证据,本文只是持续研究的一篇阶段性报告。

“上帝之鞭”原为拉丁文,在维基百科“阿提拉”条第一幅图是文艺复兴时期刻有匈人阿提拉(406-453年)的勋章,其中铭文为"Atila, Flagelum Dei",即“阿提拉,上帝之鞭”,但这个翻译值得商榷。

拉丁词flagelum或更常见的拼法flagellum[1]含义跟汉语“鞭”并不完全相同。该词原意为“鞭”,对应的英文译词一般多用scourge,在拉丁语所属的罗曼语族中则用同源词:西班牙语flagelo,意大利语flagello,法语fléau。在我所读过的文献的语境中,这个词的意义几乎都不取原意,而取它的引申义“祸患”、“灾难”,灵活一点翻译可以是“惩罚”。因此,以上所示勋章铭文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阿提拉,上帝的祸患”或“上帝的灾难”,(这里Dei是Deus(上帝)的属格,直译只能是指所属关系的“的”。)如果为求通顺而损失一点与原意的匹配,译“上帝的惩罚”也可行。

为什么汉译“鞭”不合适?虽然中文的“鞭”有时也让人联想到惩罚,如“鞭笞”,但在“上帝之鞭”中这个含义并不明显,而其西文的flagellum和它在其他语言中的派生词非常明显是这个含义,一般读者反而不知道或忘掉了它的原意“鞭子”。在中文文章中,更有甚者是称“蒙古第三代大汗蒙哥率领的铁骑军,以狂飙之势横扫欧亚大陆,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蒙哥因此有‘上帝之鞭’之称”[2],而蒙哥暴死四川合州(合川)钓鱼山使合川成为上帝折鞭之处,在此语境中,以中文为母语的读者很容易理解“鞭”为无褒贬含义的“影响力”,即成语“鞭长莫及”之鞭,而非“祸患”、“灾难”、“带来痛苦的惩罚”之鞭。上帝折鞭即是他的长鞭折断,不再向更西、更南的广大地区进军。可见,如此对这个字的理解显然不符合西文中的意思。因此,本文以下采用“上帝的灾难”以代替“上帝之鞭”。

“上帝的灾难”(“上帝之鞭”)是对谁的称呼?据王族《上帝之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它被用于阿提拉、耶律大石、成吉思汗。作为匈人阿提拉的称呼是最没有疑问的,以上所示勋章铭文即证据之一,又据Google搜索“scourge of God”(“上帝的灾难”或所谓的“上帝之鞭”)或对应的法语、西班牙语词组,有大量链接讨论阿提拉。[3]

我对耶律大石没有研究,但我估计将此称呼加之耶律大石仅王族这一本书。Google搜索似乎查不到将这一称呼与耶律大石联系起来的文章(除了王族《上帝之鞭》以外)。[4] 但另一方面,“scourge of God”已经成为英语中较普通的词组。[5] 其他语言中也有这种现象,不过不及在英语中普遍。[6]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族或任何人将“上帝之鞭”用于称呼任何真实或虚构人物无可厚非,只要读者不会误以为是历史上早就有的称呼。为了区分,我们不妨称某作者将一个称呼赋予某人或事物的行为(或其结果)为个人赋名,而公认已久的赋名为公认赋名。后者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例如“上帝的灾难”阿提拉,the Bard(本意“吟游诗人”)“莎士比亚”,“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假如我们说“诗仙”是屈原,大家就会认为不对。个人赋名可能逐渐为大家接受而变成公认赋名,从而失去任意性,也可能淹没在历史上或信息的海洋中。另外,赋名还可能发生分化现象,即同一称呼被用于指多个人物或事物,“上帝的灾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维基百科,该词组可以指阿提拉,或在中世纪基督教传说中用作“因原罪而施予一个国家的任何灾难的一个通用称号”,如黑死病、成吉思汗等,甚至可以指有美德之人通过困苦而净化的行为。

下面我们来考察它用作蒙古帝国史时期人物的称呼的情况。

中文文献或通俗文章中除了称阿提拉为“上帝之鞭”外,有时也以此称成吉思汗,甚至暗示蒙哥。大多数文章没有指明出处,少数指出是“西方人”,极少数指出是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查格鲁塞《草原帝国》(1970年英文版,2002年印,Naomi Walford英译),有两处:前言(vii页)称阿提拉、成吉思汗和帖木尔是“the scourge of the Lord”,格鲁塞原法文(1965年版)为“les fléaux de Dieu”,除了是复数外完全相同;英文版239页间接称成吉思汗为“the scourge of God”。

格鲁塞《草原帝国》初版于1938年,那么是否存在更早称成吉思汗为“上帝的灾难”(即“上帝之鞭”)的文献?查波斯史家志费尼(Ata-Malik Juvayni,1226–1283)《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据英译版翻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英译者J.A. 波伊勒序(方括弧中文字是我的),35页:
--引文始---
[志费尼]把入侵比成是前代民族因不敬神而受到的惩罚,并为这个类比找论证,......,[第二个论证]另一条哈迪特[圣传,神圣的传统]提到上帝派遣向恶人报仇的骑兵;而把这些骑兵论证为蒙古人是再容易不过了(第I卷,第17页;第i册,第24页)。为把这点说透彻,征服者[Conqueror]本人在向不花剌百姓的一篇讲话中,宣称他是上帝之鞭(第I卷,第81页;第i册,第105页)。
--引文终---

参考英文版(波伊勒译本,1958年版),不出所料,英译者用了“scourge of God”,对应何高济所译“上帝之鞭”。由于英文Conqueror首字母为大写C,因此特指某个人,据上下文可判断应当就是成吉思汗。

那么,志费尼正文是什么?中文版正文,121页(对应英文版105页):
--引文始---
然后他[成吉思汗]对他们[不花剌人]说出如下一番话:“人们啊,须知你们犯了大罪,而且你们当中的大人物犯下这些罪行。如果你们问我,我说这话有何证明,那我说,这因我是上帝之鞭的缘故。你们如不曾犯下大罪,上帝就不会把我作为惩罚施降给你们。”
--引文终---

参考英文版105页原文:
--引文始---
he addressed them as follows: 'O people, know that you have committed great sins, and that the great ones among you have committed these sins. If you ask me what proof I have for these words, I say it is because I am the punishment of God. If you had not committed great sins, God would not have sent a punishment like me upon you.'
--引文终---

志费尼原波斯文我不懂(很遗憾!),英译者使用的词是“the punishment of God”,是再明白不过的“上帝的惩罚”,而中文翻译却是“上帝之鞭”,这明显是误译!由此看出,英译者的确在他的序中称成吉思汗为“scourge of God”,可勉强汉译为“上帝之鞭”(虽然我认为最好翻译为“上帝的灾难”),而志费尼没有用这个称呼。但是,后人经常将成吉思汗冠以“scourge of God”或“上帝的灾难”,是否源自志费尼所述成吉思汗自称“the punishment of God”或“上帝的惩罚”呢?这两个英语词组的意思究竟差多少?须知志费尼曾在蒙古政府中任职,“上帝的惩罚”是从正面为成吉思汗的正义行为辩护,假如是“上帝的灾难”,其负面的春秋笔法岂不昭然若揭?因此,虽然这两个词组表面上近似,但褒贬之义却相去甚远。[7]

关于原始史料,据C.E. Bosworth[8],术兹札尼(Minhaj al-Siraj Juzjani,十至十一世纪之交的波斯史家,作《纳昔儿史话》)在提到成吉思汗时始终伴以“mal'un ('the accursed one')”(“被诅咒的人”)这个称呼,该文作者Bosworth用了“scourge of God”一词。跟志费尼刚好相反,术兹札尼对蒙古军的残暴深恶痛绝,但他用的词是“被诅咒的人”而非“上帝的灾难”,后者是当代学者的赋名。

另外再收录几则将此称谓用于成吉思汗的文献:

2013年Peter B. Golden《Central Asia in World History》有“Chinggis and his successors would claim the mandate of heaven. Subsequently, Muslims saw him as the "Scourge of God,"”(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人声称拥有天命。因此,穆斯林将他视作‘上帝的灾难’)。该书没有指出后半句的文献出处,其实,这本书完全没有标注文献,只可作为初级的通俗读物。

Gregory Cochran和Henry Harpending 2009年的《The 10,000 Year Explosion》(《一万年的爆炸》)同样称成吉思汗为“scourge of God”,也缺乏文献支持。

王族《行走的西域》(有英文版《Walking in the Western Regions》)中有一章题目叫“成吉思汗:上帝之鞭”。没有详情。

至于中国人有时误以为“上帝的灾难”也可能用于称死于四川合州的蒙哥大汗,那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以致维基百科一位编辑或管理员在讨论页说将删除对他的这个称呼。[9] 当然,任何作者在创作自己的作品中都有自由编他自己的个人赋名。

总的说来,“上帝的灾难”用作蒙古帝国史人物的称呼时,最主要的对象是成吉思汗,其次有帖木儿[10],甚至旭烈兀[11],但没有蒙哥。这个称呼的最早使用时间或原始文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小结

汉语“上帝之鞭”一词的“鞭”假如被大多数中文读者理解为“祸患”、“灾难”,那是可以保留的,因为它与西文中的含义相当。但我认为我们通常并不这样理解,而是理解为无褒贬含义的中性词“影响力”、“力量”,如“鞭长莫及”之“鞭”,这尤其可能发生在对“上帝折鞭”的理解中。鉴于此,我建议使用“上帝的灾难”或“上帝的祸患”作为对等的翻译。

较为随意的个人赋名有别于约定俗成的公认赋名,本文讨论作为公认赋名的“上帝的灾难”。该赋名在世界史上最主要用于五世纪的匈人阿提拉,但中国读者更熟悉的被赋以该称呼的人是成吉思汗。法国史家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初版于1938年)无疑是如此称成吉思汗的。但蒙古帝国史上是否有人这样称呼并不确定:十三世纪波斯史家志费尼用的称呼是“上帝的惩罚”,不是“上帝的灾难”(或误译“上帝之鞭”),只是现代的英译者在译著序言中称“上帝的灾难”。十至十一世纪之交的波斯史家术兹札尼称成吉思汗为“被诅咒的人”而非“上帝的灾难”。尽管中西现代学者和作家都提到成吉思汗获得“上帝的灾难”的“殊荣”发生在历史上,但这个称呼的最早使用时间或原始文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这个称呼也用于帖木儿和旭烈兀,但没有蒙哥汗。


2014年2月


[1] 为什么此勋章铭文用单辅音的Atila而非Attila、Flagelum而非Flagellum?拉丁词中是否写长辅音(重复辅音)可能取决于不同地区的方言或就是不规范(C. H. Grandgent, 《From Latin to Italian》, p.15)。但丁在《地狱》中提到阿提拉和flagello时用了长辅音(Quell’ Attila che fu flagello in terra),他的书写对意大利语的规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如2005年的一篇文章或2013年与此内容基本相同、由母语非英语的作者写的一篇英文文章

[3] 该称号何时被赋予阿提拉是个有趣的问题。H.B. CotterillItalië in de Middeleeuwen(《中世纪的意大利》,2012年荷兰文版)称,据Gibbon(吉本),阿提拉的这个称号是后来的匈牙利人加上去的,而非当时人的称呼,但我在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没有查到这个说法。事实上,Andreas Silvius(1684-1746)在《Historiae Franco-Merovingicae synopsis》(《法兰克-墨洛温简史》)中就有"rex Hunnorum Attila, cognomento Flagellum Dei"(“匈人之王阿提拉别号Flagellum Dei”)一语,时间也许比以上所示勋章稍晚。我能查到再早一些的证据文字有所不同,例如但丁在《神曲·地狱》中的那句话(见以上注[1],直译:“那曾是大地之祸患的阿提拉”;通常汉译为“世界之鞭”,欠妥),注意但丁的用语,不是上帝而是大地的flagello。

[4] 王族《上帝之鞭》在后记中称“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的前言中说这三个人是上帝派来惩罚现代文明的”,但格鲁塞《草原帝国》只提到阿提拉、成吉思汗和Tamerlane即帖木尔,没有耶律大石。王族书目录前扉页引格鲁塞原话颇为狡黠,即“阿提拉、成吉思汗......他们的名字...”(“成吉思汗”后的省略号是王族的),而格鲁塞《草原帝国》前言在王的引文的省略号处正是帖木尔!另,王族书始终将历史上的匈人与匈奴人等同,完全无视学术界关于他们是否同一族人的争论。

[5] 如有2008年的一本小说名《The Scourge of God》(作者S.M. Stirling),或1987年《Henry V: the Scourge of God》(《亨利五世:上帝的灾难》,作者Desmond Seward),甚至早在1603年Richard Knolles所著History of the Turks中就有称土耳其人“上帝的灾难”。与此类似,有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罗伯特·李将军为“scourge of the Union”(由北部联盟或联邦带来的灾难,即联盟对南部邦联的惩罚)。

[6] 如西班牙语“Azote de Dios”(“上帝的灾难”)是2013年出版讲述当代西班牙的教会与卡洛斯主义的一本书的书名。德语“Die Gottesgeisel”是1920年奥地利的一部电影名

[7] 值得一提的是,格鲁塞在《草原帝国》(1970年英文版239页,1965年法文版305页)中说,巴托尔德(俄国学者Barthold,我认为更好的译名当为巴尔托德)在《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中认为志费尼所述成吉思汗在不花剌清真寺对众人的训话并声称他是上帝的灾难一事仅仅是传说,可信度不高。

[8] Clifford Edmund Bosworth和M.S. Asimov编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ume 4, Part 2(《中亚文明史,2000年版,卷4之2》)第4章第2节,作者为C.E. Bosworth。这里的引述见该书148页。

[9] en.wikipedia.org/wiki/Talk%3AFishing_Town 见小标题“Whip of God”及以下评注(这才是真正的上帝的鞭子,whip在此颇具洋泾浜英语味)。

[10] 据Michael BurganEmpire of the Mongols(《蒙古帝国》),帖木儿是自称“上帝的灾难”。

[11] 格鲁塞说穆斯林认为旭烈兀是“上帝的灾难”(《草原帝国》英文版367页,法文版441页)。

Contact me
To my CNNotes Page